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2021-02-23梁秀平
梁秀平
摘要:语文新课标曾着重强调课外阅读对学生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借助课外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认知,提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养成良好习惯。尤其针对农村小学来讲,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较为强调课本阅读,并注重知识教学,所以导致教师们忽略了阅读为语文教学提供的价值。本文从营造氛围及环境、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优化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情感三个角度出发,为农村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提供策略依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结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读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过于注重课本读物等问题,书籍内容较为局限。家长与学生们普遍认为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让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状态中,学生很容易出现疲惫、失去兴趣的问题。所以需要积极研究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阅读指导中通过构建生动、活跃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借助指导评价、组织活动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及氛围
结合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来看,因教学资源有限,很少有学校拥有独立的图书馆、阅读场所,所以学生没有优渥的阅读条件。并且因为家长们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多是长辈陪伴学生,而长辈因为陈旧的学习观念,较为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不能认识到阅读的价值,严重影响学生阅读意识的提升及良好养成[1]。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调动一切资源与教育方式,做出科学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意识,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阅读价值。农村小学的主要教育场所在于班级,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可以将班级布置为小型的图书馆,为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条件。同时,为了加大阅读效果,可以在课本教学中积极穿插阅读内容,从而构建高效阅读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建一个小型的图书角,作为班级图书馆。并组织学生将喜爱的书籍、感兴趣的书籍拿到班级的图书馆中分享,也可以积极的发动校园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多元化的图书种类,从而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课外读物。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们借阅书籍,然后在课堂中进行自然的阅读穿插。如学习四年级上册一单元《观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阅读景色类文章,并通过课堂教学期间的穿插,加深学生对课外读物与课文的理解。在穿插前教师可以说“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阅读了一篇关于景色的文章,同学们都能够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吗?如果不能全面理解的话,老师今天可以带领着大家学习《观潮》,学生们要好好学习,在学习完后反思一下课外阅读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哦。”为了让学生处于生动、活跃的氛围中,教师还需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课外读物及课文相关的景色图片、视频,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与阅读时主动思考,充分实现阅读带来的价值。
二、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需要以自主阅读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及思维,从而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在指导阅读中,需要构建科学的阅读模式,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的方式,理清思路、感受字词中的内涵[2]。其次,要注重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引导背诵、默写、笔记的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达到提升阅读水平、积累丰富词汇、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总结,在课堂中让学生默读、朗读,教师进行及时的点拨,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但是需要注重的是,要通过组织课堂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听说同学们在课下阅读的很好,现在我们再次在课堂中朗读/默读一次你们手上的文章,然后将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告诉老师,或讲给同桌吧。”经过指导后,学生能全面理解课文。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能力等特点,不能抓住文章重点,所以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们做出阅读笔记和词汇积累。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理解能力,还能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求学奠定良好基础。
三、优化评价培养阅读情感
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时学生会有所表达。并且,經过教师的培养,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词汇句子。这时,教师要加强指导,通过评价与引导,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并通过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度挖掘阅读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3]。
例如,教师为学生选择了《小王子》《猜猜我有多爱你》《笨狼的故事》等具有教育意义的青少年精选故事读物,就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词汇句子含义,并激发学生交流欲望。如阅读《小王子》,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需要学生拥有一定认知才能全面理解,适用于3-5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小组交流会,在交流中探讨学生自己所积累的优美词句,并以自己的视角来讲述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教育价值、文学美感。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通过阅读交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美学素养、教育素养等语文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与习惯,提升综合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缺陷,需要教师创造阅读资源与条件,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物质资源条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并借助课堂交流互动,阅读笔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经过阅读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互动,抒发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在积累知识、扩充眼界的同时,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叶森.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22):226-227.
[2]杨联正.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指导策略[J].学周刊,2021(2):2-2.
[3] 张明霞, 张德成.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认知策略训练的探讨——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为例[J]. 2021(2018-2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