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效能感、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1-02-22孙锦华
孙锦华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商丘 476100)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生物作用缺陷、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导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常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1]。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单纯药物治疗,良好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预防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近年来在医学护理领域中应用广泛,且应用效果已得到认可[3]。本研究旨在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效能感、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66~82岁,平均(74.25±4.62)岁;病程为4~9 a,平均(6.85±2.01)a;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8例、大专及以上27例。观察组接受知信行健康教育,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65~83岁,平均(74.34±4.75)岁;病程为3~9 a,平均(6.74±1.97)a;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10例、大专及以上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2)随机血糖≥11.1 mmol·L-1,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 mmol·L-1,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11.1 mmol·L-1;(3)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女性;(2)肝、肾等功能损伤;(3)认知障碍;(4)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
1.3 干预方法观察组接受知信行健康教育。(1)知识维度。通过制定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量表掌握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掌握情况,针对调查结果,实施一对一教育,普及“五驾马车”(饮食、运动、监测、药物、教育)相关知识,帮助其建立健康生活习惯、运动习惯。(2)态度维度。通过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强化危机意识,增强控制血糖意识,提高依从性。(3)行为维度。护理期间,定期召开知信行健康教育总结会议,及时准确记录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并解决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共同商榷解决方案。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期行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血糖监测、饮食指导、胰岛素用药指导、口头宣教等。
1.4 评价指标(1)血糖控制情况:干预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FBG、2 h PG。(2)自我效能:干预后根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5]评估患者自我效能,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即完全没有信心(1分)、信心不足(2分)、有些信心(3分)、很有信心(4分)、完全有信心(5分)。满分为50分,所得分值与患者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3)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831,分值为0~100分,主要分为非常满意(≥85分)、一般满意(≥65分~<85分)、不满意(<65分)。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计入总满意度。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干预前两组患者HbA1c、GSP、FBG、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bA1c、GSP、FBG、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2 自我效能管理能力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P=0.994);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4,P<0.01;t=13.238,P<0.01);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1,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分)
2.3 护理满意度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用药进行治疗,患者常出现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导致依从性下降,对后续治疗及康复带来消极影响,因此联合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尤为重要。知信行健康教育可通过向患者传授相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提高依从性,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bA1c、GSP、FBG、2 h PG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给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健康教育,能够改善血糖情况,提高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满意度,减轻病情。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属于一个获取疾病知识、建立信念、实施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运动、饮食、药物等方面全面普及相关知识。知信行健康教育还可帮助患者通过获取正确的知识,产生坚定的信念,形成健康的行为,是一种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的科学干预模式[7-8]。此外,不同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面谈教育,结合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联合临床病情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加深患者对并发症的认知,帮助转变观念,可增强有效控制血糖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依从性,最终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主动接受健康行为,利于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康复。知信行模式的相互结合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与护理满意度[9-10]。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健康教育能够改善血糖情况,提高自我效能与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