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2021-02-23金文楠
金文楠
摘要: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也因此发生了一定变化,除了要老师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之外,还要对实验教学进行不断创新,在不断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高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根据素养教育的具体要求进行实施,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呢?
一、重视实验教学,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
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结果、注意事项等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由于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迫,为了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老师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用在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而忽略了学生实验素质的不断培养,使得学生对于实验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不仅挫败了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还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老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并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另外,老师还要积极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物理实验。
比如,在讲到“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老师通常会直接把在题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直接告诉学生,但是当学生遇到“为什么释放点尽量高一些可以减少误差?”等探究型问题时,由于学生并没有进行具体实验,所以往往会导致他们没有想法。所以,在实际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及时引导或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独特乐趣。
二、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物理实验是一个需要时间不断探究的实践过程,只有经过亲身实验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但从现阶段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来看,有很多老师为了节省实验时间而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学生,使得学生没有真正完整的做过实验。由于高中生缺乏对于实验过程的观察,导致他们很少注意到物理实验中存在的误差,使得在他们遇到探究分析题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就是思路出现偏差。因此,在对高中生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探究实验现象,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以促进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比如,在学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把实验的测定原理告诉学生,让学生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其次,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测出的多组电流以及电压的数据汇总在表格中,并绘制出相应的U-I图像。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像的斜率以及截距得出实验结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不断培养。
三、加强习题训练,并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很多高中物理实验都是具有动态性的,如果只是凭借讲解让学生学习的话,不仅知识点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还会给学生的记忆带来很大难度。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动态过程有一个更直观的清楚认知,不断深化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和记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物理实验都能依靠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进行亲自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出来的各种问题并想办法及时解决。高中物理实验的知识点有很多,而且出题的方法也尽不相同,所以,只有让学生大量的做题,才能不断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并发现其中的出题规律。但刷题也是有要求的,老师不能让学生无目的的随便刷题,而应该找出来最具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去做,拓展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以实现学生时间的最大化利用。
四、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要想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成果,就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解决,以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老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并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动手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古旭海.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孔之见[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0).
[2]杨虎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