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1-02-21刘萍郭红宇
刘萍 郭红宇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机遇。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黑龙江省应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体系,鼓励农村自主发展,从而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转型升级;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G249.2;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2-0014-03
引言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和发展时期内,由政府主导提供,为满足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或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社会服务。它是以农业信息、农业技术和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农村公共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比乡村,城市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人们更加愿意选择留在城市生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提高。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阻碍了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发展。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亟待提上日程,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黑龙江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供给关系的逐渐理顺、供给机制的逐渐完善,但在服务供给质量上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同时降低了农村居民的体验感。
(一)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从2009年开始实施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农村居民的就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民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满意度。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農村医务人员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大部分乡村医生并不是科班出身,这些医生仅仅经过几年甚至短暂的培训后就为农民服务,其中很少一部分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这些医生仅仅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农民看病要到城市中去,以致医疗报销等问题亟待解决。
2.公共卫生服务缺少专项资金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政府面向居民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由当地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组织实施。随着时代发展,农民的健康意识增强,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增加了事故和意外救治项目,疾病预防项目等内容。但是,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开展的项目主要是计划免疫,大部分的救治费用仍需农民和医疗单位承担,工作内容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具有责任感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专项资金的缺乏使工作内容开展困难,使很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难以开展,满足不了大部分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降低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差距大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供给与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科技落后的年代,老百姓能够听上一场戏、看上一场电影就很满足了。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精神生活的层次也在提升。但是,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例如,一些歌舞下乡时,舞台设计粗糙、歌曲水准不高、舞蹈形式乏味,老百姓观看后感受不到文化生活的愉悦。部分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更新缓慢、图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有阅读爱好居民的阅读需求。在送电影下乡的影片中总是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片子和一系列红色题材的电影,使得老百姓的观影热情不高。同时,针对少数民族中汉语水平不高的居民提供的文化服务较少,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居民被动参与,缺少主动建言献策的现象。老百姓认为文化供给的参与只是政府的“面子工程”,甚至误认为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提高政绩的途径。因此,在文化供给中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当前,政府与当地居民缺乏有效沟通,对于村民举行文化活动的频率没有统一的规定,政府每年下发的资金用途也没有具体条文,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不佳。还有一部分乡镇政府和行政村的文化负责人不考虑乡村文化建设是否符合需求,只顾争取文化建设项目,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差距大。
(三)城镇和乡村公共就业服务不对称
当前,黑龙江省城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已实现全覆盖,但是农村地区的机构建设还不够完善,城市和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条件不对称、资源不均衡,公共就业服务流程和内容需要调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还没有完全成立,村级劳动保障站的专职工作人员仅占18%,农村公共就业服务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还未实现村级全覆盖,就业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导致了服务的不对称。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对于就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投入较少,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导致了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总量不足。2019年,黑龙江省出台了相应的就业创业政策,对创建达标充分就业社区进行奖励,有力支持了城镇社区就业平台的建设,但是对于乡镇和行政村未能安排必要的公共就业平台建设资金。2019年,黑龙江省财政收入达17 261.57万元,年均增长28.5%;财政支出14 960.56万元,年均增长29.8%。但农业支出仅占比例约8%,并且公共就业服务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不足10%的支出规模与乡村振兴发展日益增长的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相比仅是杯水车薪。
二、黑龙江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一)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然而,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很多医疗矛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推进乡村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体系
针对乡镇卫生院难以全面承担乡村卫生管理职责,村卫生室农村公共卫生“毛细血管”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必须加快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三级网络机制。乡镇卫生院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规范统一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流程和监管办法;村卫生室要保证“四室分开”,即诊疗室、药房、观察室、基本公共卫生室要合理规划,上级医疗部门在做好带头作用的前提下要强化村卫生室的基础作用;县医院要加强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强化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机制。
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发展的基础,以财力资源的持续增长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供给同步发展。在专业层面要建立对于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计划,更好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
3.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事权范围
明确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重点,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职责范围。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重大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承担起更大的一般管理和支出责任。
4.规范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奖励机制
吸引医疗卫生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一定激励政策引导人力资源向农村转移。制定专门的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福利政策,改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工作环境。建立城市定点帮扶农村的长效机制,鼓励城市高水平医疗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技术指导和援助,并对相应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5.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规范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合理制定医疗服务质量、费用控制、运行绩效、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在县、乡、村构建业务分工协作、运营高效的三级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地区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也可以说是农民自身的振兴,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决定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方向。我国实行“自上而下”的决策供给机制,这种机制极易造成脱离农民实际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在原有的行政指导基础上尽快构建“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馈渠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加大政府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财政经费投入
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应响应国家号召,最大限度地增加下发到农村的经费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2.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农民对于文化自觉性的认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农村居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于文化自觉性认识程度也不高,做事老派,往往不讲科学。因此,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辅导讲座等农民易接受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农民只有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文化自觉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切实了解农民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才能提高,乡风文明才能实现。
3.推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
文化服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也是农村居民的精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要植根于农村社会,紧密联系农村的生活环境,结合时代特点,展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农村文化的内生性。同时,农民具有了文化的自觉性,就会结合自身进行文化的定位,将农村文化推陈出新,打造黑龙江农村新型文化。
4.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载体,黑龙江省农村各地区文化发展情况不同,各个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居民的需求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当地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修缮、翻新。只有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进行有效完善,才能促进农村建设,加快乡村的文化振兴。
(三)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服务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其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解决农村地区人口就业问题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农村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是农村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但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投入
充分发挥现有的就业信息网络优势,将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延伸至农村,使农民更好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带来的便利,加强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与监管,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2.加大对于农业人才流动结构的稳定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人才以流出为主,因此要针对人才流出的现状出台相应对策留住人才,保障人才的福利,稳定人才的流动结构;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做到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信息技术与二三產业发展迅速的时代,要做到有效利用高新技术培养农业人才,做到农村建设与时代接轨,让农业人才的培养有的放矢。
3.加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黑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因此,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要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为农村就业人员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还要合理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同时,为了适应农村就业发展的需要,政府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公民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为农村的公共就业服务提供资助。此外,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自身财政能力,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财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最优化,建立对农村公共就业服务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机制,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结语
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一门艺术,各级管理部门在基本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准确定位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才能有效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其中,各级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规范部门的行为,深入到农村居民当中,切实了解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只有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制定的对策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婉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化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2):25.
[2] 夏红,洪哲芳.我国农村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探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6).
[3] 徐学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J].中州学刊,2018,(9):13.
[4] 刘庆.浅析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问题及其建议[J].现代交际,2019,(4):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