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有效提升
2021-02-22张蕊
张 蕊
(蚌埠医学院体育艺术部,蚌埠 233000)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知,部分学生甚至对体育运动存在抵触和负面情绪。从体质监测数据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仍处于整体下降的趋势。体育锻炼是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手段,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产生了许多新的体育生态。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智慧体育的价值,使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生运动进行融合创新,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议题[1]。
1 智慧体育有关综述
1.1 智慧体育内涵
关于智慧体育并无统一的定义。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目标是提升体育服务质量。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虑拟仿真技术、定位与导航技术为智慧体育提供了核心支持,加快了体育活动与互联网的融合,依托感知化、物联化的手段,对体育活动、管理、资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做出体育立体感知、决策与支持,从而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便捷化与安全化的革新与发展,提高了体育服务质量。
1.2 智慧体育特征
智慧体育能够全面感知体育行为的物理环境,在原有数字体育转型和扩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体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实现了提升体育服务、改善体育体验的目标。具体特征表现:首先,智慧体育以广泛覆盖的信息感知网络为基础,具有全面互联、互通、互动的特征,能够不受时空限制提供智慧体育智能服务;其次,智慧体育将体育资源进行协同运作,利用开放整合的信息化架构,体育资源体系表现出统一性特征;最后,智慧体育平台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注重从健身需求出发,能够对庞杂、分散或异构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可持续创新优势显著,信息应用和服务能力更加全面和具体,有助于激发健身人群的热情[2]。
1.3 智慧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
在科技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下,大学生体育健身已步入科技时代。一方面,为了实现“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构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体系,能够促进体质监测数据与教学有机衔接,提升场馆使用效率,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进程,为学生的健康护航。另一方面,基于学生体质健康出现的新问题,利用智慧体育监控与数据库建设,通过对运动负荷、教学效果的科学化监测,通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个性化指导和过程化评价,为学生体育运动提供健康指导与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2 高校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构建
2.1 构建目的和思路
为了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高校应积极开发并不断优化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健身咨询、锻炼指导、在线交互、体质监测、场馆预约等实时化服务,学生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便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或帮助。例如通过定位功能学生就享受体育公共服务;随时浏览体育场馆的相关信息;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运动体验或咨询锻炼中遇到的难题;而学校亦可以通过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评价反馈机制,提供各类健身指导,做好课内外体育教学管理的改进工作。同时根据智能监测数据,掌握学生的锻炼效果,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丰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服务平台与时俱进[3]。
2.2 平台逻辑框架
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核心,结合智能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将体育资源、学生锻炼需求和相关体育信息作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场地预订、个性化指导、过程性健身需求、交流解惑以及运动监测等服务。框架总体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业务层、管理层和决策层,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移动设备或PC端访问,同时开发无线接口和智慧体育App。平台功能包括实时运动监控、体质监测、制定有效运动方案,利用运动负荷监测数据跟踪,通过对学生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运动负荷、体育作业、减脂控重、增肌塑身、心肺提升、姿态矫正、专项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干预,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其终极目标就是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持久性、科学性和便捷性,助力终身体育素养的形成[4]。
2.3 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
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体育锻炼的目标。首先,服务平台特设了体育资讯模块,包括视频播放、新闻推送、运动指导、评论留言等板块,学生可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订阅,掌握国内外最新的运动理念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习和实践有效统一。其次,向学生普及科学的健身知识,学会正确的运动饮食搭配以及运动器材使用的注意事项,制定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平台上自主学习想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认知,进一步提高学习动机,补齐自身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短板。最后,借助先进的数据统计,平台中会录入学生的体能测试数据,确保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可视化。系统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水平,自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测试报告和建议指导,以更加科学严谨和针对性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明晰自己身体的弱项。学生可随时随地阅览和下载,并在系统的建议下开启与之对应的锻炼模式。此外服务平台还可以定制体育场馆使用提醒,便于学生及时了解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提高场地利用率[5]。
3 智慧体育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实践探索
3.1 改变传统思维营造大学智慧体育新环境
智慧体育融入大学体育教学,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驱动力,更是促进学生锻炼成效的有力抓手。为此高校体育部门应改变传统思维,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智慧体育基础保障,创建智慧体育教学载体,利用云计算技术和云教学平台,优化资源共享平台体系。结合配套微课、标准示范课,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特征,增强共享意识。利用智慧体育教室,发挥其强大教学信息呈现的优势,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技术动作、技术战术产生清晰的认知与理解。在视觉内容的冲击下,在声像、图文形式的影响下,无论是从理论深度上还是技术感悟上,都会让学生产生深深的烙印,由此为后续的运动参与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体育教研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助于大学生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以智能化数据指导教学实践,以细节问题为导向,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学生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App共享运动成果和经验,享受便携的运动服务,接受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学生在App上可以看到自己运动的实时数据,满足体育锻炼的各项身心发展需要,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究,拓展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自主性、积极性和运动视野,保障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度和持久度。
3.2 充分发挥智慧监测作用
在智慧体育背景下,需要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建立体育课堂监测系统,详细掌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采用最新网络信息支撑技术,利用电子智能检测仪,构建大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档案,了解大学生的实时状态,精准分析大学生身心健康行为,为体育教学策略的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基于智慧体育的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其价值在于真实、客观、可视和个性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监测和评价活动的弊端,更加注重运动过程的评价。学生在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当中,可以灵活地根据反馈与预警,结合自身的变化与环境的更新,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方案和锻炼内容。体育锻炼与学生运动实时数据形成绑定关系,运动监测的优势得到了有效的彰显。运动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充分发挥平台运动监测的功能,能够为大学生锻炼提供诸多数据信息,反馈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调整运动行为。运动监测反馈功能包括运动监测、实时显示以及监测数据存储。首先,云服务器系统对监测对象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经过大数据加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分析结果,学科可通过平板电脑进行接收。其次,将实时数据反馈给参与运动的学生,借助运动手环或手表,利用运动心率监测系统,让学生及时找到运动风险并优化改进。最后,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3.3 加快智能场馆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化锻炼需求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是提升大学生锻炼成效的保障,随着大学生健身意识的逐步提高,场地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高校应以学生的锻炼需求为中心,坚持技术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技术,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性能,为学生提供舒适便利的运动环境[6]。一方面,学校要将场馆硬件设施建设视为育人工作的主要环节,坚持高标准、高投入的原则,全方位弥补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打造智能服务为一体的资源,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以服务智慧校园为视角,全力打造智慧体育场馆。通过培养复合型场馆管理团队,让其接受新技术,确保团队成员对智能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以课前、课中和课后为教学贯穿主线,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将数据进行分析和数据汇报,推进场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课内外锻炼健身需求。
总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体育将进入信息化和数据标准化共享时代。构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的管理,用数字说话,能够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满足学生的锻炼健身需求。为此高校应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以智慧体育改革为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智慧体育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加强数据收集和反馈工作,整合教学资源、考核项目,建立个性化的健康促进平台,不断完善和修正智慧管理系统,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务实探索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