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立足学生需求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途径

2021-02-22李奇黄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高效课堂

李奇 黄申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拥有了不可忽视的教学地位。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提升初中生的行为习惯,还能教给初中生基本的法律常识,让初中生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因此,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要对此进行深入探究,采取更新颖、有趣的教学策略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纵观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致并不高,导致教学效率日益低下。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在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上,并没有真正地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文字表面,认识不到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不能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有些案例脱离了生活,使得学生学起来感觉陌生,不能透彻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增加了教学难度,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薄弱

在初中学校里,有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责任感,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生活习惯,在行为上缺乏法制观念的约束,在思想上缺乏道德意识的引导,没有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崇高信念,认识不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对待学习消极怠慢,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课堂上混日子,甚至出现迟到、旷课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立足学生需求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其实并不难,但是大部分教师采取照本宣科、单方面灌输学生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会让学生感到异常的无聊和疲惫,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使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做情绪的主人”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情绪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两则真实案例:案例一中主人公由于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案例二中主人公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即使面对难题,也能够正确应对。学生观看完案例以后,能够充分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哪些情绪?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时,情绪失控该怎么办?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再加上教师为学生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需要生活无缝衔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进行,新课程标准中也曾指出课堂教学内容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衔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串成一条线,彼此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会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树立起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多选择一些生活化的题材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出更多元化、生活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无缝衔接。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反思和理解,其实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得到更好地的加强,有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就像在“认识自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就必须引导学生先从自己平时日常生活中进行思考,结合自身的优、缺点审视自己,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最后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导学生如何在了解自身实际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完善自我,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健康成长。

(三)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拓展學生的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还需要通过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自己的思索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题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组织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教师布置这个辩题以后,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共同讨论论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然后在课堂上正式展开辩论,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学生为主。通过这种方式掌握更多道德与法治知识,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趣味化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加强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学生自主交流,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效果,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燕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0(6).

[2]刘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20(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高效课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