MR淋巴管造影联合DWI序列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2021-02-23任文妍
张 进,庄 琰,杜 森,任文妍,杨 洁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
乳腺癌细胞最先转移的部位是前哨淋巴结,故前哨淋巴结状态对乳腺癌临床分期判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决定了术中是否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有研究指出,未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不建议实施预防性腋窝淋巴结清扫,因为该法不仅不能提升患者生存率,反而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因此,术前采取有效方式来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至关重要。近些年,随着核磁共振(MR)技术的发展,MR淋巴管造影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越来越广泛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中。本研究观察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乳腺癌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诊断标准,且经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无乳腺和(或)腋窝处手术史。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造影剂过敏者。年龄20~55岁,平均(40.31±1.35)岁;肿瘤直径2~5 cm,平均(3.65±0.08)cm。患者均知情同意且配合研究。
1.2方法 采用美国GE MR750扫描仪,选择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俯卧位,双乳自然下垂。首先进行冠状位和横断位常规平扫,T2WI快速反转恢复自旋回波脂肪抑制序列,TR/TE为4200/900 ms,层厚5 mm;T1WI轴面反转恢复STIR序列,TR/TE为6543/900 ms,层厚5 mm。实施DWI序列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对轴位进行扫描,b值为800 s/mm2,TR/TE为6000/93 ms,层厚5 mm,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 mL/s的速度注入0.2 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进乳晕周围皮下软组织内,并在轻轻按摩30 s后进行连续8个时相T1WI脂肪抑制动态增强扫描,TR/TE为4.8/2.2 ms,层厚2 mm。扫描后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诊断医师双盲法阅片后共同确定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检查完成后1周内实施前哨淋巴结病理活检。
1.3指标评价 以前哨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淋巴管造影联合DWI序列诊断(联合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采用Kappa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联合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前哨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
2 结果
2.1联合诊断前哨淋巴结情况 经前哨淋巴结病理活检明确,所选60例乳腺癌患者中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25例,未出现转移35例。联合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8%(22/25)、特异性为94%(33/35)。见表1。
表1 联合诊断前哨淋巴结情况(n)
2.2一致性检验 经Kappa一致性度量,联合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1)。
3 讨论
女性乳腺细胞在突变为癌细胞后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生理特性,细胞组织间连接松散,而癌细胞一旦松散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就会随着血液或淋巴液向全身扩散,成为乳腺癌患者病死的最主要因素。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为前哨淋巴结,下一步则会向腋窝淋巴结以及其他位置进行较大规模的扩散,该种情况下需要实施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但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当前,组织活检是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但该种检查方式是有创检查,会引发淋巴结水肿、感觉异常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随着MR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乳腺癌中能发挥很好的诊断效果。本研究中,将MR淋巴管造影联合DWI序列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其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且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提示该联合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分析其原因为,MR对软组织有着较高的分辨率,且经皮下注射造影剂实施淋巴管造影术,能高效呈现出淋巴管当前体积、形态及边缘情况,判断淋巴管当前形态改变,利于判断是否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3]。而DWI能够测定病灶组织内水分子运动自由度情况,可通过ADC值判断淋巴结转阴情况,因为转移性淋巴结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内外间隙降低、核质比升高,此时细胞ADC值显著降低[4]。因此,MR淋巴管造影联合DWI序列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较高。
综上所述,将MR淋巴管造影联合DWI序列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与前哨淋巴结病理活检的一致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