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1-02-23吴鹏
吴鹏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文化、扩宽知识面的途径和媒介。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辅助性作用,支撑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维导图很早已经应用于教育。MeiviSesanelvira和AchirohDinul在研究中认为将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儿童的学龄前教育中,例如使用独特的视觉功能、鲜明的色彩和结构风格的思维导图,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帮助儿童学会区分食用食品和危险物品。思维导图有独特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可以同时听取采纳多人的意见,在小组讨论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每个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记录讨论,提高课堂上学生间的互动。同时,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学习内容进行及时分类,逐渐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长远来看,学生们习惯于及时总结知识考试,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帮助他们有效的提升学习成绩,此外,ChenAllison和RakaSitawati则是通过研究发现,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从而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导图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中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目前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具有独特的优势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很好的落实教育的目的和战略思想。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注重发散思维的切实有效的形象思维辅助工具。最初,它作为一种新的记录工具出现,由东尼博赞在1960年代提出的。他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时,发现了人类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并在研读达芬奇的笔记中提到了思维导图的初步设想。东尼博赞将自己的想法马上付诸了实践,让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学习这种思维技巧。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效竟然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甚至名列前茅。而他的思维导图初步设想也在这些学生的身上得到了证实,这也使得大众对思维导图的研究更加关注,发现除了可以记笔记之外,它还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有助于提升整体记忆,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增强创造力。
思维导图有助于表达发散的思维,也是处理信息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段。通过模拟人脑自身的思维方式,围绕一个核心进行思维的发散,用关键词、图像、颜色等将各级主题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形成容易被人脑所接受的记忆链接,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正好是以发散思维为基础来模拟人的大脑的自然思考模式,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让人脑接收到的每一个信息都能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以此进行思维发散,形成无数小点,这些节点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形成放射性立体结构,这些信息结构链仿佛人脑神经元一样紧密相连,而这就构成了我们大脑中的信息数据库。简而言之,思维导图可以对发散思维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它将相关结构和分类与一个关键字或概念相关联,并将所有相关内容、具有代表性的词、概念和任务与辐射线相关联。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教师提升思维导图教学能力
教师要让自己形成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这样就会在日常中也自然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对于思维导图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对于思维导图法的使用可以做到运用自如,形成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自己对与思维导图教学法理解不足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到学生最后阅读学习的成果。新时代的课堂是让学于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还有受限制,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将知识点学习到位。在学生有疑惑或是不懂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单单在讲台上走动,要深入学生,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在学生思考或者讨论问题是时,附身查看学生做的小笔记,并且对学生进行提点,让学生能更好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二)提升學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感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促进学生与课文的深入对话,特别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识字能力有限,文章篇幅短,学生理解能力很肤浅,因此只有教师才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就为教师提供了大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的素材,这种教学法更加注重结合文字与图片的联系,将具体阅读教学知识的内容和图像的互属关系串联起来,再运用现代多媒体直观的为学生呈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教授字词,制作好课件,以一个字或者一个要学习的词作为中心,与其他的字词关联起来往下延伸带出新的汉字或者新的词语,让思维导图"活"起来。
(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跟着教师的计划而走,将学生引导到既定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阅读教学,让教授内容更加活灵活现。掌握从字到词到句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由易到难、深刻理解阅读内容的含义,确保在单一的知识基础上形成联系与发展,从而达到掌握更多字词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谁也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阅读知识联系的整理,让学习更容易,对阅读学习的记忆更深刻。
参考文献:
[1]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109-111
[2]杨凌.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3]侯建军,李海青.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软件导刊:技术教育,2009(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