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法助力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
2021-02-23李国秋
李国秋
摘要: 小说是一种集人物、情节、环境于一体的叙事文学样式,故事情节丰富,小说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客观环境的渲染,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能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确保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较多的作品和小说,由于其有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主题思想,因此广受欢迎。然而,很多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不够,缺乏艺术鉴赏力,因此无法捕捉小说的核心要点。所以在展开阅读教学时,需科学地对情境教学方式进行采用,这样更能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1.增加课堂的活力
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可增加课堂的活力,以往在教学时,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难以确保教学效率。而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吸引学生融入其中,主动参与思考,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对阅读的理解能力。
2.提升小说阅读效率
从实质来讲,要想确保阅读教学的成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要求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清情节脉络,还应让其抓住小说的思想和主题。以往教师只是把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作为教学工具,并且非常细致地对其进行讲解和剖析,而没有重视小说包含的主题思想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以及文字描写,在这样情况下,学生接受知识的状态极其被动,无法真正提升阅读的效率。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并很快地进入阅读状态,通过读、写、画等多种情境化创设,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走进文本,并产生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3.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同故事更近距离的接触。在接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更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认识更多的人物,这增加了小说阅读教学的灵活性,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阅读量越大,眼界越开阔,对阅读的兴趣又会更加深,反过来又促进了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可根据小说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适时地将小说情节导入到课堂,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身的见解和看法,和他人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更加多变的人生和心境。可以说,巧妙地情境创设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利于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获得更深切的阅读感受,更重要的是身临其境的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对其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极其有利。
4.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以往,在实施小说阅读教学时,重点会放在小说的分析和理解上,许多教学多会引导学生进行文字游戏,对题目答题方法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揣摩,而没有抓住小说的核心展开分析,因此可以说对学生发挥想象力极其不利。而通过实施小说阅读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助于学生在情感上和小说文本产生共鸣,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获得专属于自身的感受,逐步地使文学素养得以提升。此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情境进行创设能够让学生融入小说设定的情境中,体会多樣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提升精神境界。
二、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1.鼓励学生品析人物基本特征
人物是小说作品中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教学和学习中,对人物的分析都始终贯穿其中,对于一本小说而言,其线索的发展、情节的跌宕起伏都离不开人物的推动,而对于读者而言,这丰满的人物则是其阅读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阅读情境教学中对小说人物形象进行探究教学,以促进学生领会小说的思想主题。通常对比分析方式与换位体验方式是较为常用的人物分析教学方式。以对比分析法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方法进行运用的价值在于将两个不同作品中的主人公放置在一个标准下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主人公所面对的不同历史背景,去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选择。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作品时,我就引入了课外阅读素材《阿Q正传》作为对比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我借助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为评价标准对孔乙己进行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的选择。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小说情境阅读建立整体意识,推进学生赏析质量的发展。
2.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刺激了现今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模式的变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课堂生动性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我们应用情境阅读教学方法就可以辅助使用多媒体设备,比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的教学时,由于小说的时代背景在北宋时期,这对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视频内容,将小说内容的基本情况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视频播放的时间可以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将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进行梳理。
3.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已有经验
生活化情境建立了文本和学生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感情。如《社戏》的文章教学中,小说情节中突出了江南水乡的浓厚生活气息,我们可以从中体验鲁迅快乐的童年生活,为了丰富学生的经验,我在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江浙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作者童年生活的趣闻轶事,以此调动学生的童年记忆。这样的教学过程将本文和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消除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隔阂。
综上,基于中学生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初中生的小说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跃斌.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12(10):158-159.
[2]徐广之.中学小说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有效策略[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6,22(12):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