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021-02-21徐磊苏勇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构件装配式

徐磊 苏勇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建筑领域也在蓬勃发展,一系列崭新的建筑方式与建筑理念层出不穷,给传统建筑工程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对广大建筑单位来说是机遇,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促使社会大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遮风挡雨”,而是要求其兼具实力与颜值,使建筑单位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抓住市场机遇,应对挑战,是建筑单位必须面临的话题。一方面,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设计表现出突出优势,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以及管理水平,改进建筑物的质量;另一方面,智能化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智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闻,而智能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则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提高了工作速度与精度。将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无疑是建筑单位应对挑战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1导言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引入智能化系统,涉及多个现代化技术应用领域,其中计算机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以及微型电子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智能化系统在应用环节中的影响因素众多,会对工程质量管控造成一定影响。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加强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效率极为关键,是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的核心保障。

2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建筑工程的建造可以像组装玩具一样实现成批成套地生产,将预先制作合格的建筑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装配施工,即可完成建筑工程的建造生产,此种方式建造而成的建造成品,即为装配式建筑。我国目前的建筑部门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的关注度以及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在未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主流形式一定会是装配式建筑。同时装配式建筑在经济效益还有市场价值等方面的优势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目前发展的主要内容。其与传统建造方式建设而成的建筑工程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降低了对资源的需求量与消耗量,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对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影响小,施工成本明显降低。通过对建筑进行分块、分区域的施工完成各工序的施工,这种施工方式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对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脚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说明了其施工质量与预制构件的建设质量、装配式施工流程有很大关系,在此过程中,生产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厂家会将预先制作完成的构件送至施工现场,然后再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标准流程完成对所有构件的装配,所以整个施工过程,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所有装配流程的监管,注重对构件重要部位、质量薄弱环节、各节点连接处的检查,保证各施工流程能够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3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跟踪定位技术的发展

3.1.1数字测量技术

随着大体量、超高层装配式建筑的逐渐增多,建筑施工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BIM技术可以保证装配式建筑BIM模型信息的准确度,再借助智能全站仪等设备将BIM数据模型引进工地现场,利用模型进行放样定位,收集真实的建造数据,不断更新模型中的数据信息。“BIM+智能型全站仪”的数字化定位系统是新的发展趋势。除了智能型全站仪之外,用于工程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测量控制智能化的新设备还有GNSS、三维激光扫仪、摄影测量技术等,可以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这些新的数字化技术也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奠定了基础。

3.1.2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生产阶段,若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利用RFID自动数据采集功能,数字化管理构件的生产流程,保证各环节质量数据的完整性。基于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便携性高、操作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可以依托物联网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给构件等设备、物资张贴二维码或RFID标签,结合GPS和GIS技术,通过有效识别,完成对预制构件及物资设备的实时追踪定位。应用BIM和二维码或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管理系统,可进行信息交互,及时、准确了解项目信息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3.2推进集成化,实现多方协同参与

装配式建筑会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供应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部门、业主等,各个参与方都会对建筑物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把握各方需求的基础上,达成相同的目标是影响设计施工的关键因素,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因构件不符合建筑要求、施工问题需要各方协商参与解决等问题造成工期延长的现象并不少见,生产过程一体化可以加强各方的沟通与交流,打造“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可以采用集成化交付模式,推进建筑流程稳步推移。此外,要实现应用系统一体化,包括应用系统使用单点登录、应用系统数据多应用共享、支持多参与方协同工作等。

3.3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的应用系统

第一,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开展标准化和协同化的设计,通过云计算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将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品牌的模型和组件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平台,建立标准固件库,减少工程师的工作量,让工程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设计效果中,提升建筑品质。第二,在生产阶段,通过RFID识别技术和二维码,优化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人员结构,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对生产的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在提高产品生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解放了工人的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第四,在物流运输阶段,通过GPS/北斗定位系统结合大数据计算,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生成最优运输路线,完成最优路线导航、交通指挥、应急调度等任务,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保证了运输阶段的安全。第五,在现场施工阶段,通过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结合物联网技术动态优化施工现场布局,合理布局起重机等机械。

3.4发展智能化,大量采用智能机器人

首先,借助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决策,或者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这是因为管理者在決策时难免会受到已有经验及主观意识的影响,降低决策的科学性,但机器决策的应变性又较低,必要时需要管理者做出快速决策。其次,要实现对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建筑工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的施工全貌,而且透过数据,可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引导管理者采取改进措施。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来说,保证数据精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搭建BIM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实现。最后,在作业层实现智能化,装配式建筑虽然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但施工依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此,可以利用3D打印机、机器人等减少人工量。

结束语

总之,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普遍应用,应大力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加强对现代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从提高构件精准程度,实现多方协同参与、发展智能化,大量采用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做起。希望本文提及的上述观念与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一定作用,为提高我国建筑水平提供一定思路。

参考文献:

[1]耿望阳.装配式建筑给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带来机遇[J].智能建筑,2017(10):17-18+24.

[2]马智亮.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勘察设计,2019(09):57-59.

[3]胡彩荣,刘杰伟,胡栋.绿色智能化装配式建筑创新设想[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9.11025FDB-1557-401F-97AD-44821EF710ED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构件装配式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预制构件的需求与供应策略研究
伞式模具在大型预制构件中的运用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武汉工地钢材贴上电子标签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