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02-22吴刚唐黎
吴刚,唐黎
冠心病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该病发病与炎性反应、血栓等机制有密切联系。目前临床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疏通堵塞管道,恢复心肌供血。但实施该介入术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不足,血小板聚集于血管,促进血栓形成,造成炎性反应加重,不利于患者康复[1]。而药物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抗炎结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抗炎药物,有文献指出,该药也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但该药单独使用见效缓慢[2]。替格瑞洛是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通常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0~71(64.92±2.41)岁;体质量指数(BMI)18~23(20.29±1.57)kg/m2;病程1~5(2.61±1.1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15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9例,其他疾病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9~72(65.48±2.25)岁;BMI 18~24(20.47±1.61)kg/m2;病程1~4(2.59±1.27)年;NYHA分级:Ⅱ级19例,Ⅲ级16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8例,其他疾病4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3]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肝肾功能正常者;(3)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者;(4)治疗期间退出、转院或死亡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监测血压、血糖水平,若有异常及时降血压、控制血糖水平,给予吸氧,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5021527)10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片(上海汇伦江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93252)口服,初始剂量为180 mg/d,第2天开始剂量为每次90 mg,每天2次。2组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检测2组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1)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BECMAN 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及人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阳性率;(2)炎性因子: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U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3)凝血功能指标:采用Thromboscreen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D63及CD62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63及CD62p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比较
2.2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6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TT、P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T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P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T及APTT均长于治疗前和观察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冠心病可并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具有一定致死率,发病机制较复杂,与沉积物积聚于动脉壁、冠脉闭塞或狭窄有密切关系,炎性反应、高血脂、内皮功能、高血压、高血糖及吸烟等因素均为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后,可形成斑块,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因此患者机体处于微炎性反应状态,而随着病情进展,炎性反应对血管内皮也会造成损伤,可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血液流速减慢,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形成恶性循环[4]。因此造成临床治疗难度较高,除进行PCI外,患者仍需长期服用药物,以控制病情进展。而在药物治疗中,考虑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两方面治疗,可更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病情。
阿司匹林属常规治疗药物,单独使用难以发挥疗效。替格瑞洛为活性药物,能可逆性结合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阻断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及血小板中膜糖蛋白复合物形成,无需代谢激活,口服后可发挥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5-6]。陈心涛等[7]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可缓解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高反应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D63、CD62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T长于对照组,PT及APTT水平短于对照组。表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凝血功能。其中CD63及CD62p发挥重要作用,其与受体结合,在血小板表面表达,呈现升高趋势。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极少数会出现活化,而机体受炎性反应等刺激时,血小板可被大量激活。IL-6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化、增殖,其升高会导致血管壁增厚,进而造成外周阻力增加、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CRP是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可及时反馈炎性反应状态,其上升预示着血栓的形成[8]。TT、PT及APTT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变反映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增强。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凝血功能。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未探讨上述指标变化情况,且选取样本量较小,结果有一定局限性,应扩大研究样本量,进一步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