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产业链优化研究
2021-02-22黄靖怡
黄靖怡,张 静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厦门 361100)
在联合国的定义中,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2021年5月公布的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了26 4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7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4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了19 06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50%,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巨大的养老需求催生了我国养老市场的迅速扩张。在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我国很多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养老产业的发展,并试图以发展养老产业为契机,通过建设完善养老产业链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产业链的优化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分析
1.1 我国养老市场规模分析
为了缓解养老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养老产业的发展。在需求和供给呈现双向扩张的情况下,养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我国养老市场的产值由2012年的2.5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7.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81%。其中,养老产业链中的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养老房地产、老年金融四个主要产业,在2020年养老产值达1.17万亿美金,占GDP的比重达7.55%,并继续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养老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合理的对养老产业链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其发挥最高的产业联动作用,有利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提升,能够带动产业区域经济增长。
1.2 我国养老产业链的结构和主要产业
产业链的概念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对“分工”概念的衍生,展示的是产业上下游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价值的交换、产品或服务的输送、信息的反馈,继而表现出产业间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1]。大量研究证明:一个完整的养老产业链应该包括核心产业、支柱产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2]。经过数年的产业发展与整合,我国现有的养老产业链具有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产业,老年食品、医疗康复、养生保健、护理、旅游休闲等产业为支柱,保健品生产、药品、辅助器械等产业为上游产业,养老房地产、养老金融服务、殡葬等产业为下游产业,产业链结构如图1所示。
1.2.1 以养老服务产业为核心 从我国当前养老产业链的结构上来看,作为我国养老产业链的核心,养老服务产业占据了主要的养老市场规模。我国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数量从2012年的4.8万个上升至2020年6月的22万个,产业扩张较为迅速。究其原因,首先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所引起的养老服务产品价格上升,吸引了一部分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其次是政府财政上的拨款和税收减免、土地划拨等政策对养老服务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扶持作用。最后是包括了养老保险服务等预缴养老费用的养老金融行为为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解决了一部分投资现金流的问题。
1.2.2 上游产业提供产品支持 养老产业链中的上游产业多为生产和提供初级产品的产业,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产业发展支持。主要产品包含日常生活消费品、医疗保健产品、护理产品等。作为产业链中的中间工业产品产业在满足养老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为产业所在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养老服务业一起为整个产业链创造了极大的产业价值。
1.2.3 下游产业创造高产业价值 养老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多以核心产业与支柱产业为依托进行发展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养老房地产产业和养老金融产业是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产业。其中,养老房地产产业以我国传统房地产为基础,通过地方政府的规划与建设,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较为迅速,同时通过产业辐射作用,在带动养老地产所在区域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将房产价值转化为养老投资消费,增加了产业所在地区的经济效益。养老金融产业为养老房地产、养老服务业的建设预筹了投资现金流,对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养老产业链的基本结构已经形成,其核心产业、上游产业以及下游产业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批关联企业,相互之间建立了供需关系和价值互补的产业对接机制,为我国养老产业链中企业成本的降低,产业链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提升起到了作用。
2 我国养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将伴随着产业链的形成、整合或者分化、升级,养老产业也不例外[3]。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而市场扩张速度相对较快,存在一定的问题。养老产业链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导致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制约着产业健康发展。
2.1 我国养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2.1.1 地域发展不均衡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较为成熟的养老产业链主要集中于如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呈零星分布的状态,其中在四川、云南、湖北、重庆等部分省区发展较为迅速。以养老服务业为例,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养老床位数量为167.65万张,占全国的21.6%,但由于人口比率的问题,该地区同年的养老床位空置率超总床位数量的40%。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造成了这些空置率较高的地区的养老项目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有些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的地区养老床位却一位难求。以养老房地产业为例,我国现有养老地产项目约1 003个,大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其中以广东、海南数量最多,开发强度和成熟度都领先于中西部地区[4]。由此可见,产业链所在区域分布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养老产品供给关系的不平衡,拉低了养老产业链中各个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1.2 养老产业链中的产品缺乏异质性,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近年来,我国养老市场的需求激增导致了初级阶段的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扩张。养老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养老市场上供给的竞争加剧,价格无法拉开差距,继而导致了无法依照消费者的需求对养老产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养老产品缺乏异质性[5]。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逐渐多元化,其对消费所带来的附加值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希望使用大数据对养老消费者的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预防监控、家庭医护和保健型养老产品;又如对中青年群体预先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来保障其进入老年期后的养老服务等。诸如此类的定制、半定制型养老产品以其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导向,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给产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而我国当前对定制型养老产品的关注度和产品设计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以产业链中的上游产业老年健康辅助产品为例,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涨,老年健康辅助产品的需求迅速攀升。而我国当前市场上的国产老年健康辅助产品仅有3 000余种,远少于日本的30 000多种,并且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其原因在于产业内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低,研发能力不足。以养老金融产业为例,我国现有的养老金融产品的健康险产品结构存在失衡的问题,“泛寿险化”现象严重,针对老年人的商业健康保险品种较少,参保限制多,赔付水平不高,因此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较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居民的养老意识逐渐提前,开始倾向于对养老金融投资服务、高端养老房地产、高端医疗养老服务等的消费。传统的养老金融产品设计显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出现了养老金融产品设计落后于实际养老消费需求的情况,降低了潜在消费者市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入。
