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83合金不同均质制度的组织和性能研究对比

2021-02-23郝玉喜

有色金属加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均质晶界塑性

吴 楠,杨 旭,岳 凯,张 宇,郝玉喜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辽阳 111003)

5083铝合金是Al-Mg合金,不可热处理合金,耐蚀性、可切削性良好,主要应用于模具制造业、造船业、运输业,如船舶、飞机焊接件、地铁轻轨、压力容器、制冷装置等[1]。在挤压过程,5083合金的挤压成型性较差,成品率较低。

铝合金铸锭均匀化退火时,枝晶偏析消除,铸造过程生成的非平衡相溶解,过饱和溶质沉淀析出,溶质原子逐渐趋于均匀分布。对于未回溶到基体中的初生相也会发生聚集、球化。均匀化后组织变化,提高了合金的塑性,改善了合金的加工变形性能,降低了铸锭热轧开裂的危险,使变形抗力降低,改善铸锭的机械加工性能[2,3]。本文通过分析探讨不同均匀化制度对5083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从微观组织、力学强度、塑性、韧性等方面,分析判断出适宜挤压的最佳均质制度。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次试验5083合金具体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Si 0.2,Fe 0.2,Mn 0.5,Mg 4.4,Cr 0.18,Zn 0.15,Ti 0.12。采用直接水冷半连续方法进行铸造,铸锭直径为198mm。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均质热处理制度,均质温均质制度为(470℃/490℃/510℃)×(10h/16h/22h/28h)。

铸态和均质处理的铸锭试样经打磨、抛光和Keller试剂腐蚀后,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其微观组织和形貌,并结合EDS进行微区成分分析。将铸态和均质处理铸锭加工成标准力学试样,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使用SEM观察断口形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微观组织

图1为5083合金铸态和均质态的微观组织图片。5083合金主要相组成为α-Al、Mg2Al3、Mg2Si、(FeMn)Al6[4]。从图中可看出,铸态的试样枝晶网络连续,基体上分布着大量的非平衡共晶相,经测定其非平衡共晶熔化温度为587℃。晶界上聚集大量初生共晶相,呈骨骼状、块状、针状分布,结合铝合金金相图谱[5]可判断骨骼状为Mg2Si,多边形块状为(FeMn)Al6,穿插在晶界上、呈针状的为FeAl3相,尺寸在20μm左右。合金在受力变形过程中,FeAl3相处应力集中,易成为裂纹源,降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一般通过均质处理将其消除或使其球化。图1(b)(c)(d)显示,均质处理后合金晶界和枝晶界网络断续,晶界弱化,在晶界和枝晶界上的非平衡初生相部分回溶到基体中,晶界上残留的部分初生相逐渐趋于球化。均质程度提高,晶界上残留的初生相数量减少。当均质制度为510℃×28h时,组织中非平衡共晶熔化温度为593℃,基体上有细小的弥散相析出,均质温度提高,溶质原子的扩散系数增大,扩散行程增大,溶质原子逐渐向晶内扩散,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溶质原子从基体中析出,在基体上形成弥散相分布。图1(e)为均质制度510℃×28h放大500倍的微观组织,从图中可看出,基体上仍有针状FeAl3相存在,尺寸在5μm左右。

(a)未均质;(b)470℃×28h;(c)490℃×28h;(d)510℃×28h;(e)510℃×28h(500×)

2.2 SEM及EDS

图2为5083合金不同均质制度的SEM图,表1为EDS分析结果。由图可知,均匀化处理后残留的第二相为Mg2Al3、Mg2Si相,并且有含Fe相残留。均质制度510℃×28h试样基体上有针状FeAl3相存在,尺寸有所减小,5μm左右。表1的EDS结果显示该处还含有Mn、Mg等元素,Mg、Mn原子在针状FeAl3相附近形核析出。若继续提高均质温度或时间,AlMg相和AlFeMn相会以扩散控制生长和界面控制生长两种方式生长,使FeAl3相发生相变[6]。

(a)470℃×28h;(b)490℃×28h;(c)510℃×28h

表1 EDS能谱分析 (质量分数,%)

2.3 力学性能

图3为5083合金铸态和均质态处理后的力学性能。铸态合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分别为94MPa、184MPa、10.9%,均质后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分别为99MPa~105MPa、225MPa~248MPa、14%~19%。均质合金的强度明显高于未均质强度,塑性也优于未均质塑性。均匀化制度为510℃×28h的强度最高,塑性最好。

合金强化作用主要有固溶强化、第二相弥散沉淀强化、细晶强化以及加工硬化。在铝合金均质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晶粒尺寸变化[7],因此试验中铸锭强度主要受固溶强化、第二相弥散沉淀强化作用影响。在均质处理过程中,富集在晶界和枝晶界上的初生相数量减少,部分残留在基体上初生相发生球化或趋于球化,同时有弥散颗粒在基体上均匀析出,起到一定强化作用。而未均质处理铸锭基体上分布着块状、针状等初生相,该部分第二相较脆,易发生应力集中,成为裂纹源,因而未均质的铸锭强度和塑性均低于均质处理的铸锭。

均质温度的提高,合金元素在Al中溶解度增大,晶界和枝晶界上形状不规则,较脆的初生相发生溶解,对力学性能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均质温度的提高,相同冷却速率下所需的冷却时间较长,析出弥散相数量多,弥散强化作用更明显。

(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断后伸长率

2.4 断口分析

图4为5083铸锭铸态和均质处理后的拉伸试样断口形貌。图4(a)为未均质铸锭拉伸断口形貌,由准解理面和少量、深度较浅的韧窝组成,且韧窝内壁光滑,韧性较差,以脆性断裂为主。在韧窝处伴有微米级尺寸颗粒存在,由图4(b)EDS检测分析,推测该颗粒为Al-Mg初生相,在外力作用下,优先在Al-Mg初生相与集体结合处形成裂纹,导致韧性和塑性较差。图(c)(d)(e)为5083合金均质铸锭的拉伸断口形貌。随着均匀化温度的提高,准解理面减少,韧窝深度增大、数量增多,合金韧性逐渐增强。510℃×28h铸锭韧窝深度较深,韧性好,强度高,与上述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相一致。

(a)铸态;(b)A点EDS分析;(c)470℃×28h;(d)490℃×28h;(e)510℃×28h

3 结论

(1)5083合金均质处理后,枝晶组织消除,第二相部分回溶到基体中,弥散相均匀析出,起到一定的弥散强化作用,强度和塑性均优于铸态。均质制度510℃×28h的强度和塑性最佳。

(2)铸态铸锭以脆性断裂为主,均质处理的铸锭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510℃×28h均质处理铸锭的断口韧窝深,铸锭强度高,韧性好。

(3)5083合金基体上分布着针状、脆性FeAl3相,510℃×28h均质处理后尺寸有所减小,均质处理并未将其消除,对合金的加工成型性存在着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均质晶界塑性
基于截断球状模型的Fe扭转晶界的能量计算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下船体裂纹板累积塑性数值分析
晶界碳化物和冷变形对600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规律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晶界工程处理对304不锈钢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各向异性拉伸破坏应变局部化理论:应用于高强度铝合金
空气搅拌在调节池中的应用和设计
澹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凝固型酸乳均质工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