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2021-02-22邓珍兰
邓珍兰
摘要: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从而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关键词: 高效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我认为首先要通过歌曲、游戏、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经常会编一些儿歌、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概念。例如我在教《年月日》大小月的记忆时,我就用“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只有二月有变化”的歌谣来帮助学生记忆,他们就特喜欢,而且记忆深刻。又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题时采用以下策略。多媒体出示:八月十五日仲秋节,一家几代人在赏月,老爷爷在分月饼,分的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教师让学生也来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教师引出:人分物品,分的同样多。这就叫“平均分”。
像这样利用实际的生活现象引入和讲授新课,不但增加了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其次,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到预期目的服务。最好的教学必须有最好的设计,最好的教学设计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等。让他们互相协作展开活动,就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我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再次要照顾一些中下生,让学生树立信心。教学的基本要求,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可是由于每个人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目的动机各不相同,因而每个班上的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如果过分强调共性,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有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特别是中年级,就应该尽量不让一个学生厌学。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的面积等。其实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數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要明白整套教材的联系,让学生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处理事物,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只有数学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小学数学专题研究》
[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