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
2021-02-21郭相峰
郭相峰
摘要:在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的應用数量最多,叠合板的生产质量以及连接稳固性对项目整体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文章就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深化设计流程进行阐述,并总结分析深化设计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提出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控制要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技术;设计
1导言
城市建设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主要施工技术之一。建筑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为提高项目施工效率,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需要加强施工关键技术的掌控,确保施工质量。
2叠合板深化设计流程
叠合板由后浇层与预制底板叠合形成,综合了装配式楼板与现浇楼板的优势,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住宅建筑中,楼板的造价约为建筑总造价的20%~30%。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总造价包括运输费用、构件堆放成本、人员成本、材料成本等。应用叠合板能够通过合理应用集成技术降低人员成本费用,无须搭设模板,可以降低70%的材料周转费用,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另外,叠合板施工技术不需要进行传统施工中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作业,对操作工序进行了简化,有效提高了项目的施工效率,便于管理人员对施工项目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叠合板的存放方式为水平堆叠,层数不可超过6层,因此,叠合板占地面积比较大,运输载量少,并且在装卸时只可单块进行,对于起吊机械设备的依赖性较大。
叠合板深化设计是将不同专业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构件加工详图的过程,涉及多专业交叉与协同作业等问题,需要深化设计单位拥有各专业施工经验,能够高效、快速的整合多方面需求。深化设计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接下来将对叠合板深化设计各流程主要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梳理。
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
3.1叠合板制作与设计
装配式建筑结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拆分所有构件,而且此环节必须要重点考虑预制楼面板、剪力墙结构等的要求[1,2]。楼板面设计综合分析业主要求,是否需要加装预制。此外,设计阶段的叠合板尺寸、质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求叠合板长度小于5m,以免尺寸超出限制,在运输与安装等环节发生质量问题。单块预制叠合板质量小于2t,才能够保证塔吊施工的有序性。
设计叠合板的厚度,一般板厚包括2种规格,即60mm×70mm、60mm×80mm[3]。综合分析后续运输和浇筑等施工流程,60mm为叠合板的最小厚度,除此之外便必须增加应力。装配式建筑施工初期管线数量较少,此时板厚设计为70mm即可。但建筑若要达到精装修,考虑到管线数量多,必须及时调整板厚到80mm。因为叠合板内部包含锚固筋,锚固筋长度最少为10cm,若是将其应用到剪力墙、梁等部位,长度需调整到1.5cm、3.5cm。绑扎钢筋之后便可着手叠合板安装作业,此时锚固筋和梁纵筋之间有可能形成矛盾,阻碍叠合板安装施工。当叠合板安装完成之后不能调整到原本角度,难免降低施工质量。所以,根据装配式建筑规定,可不采用锚固筋,基于此条件下现浇板厚度需要调整到8cm以上。设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可设计现浇层厚度为70mm,无须采用锚固筋处理。尽管这一施工方案流程得到简化,但也将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钢筋,管线布置时要综合考虑。
3.2结构建模
