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策略的实践探究
2021-02-22董泽壮
董泽壮
我校地处巫山县城东北,距县城3公里,是一所城郊结合处的农村小学。由于生源逐年减少,教师配备也相应逐年减少,加上一大批成长较快的青年教师不断考掉进城,优秀教师群体减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8岁。而新改革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行家里手”。课程即教师——教师角色由教学情境的“支配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平等的“对话者”、知识的“生成者”;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可以这么说,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
然而,工学矛盾、外出培养的经费短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思索:如何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化发展。于是,我们行动:寻找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与策略,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基于以上情况本人从教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浅谈见解。
一、实施策略
(一)健全管理机制,使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专门设立了教科室,对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理论学习组”与“实践指导组”。成员结构充分考虑到职务、年龄、学科之间的优化,保证领导力量和教科研水平。
2.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龙井小学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龙井小学小学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制度》、《龙井小学课题组成员学期工作要求》、《龙井小学集体备课制度》、《龙井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等相关的制度。校本教研活动校长负总责,教导处、教科室负责人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学习、培训主题化,促进教师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6周岁,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中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多为“民转公”,他们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育教学理论较薄弱,很难高水平地实施新课程。让他参加学历进修,进行系统学习是不太切合实际的;而以校为本的学习、培训应该是提高“学习力”,促进其有效构建新理论和学习新方法的抓手。青年教师则应在抓“学历”提升的同时切实提高“学习力”。为此,在学习培训工作中提出了“系统规划、全员参与、分层要求”的思路,具体做到了“三个改变”, 即改变每周三“零打碎敲式”的业务学习方式、改变“贩买贩卖式”的二级培训、三改变“自由式”个人自学方式,以此来促进教师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三)课例研究系列化,促进教师成为“有效的教学研究者”
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最关心的是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尽快适应新课程;也是学校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努力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模式,大力实施了“四课系列化”行动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贯穿主题学习(如“课堂观察与诊断”、“有效教学”),将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方法运用于听课、评课中,在课例中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并改进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此来促进教师成为“有效的教学研究者”。
(四)课题研究“草根化”,促进教师成为“有效的课题研究者”
以市级课题研究为契机,我校把校本教研和科研结全起来,发挥校本教研这一“草根化”行动研究的特色,又发挥科研目标更加明确集中有深度的优势,实践“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模式,努力构建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校本研究的工作机制,努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在过程中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能力,促进教师成为“有效的课题研究者”,让教师专业能力深层次提升。
1.大题“细做”
我校針对农村小学的特点、学校工作的重点、当前研究的热点,提炼、设计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小学的实践运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按照“发现问题——设计主题——行动研究(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等)——总结提升——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基本流程,构建校本教研操作模式与制度体系。我校非常珍视这一课题,集体架构了课题研究思路——宏观规划,抓住关键,小角度切入,突破关难点,从而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课题组从总课题出发,针对实际,分层拟定子课题,如围绕总课题,学校课题组拟定了9个子课题:①龙井小学五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②龙井小学课改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③龙井小学高段阅读学法指导的研究④龙井小学高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⑤龙井小学小班化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⑥龙井小学三年级语文班内分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音、体、美学科教研组也分别拟定了一个子课题,教科研骨干也拟定了子课题(涉及各个学科)。这样的子课题的拟定,以市级大课题为主干,细化形成了树状系列,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高效协调地推进,利于形成我校课题研究的特色。
2.小题“大做”
结合市、县倡导“个人课题”研究,我校又大力推进了校本个人课题研究。要求45岁以下中年教师必须设计个人课题,进行实效性研究,鼓励中老年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我校在分析这些个人课题时发现,有很多课题主题较接近,教师们有几个研究的兴趣中心,如语文学科的写字教学研究、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培养、音、体、美学科的技能培养研究等。我校还将对这些课题进行整合,进一步提炼,形成以个人课题研究为纽带、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团队,精心打造,把小题做大,形成我校课题研究的又一特色。
二、校本教研管理考核绩效化
首先,健立了校长、科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个人五级研究网络,健全了工作责任制,确立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到层层负责,落实到人。其次,建立例会制,一般每月一次;要求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做到自主与组织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稳步推进。再次,强化绩效考核,不但注重校本教研开展的次数,如教师每周要有一次自主学习,并有较完备的记录,主题化学习必须有实践性反思;更强调质量效果的考核,如课题有效开展,成果(如论文)在上级获奖,则加大奖励力度。同时要重视校本教研管理考核制度本身的建设。我校加大了研究力度,拿出了精细有效便于操作的管理考核方案,已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制度力争做到刚柔兼济,控制与引导相结合,促进形成既有效又有丰富内涵的校本教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