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的德育教学反思

2021-02-23廖靖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6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反思双减

廖靖

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中,德育被放在第一位,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效与受重视程度不匹配。双减政策的落地进一步释放了开展德体美劳教育的时间,迫使学校、家长将视线转回到学生的综合成长上。一线任课教师作为开展课程德育的重要角色,应积极配合双减政策,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以德育来加深课程深度,丰富课堂内容,以课堂教学知识来为德育渗透做切入点,提升德育的教育成效。本文从反思初中德育教学问题入手,探讨优化德育教学效果的策略,为提升初中德育教学成效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双减;德育教学;反思;初中

引言:

双减政策提出后,教育开始回归育人的本质,德育教学再一次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过去开展德育教育时,总有教师抱怨教学时间尚且不够,没有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双减政策强制压缩了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长,停掉了大部分与学校课程相关的课外辅导班,并在中小学开设了课后服务活动,德育教育的时间理论上被扩大,做好德育教学成为当下学校和教师的重要工作。

一、反思初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逃不开灌输式

当前的初中德育教学即使结合了具体的课程,却还逃不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并非在模仿周边环境、人时获得德育教育,而是在案例、知识灌输中获得德育教育[1]。如此一来,学生还是只能获得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却感受不到道德的精髓和感受。而且,这样的德育教学方式虽然比完全说教式的德育效果稍好一些,却依旧难以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契合社会心理学的规律和经验。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感受,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德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不平等地位与现代教育相悖。

(二)过早进行理论教育

除了教育形式外,初中德育中存在過早进行理论教育的问题,与理想化的社会公德、理想信念等内容相比,初中生的理解范畴更适应在有具体情境、有起因经过结果、有人物关系的案例中分析和认识思想品德内容,高度抽象的理论教育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教学成效得不到保障。

(三)德育教育脱离实际

而且,理论化的德育教育往往对标圣人先贤的理论,甚至超出圣人理论,要求牺牲个人利益,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仅让学生无法接受,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排斥。以德育教育中的“分享”为例,家中因二孩政策有了弟弟妹妹的部分初中生遇到这个话题时非常排斥。他们虽然喜欢弟弟妹妹,但对于父母要求自己必须分享个人物品时的态度很不满。当“孔融让梨”的故事被扩大到唯一的东西也要让给弟弟妹妹时,很多初中生对这种道德理论嗤之以鼻,这样情况下开展的德育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德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增加德育教育中的实践比例

身教效果大于言传,初中德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实践内容比例的提升,教师可引导学生去通过实践来获得思想品德上的提升,引导学生从自身体会中总结经验[2]。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教师想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组织学生结成3~4人小组,在全国多个省市地区中择选其一,查找有关经济方面的、连续10年的数据,统计成电子表格,处理得到数据的平均值,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图。学生学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部分的内容后,可以胜任这样一项课堂活动,学生在选定目标、查找数据、记录数据、制作图表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他们的切入点是一个省市地区的农业生产总值、服务业生产总值还是当地交通里程数、发电量,整体趋势都是一路上扬。这种上扬趋势在表格中不明显,做成折线图、柱形图时一目了然,在单一学生小组的图表上不显眼,全班多个小组汇总在电子大屏上时效果可称震撼。教师无需多说什么,真实、直观的经济发展数据和图表能够让学生对祖国的繁荣发展有切实的认识,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数据处理活动渗透学生的内心。

(二)降低理论教育的频率和数量

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从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内容、内涵、思想,而不是直接在课堂上硬插入一个环节进行德育理论教育。以党的指导思想为例,党的指导思想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但因其过高的层次和抽象性,并不适合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呈现,因为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范畴,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教学

在初中德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应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避免过于理想化、理论化的德育灌输。一方面,教师要尽量避免如前文所提到的“分享”内容的扩大化教育,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借助跨学科的力量将学习生活引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亲近感。以健康网络话题为例,教师应避免采用学生灌输“不要浏览不良信息”“不要登陆不健康网页”等形式开展德育教学,学生不仅不会听,反而可能被反向激发特意去搜索此类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当今互联网中的种种不良、不道德现象的讨论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言行放在自己身上接受不了,对别人是一种伤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网络世界中同样应当约束自己的言行。比如,教师可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喜欢追星的便利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星飞行里程被盗刷问题,如果排除掉明星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这就是一个侵犯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带上明星这样一个特殊职业,就成为网络上很多人嘲讽为“卖惨”的话柄。教师借此事例引申出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大肆售卖的现状和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引申出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因公民的正当职业而有所区别,引申出在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有关他人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做到不传播、不发散,提醒当事人及时隐藏处理的文明上网行为。

结束语:

想要培养一个思想品德水准达标的学生,可以言传身教,可以环境氛围熏陶,却难以通过灌输说教得到,这一点应当被广大教师同仁正视。初中德育教学可借双减政策落地带来的改革之机进行调整,伴随课程内容渗透入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刘佳龙,谢艺泉. “案例式”德育教学的问题反思与改进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0(03):112-114.

[2]戴莹月.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反思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试论高中语文中的德育教学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