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有效策略
2021-02-23陈凯丽
陈凯丽
摘要:语文学习主要涉及背诵、阅读以及写作三大部分,背诵是基础性能力,阅读是核心能力,习作是高阶能力,因此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教师需积极探索高效且科学的教学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奠基期,若此时未将基础筑牢,在后续进行弥补或纠正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并且小学中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储备,着手培养其高层次能力才是上上之举。为此,教师应加快探究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有效策略的脚步。
关键词:语文;写作能力;小学中段;有效策略
小学中段语文教师认识到习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进程仍旧较为缓慢,并且未达到理想效果,经作者分析,主要原因便在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其进行习作学习,仅因为教师强调及自身认知其重要性,从而导致其缺乏写作热情;其次,写作教学频次相对较低,学生无法在多次练习中锻炼写作技巧,并且无法实施长期及连贯性的写作行为;最后,缺乏有效的习作点评与反馈环节,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学生无法及时知晓其需改进的方向,从而无法获得持续提升。为此,本文作者从激发写作兴趣、引导写作行为以及重视点评反馈三个环节阐述高效教学策略。
一、运用趣味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处于小学中段的学生,对于趣味性事物具有天然的探索欲,并且兴趣是行为的重要指引,对能力的提升具有指向性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有效运用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教师开展课文的改写与扩写活动,首先,教师选取“山行”这首古诗,在讲解完古诗内容以及作者创作意图后,要求学生将其改编成一篇现代文,并且在其中增加其想象中会发生的人物间的对话或诗中未涉及到的景象,推进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其次,教师选取“陶罐和铁罐”这一课作为故事改写的原型,要求学生结合其对文中陶罐与铁罐之间的理解,交换二者之间的“性格特点”,重新编写故事,促使其在趣味性的活动中感知写作的乐趣,由此在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其写作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有效针对学生缺乏主动写作的兴趣与欲望这一现状,并且此种方式以小学生群体特点为基础展开,从而推进了教学成效与学习成效的同步提升,进而保证习作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
二、开展写作活动,引导写作行为
写作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性能力,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可获得有效提升,并且针对目前写作教学频次较低的现状,教师应合理设计写作教学的规划,保证教学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为此,教师注重开展写作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写作行为,例如:教师在三年上学期教授学生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首先,教师制定学期的最终目标与长期计划,保证教学过程的条理性与科学性,由此引起学生对写作行为的重视;其次,教师固定每周三开展写作活动课,运用固定时间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写作习惯,并且教师还应保证每周活动的任务之间有衔接且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增加,以此运用逐渐提升难度的方法磨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教师在每次单独活动前,都制定教学计划,并且选取内容相对具有趣味性的,引导学生主動开展写作活动。由此可见,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写作活动,减少教学的随意性,有助于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学习计划,从而促使其自发实践写作行为,进而实现习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三、重视点评反馈,提高习作水平
点评与反馈是学生提升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并且还是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应重视习作教学的点评与反馈环节,从而可为学生的学习方向调整与写作水平提升提供有效指导。例如:教师在开展完“记我身边的一件小事”这一主题写作活动后,首先,教师要求班级内学生自由结组,在组内互相交换作文,同学之间可用铅笔在其文章旁边标注其对文章的意见与建议,学生以此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写作手法以及创作逻辑,为其后续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助推剂;其次,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统一阅读,随后与学生开展一对一交谈活动,具体围绕其作文内容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互评内容,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指引方向,并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激发创作热情与灵感。由此可见,教师重视点评与反馈这一环节,学生可从同学及教师处获得客观的评价,并且针对调整后续写作方向,有助于其获得持续性发展,从而在探索中逐渐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首先,语文科目中的高层次能力是习作能力,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学生掌握习作能力是一个长期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过程;其次,目前小学中段语文写作教学进程推进缓慢,学生的写作技巧与能力的培养成效甚微。为此,教师应正确认知小学中段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与难度,客观分析教学现状,制定针对性习作能力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肖丙木.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6):00177-00177.
[2]杨茂清.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9):72-72,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