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构件尺寸的准确性、构件归并后的规格数,相对于整个深化设计工作,至关重要。考虑到原结构专业施工图纸精度问题,故一般不建议直接提取结构施工图建模,而采取新建轴网、布置柱、梁、板的方式进行建模。这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核对结施图中梁、柱平法施工图与相应的平面布置图中偏心、截面尺寸是否一致,原则上要按照平法施工图进行建模,对施工图中实际绘制与标注位置、尺寸不一致的情况要向原设计人员进行核实。
(2)绘制楼板结构时,特别要注意关于板厚的说明,尤其是原位标注。
(3)结构建模一定要仔细,注意以文档的形式梳理图纸问题,反馈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避免后期的纠纷。
3.3吊装叠合板
叠合板起吊作业应当科学选用吊庄梁,吊装时应当保障叠合板的4个吊点受力均匀,吊点位置应在格构梁的上弦与腹筋交界处,确保其和板块间的距离为板长的20%~25%。起吊时缓慢吊装,确保叠合板吊装的平稳性。起吊时,借助闭合吊钩与专用锁链使叠合板均匀受力,并且多点均衡受力。链长通常为4m。作业层以上300mm位置做出预留,便于对叠合板的位置与方向进行调整,确定后定位。另外,在吊装时应避免叠合板上的预留钢筋与框架竖向钢筋发生碰撞,楼板铺设结束后,应保证其平整性,以免板下边缘存在高低不平的情况,如果存在缝隙,应采取封堵处理,对支撑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板底面连接良好。
3.4设计支撑体系
在叠合板施工前,应当合理搭设立杆支撑。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支撑体系为木模板、铝模板2种。一般,立杆通过承插盘扣框架施工,立杆顶端设置可调顶撑,保证可对支撑标高进行调节,把双钢管的主龙骨设置在U形托内,之后对木方次龙骨进行合理设计,间距为200mm。在次龙骨的中间与周围应当合理设置废模板条,在模板与周围的叠合板的连接位置合理粘贴海绵条,避免发生漏浆情况。在对铝模板进行设计时,应当在叠合板的区域合理深化支撑龙骨,保证支撑标高可灵活调节。立杆支撑的间距应当≤1800mm,间距过大需要增设立杆支撑,叠合板的下方增设立杆时,应当保证在预制构件安装之前合理支设,将此作为基础,应当对三角支架单独加工,临时固定支撑立杆。
3.5配筋设计
目前,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是按照“等同现浇”进行,配筋设计一般按照不低于原结构设计的配筋要求进行配筋设计。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EE9BB75A-829E-4E00-8250-4E39551C68CB
(1)配筋时除查看配筋说明外,特别需注意原位配筋标注,当原位标注为附加钢筋时,还需进行钢筋等截面代换。
(2)注意板带宽度限定不大于300mm时,网片钢筋直径不小于8mm时,搭接形式的选择。
(3)注意桁架钢筋与网片钢筋的上下层关系,桁架钢筋置于下层时,可取消吊点加强筋。
(4)当桁架钢筋作為受力钢筋时,为合理降低含钢量,可对网片钢筋间距进行适当优化。
(5)查看建筑、给排水专业施工图纸,注意预留洞口的设置,墙下加强筋、洞口补强钢筋的设计要求。
(6)介于目前大多项目以桁架钢筋设吊点进行起吊,在设计吊点加强筋位置时,应满足吊装脱模验算。
3.6现浇混凝土施工
叠合板施工进行到混凝土现浇的环节,包括卸料平台处理、布料机使用等。叠合板施工过程中,对于楼层现浇作业而言,厚度宜控制在70mm,这就需要避免出现结构预埋,如预制构件楼层建议展开挑架施工,预制螺栓则需要在现浇混凝土部位固定。如果楼层较高,那么建议应用升降脚手架,使爬架预埋于现浇结构墙内部,由此完成卸料台的处理。随后应该选择合适的布料机,混凝土浇筑施工可直接运用汽车泵,如果是高层则要采用车载泵,保证不同部位的浇筑效果。开始浇筑之前确定楼层布料机所在位置,布料机务必处在现浇结构位置,楼层内部若是无现浇楼板,此时可将布料机底座作为现浇楼板。正式浇筑后应该准确控制厚度、板面高度,为下一层叠合板浇筑做好准备,以免因浇筑时标高不规范导致漏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深化设计单位或构件生产厂应提前介入,依据少规格多组合原则,结合模具通用性、生产高效率性、运输及安装便捷性等因素,使装配式建筑方案标准化程度提高,降低建造成本。叠合板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需要着重做好吊装、现浇等一系列施工,并结合工程案例对关键技术加以叙述,为相关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实现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的高效、高质开展。
参考文献
[1]程琦杰,马向民,杜志鹏,白鹏.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0):171-173.
[2]冯贵情,邱洪燕,温秋平.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深化设计[J].四川建筑,2021,41(S1):120-122EE9BB75A-829E-4E00-8250-4E39551C68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