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1-02-22王凤荣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核心素养小学生

王凤荣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与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师群体所关注的教学内容。较小学数学而言,核心素养培育在极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使小学生能够更轻松、更容易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当在当下时段,部分教师的工作重心大多放在理论知识教导上,忽略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影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对此,教师应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小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技能,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核心素养;教师

核心素养包含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基本的各项技能,不仅可以降低小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组成

1.数学数感

数学数感是一种无形的思维能力,它主要作用于小学生对于各种数字、数学元素的敏感程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有利于最大程度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发掘小学生的数学潜力,从而在强大的数学数感作用下促进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2.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务必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是小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最直接的体现。强化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题目解答的自信心与准确性,还可以为小学生奠定更为坚实的数学计算基础。

3.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与数学数感相似皆是无形的思维能力,它可以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也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培养。空间观念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构图、解析等方面,是小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图形分析、组合的意识技巧。塑造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即可以提升小学生对于图形题目的解答效率,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小学生的头脑智力发育。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1.运用游戏教学,培养数学数感,增强数字敏感程度

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时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狀态。对此,教师可以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生喜欢玩的游戏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使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环节中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掌握其中包含的各种知识。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既可以实现小学生学习乐趣的创造,又可以在数学游戏中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数学的敏感程度。

2.使用生活教学,强化运算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水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学生也应将其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需要用到运算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强化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来最大程度增强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水平。生活教学即为教师使用小学生常见的生活事物作为教学载体,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发挥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的特点,借此降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亲和力,进而在小学生更加亲近的生活氛围中掌握当下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水平。

例如:教师营造生活场景强化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假设商店中扫把15元一把、簸箕10一个、墩布20元一把、水桶25元两个、抹布10元四块,手里有110元如何购买可以用完所有钱且购买商品足够四个人打扫卫生使用,教师结合场景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我选择购买三把扫把、一个簸箕、一把墩布、两个水桶以及四块抹布,45+10+20+25+10刚好是110元”。“可以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购买么”教师再度提出问题。该小学生表示:“我们三个人负责扫地,另一个人负责墩地,然后大家一起使用抹布擦玻璃”。“很好,分配的很合理,别的同学还有其他购买方案么”教师予以肯定并提出问题。另一名小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会选择购买,两把扫把、两把墩布、一个簸箕、两个水桶和两块抹布,30+40+10+25+5刚好也是110元,然后我的打扫思路是两个人扫地和擦玻璃,另外两个人负责墩地和打水”。教师营造购物场景来锻炼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既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于生活购物与打扫卫生的认知,还可以增长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能够有效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3.利用拓展教学,塑造空间观念,深化几何图形理解

在数学领域几何图形的题目也是占据了较重的地位,教师塑造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只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高效解答图形题目,更是为了完善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头脑智力快速发育。拓展教学是教师利用非教材知识但又与教材存在一定联系的课外知识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导。在课外拓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使其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将具体事物进行拆分、组合,寻找、构建自身需要的集合图形、形状,以更加深入的方式进行图形知识讲解,从而塑造小学生更加完善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方面的知识点时带领小学生观察生活事物。“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由多种图形的构成的,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我手里的这个矿泉水瓶上包含了哪些图形呢”教师举起手中的水瓶并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举手表示:“老师,这个水瓶瓶盖顶部是圆形的,瓶盖与瓶身是圆柱的,如果从垂直方向看它的瓶身还是长方形的。”“这位同学说的很详细,不仅说出了矿泉水瓶的平面图形,还说出了它的立体形状,很棒。那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或者三角体的呢”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一名小学生思考后表示:“老师,道路上的交通指示牌、固定空调的三角架、红领巾这些事物都是三角形的”。在拓展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脑海中思考具体事物中所包含的几何知识,既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于图形知识的理解,塑造空间空间观念,还可以培育小学生观察生活事物的“眼睛”,使小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立足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以此进行展开,通过多种趣味教学手段结合运用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下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潜力,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实现跨越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龙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新课程(上),2018(06):167.

[2]罗旌塔.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校园(中旬),2018(03):101.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核心素养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