2.1.3 产业链间缺乏协调发展和联动性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链存在各个板块发展不够成熟,缺乏产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各个产业板块中的企业各自发展、产业中的企业间未能形成有效的链式关系来相互带动等问题[6]。
从横向融合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养老产业链在发展上过分强调养老服务业的核心地位,忽略了将养老产业与金融业、房地产业、医疗行业等进行产业融合。而在养老服务业中,又过分强调日常陪护、生活照料等基础服务,忽略了将养老医疗、养老心理、文化体育等服务产业纳入养老服务产业的融合范围。因此养老产业链存在产业融合度较低,缺乏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意识。从纵向整合上来看,我国当前出台的政策中多次鼓励养老产业连锁化、集群化发展。然而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养老产业投资方在产业纵向扩张上存在顾虑。我国的传统观念也导致了养老群体在养老服务上的消费意愿相对较低,因此养老产业连锁、集群化的意愿也随之较低,产业链的纵向整合难以完成。
2.2 我国养老产业链优化面临的困难
2.2.1 产业扶持政策不够完善 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养老产业链的合理优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养老需求的日益上升,我国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相应政策,规划扶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但收效有限。以养老服务业为例,作为养老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实行的是公营私营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但长期以来,财政政策上的支持(如土地的划拨和财政补贴)相对更倾向于公立养老机构,导致了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门槛相对较高。导致公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定价上占据了绝对的竞争优势,其定价普遍脱离市场价格规律,给民营养老机构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此同时,由于养老产业往往前期投入大,投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进入产业的风险较高,制约了民营资本的进入。而目前并没有出台能够降低民营资本投资风险的相关政策,缺乏对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政策引导。由此可见,当前政策的顶层设计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给养老产业链的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2.2 缺乏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不足表现在复合型养老人才的缺乏上。其原因首先在于养老产业发展重心过分倾向于养老服务产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养老产业人才的培养集中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缺乏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未设明确的门槛,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保证。而且,当前市场上养老服务产品的定价远低于家政服务市场的定价,导致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有限,继而出现人才的流失。其次,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产业链的建设优化应该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技水平的资源配置,缺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技术与养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信息数据开发等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也较为不足。科技资源配置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产业链的更新与完善。
3 我国养老产业链优化建议
3.1 重视养老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链顶层设计中的引领作用。首先,应该对公办养老企业的社会福利型养老服务及市场型养老服务进行明确划分,将财政补助落实到有公益需求的养老补助受众身上,使市场型养老服务价格适应市场规律的需求。其次,应该对公立及民营养老企业提供财政补助,如税收减免、土地补偿等一视同仁的按照养老企业的资质发放,降低民营资本资金压力,同时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门槛,鼓励其与政府财政共同构建多元化养老产业链。最后,需要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专业人才待遇,鼓励养老人才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支持进入到养老产业中。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对专业养老人才、养老产业管理人才进行培养,使人才培养机制满足养老产业链优化的需要。
3.2 应用产业聚集最佳规模效应,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充分运用最佳产业聚集效应,发挥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和产业政策,实现养老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的优化布局。促进以养老服务行业为核心,上下游产业、相关服务业的吸附性聚集,互相合作与竞争[7]。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养老产业链的聚集作用,从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3.3 提高资源配置,促进养老产业链的价值提升
首先,需要提高人才配置。使其既能掌握养老产业链核心产业所需要的服务、管理技能,又能够意识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并有能力参与促进产业链关联性发展。其次,需要提高产业与新学科、新科技发展的结合。将新型科学技术融入到养老产业链中。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与养老产业相结合,如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新型智慧养老共享平台,对养老产业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提供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发展共享经济下的养老服务,降低消费者的养老成本等。
3.4 整合符合消费者价值导向的养老产业产品链
基于消费者的价值认知,从养老产品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以消费者包括个性化需求、深层次心理需求等潜在的需求为导向,在对产品的品类进行开发、成本进行控制、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的基础上对产业链进行整合提升,以期提高产业市场合理化发展,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4 结 语
在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养老产业市场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构建多元化养老产业链是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当前的养老产业链建设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应该在政府充分发挥其顶层设计功能,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流入养老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以提高整体产业链资源配置、发挥养老服务产业及产业链相关产业互相融合、聚集的最佳效应,才能实现对养老产业链的优化,继而实现对整体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带动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