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措施
2021-02-23郭燕
郭燕
摘要:历史课程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学习了解学习历史,拓宽眼界。历史课程内容丰富且错综复杂,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了解历史发展的横向和纵向知识脉络,对历史事件、人物等的认识与评价都需要科学的思维作为基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为灵活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学生思维的张力和活力,肯定学生对事物产生的新奇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保持思维的独立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锻炼;优化建议
引言
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历史学科所具备的思想性、人文性的学科特点无法得到有效传递,历史课程的教育意义化为一句空谈,课程的学习也逐渐转为化形式化、教条化、机械化的方向蔓延和发展。极易将历史塑造成只需背誦、记忆的课程,在师生问答互动环节,学生思维被习惯性地禁锢在标准答案模式下,长期的规范化答题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及创造力的迸发。因此,加强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初中生发散思维的意义
(1)历史新课标育人的要求
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发散思维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例如历史学科时空观念和时空能力展示、中外战争发展过程、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知识点涉及的联想能力和时空能力都离不开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辅助。同时,学习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意在提倡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的展示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2)发散创新型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
发散思维是突破思维局限,改变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最有效的思维类型。发散思维的最大价值是放弃所谓的标准答案和统一模式,恢复学生思维应有的活动。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方向正在发生变化。教师长期在追求高分的教育方向上,拼命搜集各种策略来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只会慢慢把学生禁锢在标准化答案的狭隘理论中,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历史课程内容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承担着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的负担。学生必须有全局的思维能力,能够引导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变化,善于从历史的复杂现象中区分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和同一类型的细微差别,类似于知识点的细微差别,为学生了解历史和历史现象提供更全面的学习。
二、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形象力和想象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结合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特征,巧构历史场景唤醒学生思维的活力。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展示史料相片、讲故事、制作情景剧等方式提高学生历史参与感和代入感,增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通过学习儒家学说,我们怎么评价孔子这个人呢?该又如何正确的评价孔子的思想?试着谈谈诸子百家思想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有哪些?教师通过提问和讲故事相结合的方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快速地在脑海里构筑一副生动的历史画面。同时通过举例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
(2)借用思维导图,延伸思维广度
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形或线条结构将核心词相关的所有内容串联起来形成的一张知识结构网。思维导图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历史事件涉及的所有知识点。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因此,它是培养初中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逻辑思维的重要教学方式。
例如,梳理中国近代收列强侵略战争史,可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快速整理出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主要战役的相关知识点,以此学生可以继续扩展核心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联想到各战役爆发的具体时间、过程、结局以及影响等相关历史线索,增强了学生理解记忆。思维导图强烈的可视化视觉符号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学生可以自由联想、迁移,不断产生新想法和新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
(3)重视评价系统,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业成绩的常见教学方法,如课堂活动、课堂练习、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研究者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学生学习的总体印象。通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理使用教育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敢于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随时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能力,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形成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好奇心强,有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和动力,理解事物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在讲解初中历史知识时,利用学生对事物勇于探索和尝试的心理创设思考问题,能够一步步推动学生扩宽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一步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伏锦军.发散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20(14)
[2]刘伟.初中历史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