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管的评价作用
2021-02-22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大连116011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辽宁 大连 11601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管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60例无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管流速(Vs)值,舒张期血管流速(Vd)值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搏动指数(PI)值、颈动脉近、远段的斑块数量。结果:观察组MCA双侧的Vs值比对照组低,PI值比对照组高,颈动脉板块数量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RMCA-Vs、LMCA-Vs>中度组>重度组,RMCA-PI、LMCA-PI及颈动脉板块数量<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可准确检测出患者的血流情况和斑块具体情况,更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脑白质疏松症(LA)属于一种放射术语,描述的是脑室周围或者是皮质下区脑白质在磁共振或者是CT上的成像[1]。LA的可根据其病变范围分为轻、中和重度,且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个数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管的评价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5~82岁,平均(68.16±3.74)岁;病程1~3年,平均(2.06±0.84)年。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无脑白质疏松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6~83岁,平均(67.58±3.14)岁。研究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经临床诊断为脑白质疏松;②可耐受相关影像学检查;③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阿尔兹海默症患者;②有脑出血史患者;③特异性脑白质疾病患者;④脑外伤患者;⑤中毒性脑疾病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颅多普勒超声:使用DWL-box经颅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查,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取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管流速(Vs)值,舒张期血管流速(Vd)值,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颈部血管彩超:使用菲利普的SiE33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双盲法检测,患者呈仰卧位,记录患者的劲动脉的近段和远段的颈动脉斑块数量。
1.4 评价指标
(1)MCA的Vs、PI值及颈动脉斑块数量。记录患者检查后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管流速(Vs)值,舒张期血管流速(Vd)值,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和搏动指数(PI)值和颈动脉近、远段的斑块数量。PI值:PI=(Vs-Vd)/Vm。(2)将Fazekas评分将LA分为轻、中、重度,比较LA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管流速(Vs)值,舒张期血管流速(Vd)值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搏动指数(PI)值和颈动脉近、远段的斑块数量。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MCA的Vs、PI值及颈动脉斑块数量
观察组的MCA双侧的Vs值比对照组低,PI值比对照组高,颈动脉板块数量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CA的Vs、PI值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MCA的Vs、PI值对比(±s)
组别 RMCA-Vs(cm/s) LMCA-Vs(cm/s) RMCA-PI(cm/s) LMCA-PI(cm/s) 颈动脉斑块数量(个)对照组(n=60) 115.26±31.62 114.82±31.06 0.84±0.19 0.82±0.23 1.36±1.04观察组(n=60) 92.64±30.25 91.41±31.24 0.93±0.14 0.95±0.26 2.05±1.52 t 3.245 3.364 2.299 2.419 2.531 P 0.002 0.001 0.024 0.018 0.013
2.2 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和MCA的Vs、PI值及颈动脉斑块数量的关系
根据Fazekas评分结显示,轻度患者24例,中度患者8例,重度患者24例。轻度组RMCA-Vs、LMCA-Vs>中度组>重度组,RMCA-PI、LMCA-PI及颈动脉板块数量<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和MCA的Vs、PI值及颈动脉斑块数量的关系对比(±s)
表2. 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和MCA的Vs、PI值及颈动脉斑块数量的关系对比(±s)
指标 轻度组(n=24) 中度组(n=8) 重度组(n=24) F P RMCA-Vs(cm/s) 102.62±26.85 97.85±20.48 80.74±18.75 6.413 0.000 LMCA-Vs(cm/s) 101.35±28.31 97.65±20.46 81.64±19.64 4.800 0.000 RMCA-PI(cm/s) 0.82±0.26 0.86±0.16 0.99±0.26 3.278 0.000 LMCA-PI(cm/s) 0.83±0.24 0.89±0.15 0.98±0.28 3.016 0.000颈动脉斑块数量 1.13±1.26 1.84±1.26 2.59±1.52 3.854 0.000
3.讨论
本研究选取LA患者60例和无LA患者60例,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彩超的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和斑块的情况,以及不同程度的LA患者的血流速度和斑块的情况[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A患者的MCA双侧的Vs值较低,PI值较高,斑块的数量较多,病情越严重的脑白质输送患者的MCA双侧Vs值越低,PI值越高,斑块数量越高,表明LA的严重程度和MC的Vs值呈负相关,于PI值和斑块数量呈正相关。原因在于,本研究区选取的是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共同检查,可全面了解患者的血流参数和斑块的具体情况,不仅能在早期发现LA的危险人群,更能够确定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可准确检测出患者的血流情况和斑块具体情况,更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