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2021-02-21孔明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孔明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要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减少城乡差距、加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投放也是政府部门重大发展决策。我国农业经济现阶段的发展非常重视生态环境,通过优化生态环境的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本文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引言

具备悠久发展历史的农业产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新时期背景下,农业产业逐步呈现出了生态性发展趋势,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科学建立是保障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有益路径。若是生态保护力度不足,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从而会对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产生制约。为避免这一现象,需要探寻可行性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探寻有益于农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从而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持久驱动力。

1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深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对农业实施粗放管理模式,初期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推进,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其中很多是依靠人力工作,科技元素稀缺,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速度和规模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因此,要促进中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促进更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除此之外,任何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都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联系。其中,我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即使是受到巨大冲击的家庭共同生产承包责任制,也无法满足当前经济条件下的新环境。根据这种情况,有必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当地实际情况,设计适合本土的农业发展模式,使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一致。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2.1生产模式不够先进、未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历经多年的科学研究与经验积累,农业生产技术逐步优化,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农业基础生产方面,仍不乏采用传统生产模式的现象,不契合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虽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逐步发展,但因部分区域农业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新技术接纳能力,在新技术及新设备应用时难以掌握核心优势,或是不愿接受技术指导,从而限制了新型技术及设备的全面化应用,难以实现生态农业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

2.2制度不完善、生产理念陈旧

我国具备小农经济的特点,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受体制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为了使生态农业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稳定的体制环境,发挥生态农业和举国体制上的优势。但是,我国现在实施的经济体制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宏观方面,中国现在保持着城乡二元经济的社会体制,全社会普遍重视“三农”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因此,一些不平等现象对农业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微观方面,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的机械化程度,体现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体制缺陷,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得不到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阻碍了农业的经济发展。

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3.1因地制宜、优化生产类型、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能力

生态农业发展中应结合地域差异,分析生产规律,综合考虑地区自然条件因素,通过分析地区农业生产需求构建生态农业生产系统,逐步优化与完善生态结构,整合农业资源及能源,通过可循环流动机制的建立,在不超出当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遵循自然环境与生态农业发展平衡关系保持的原则,基于生态农业开放性特点,建立契合地区发展条件的生态农业生产类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升。不可直接挪用其他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而是应通过科学理论对农业生产及经济活动开展提供指导与规范,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提升,从而确保农业产业中生态农业核心发展地位的稳固。

3.2重视环保产业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生态农业模式下发展环保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环保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在发展环保产业的过程中还可以与自然生态环境建立友好关系,实现环保和农业发展同步进行,这也是“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的本质内涵。在环保产业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所改善和控制生态环境,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开发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为农业生态化发展铺平道路。此外,环保产业在建设开发过程中需要资源节约和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大力支持,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经济上、制度性的双重动力,实现环保建设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3.3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

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需要从四个基本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信息传输硬件建设,在5G技术实现城市区域覆盖的基础上逐渐朝向农村区域延伸,为信息交互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充实以生态经济和新型农业技术为基础的农业信息数据库,有效解决生态经济建设、发展和推广中的问題,为农业经济实现高水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加强生态农业经济人才培养,利用县级融媒体建设、地方职业院校培养等方式,充实农业信息化人才,将更多的农业经济信息实时上传至对应网络,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建设水平。四是提升农业从业者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以乡村振兴战略推广为指导方向,以特色农业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等为基本路径,将信息化技术高效应用于不同形式的建设活动中,全面提升农业从业人员信息化素养。

3.4发展林草产业

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发展林业和草原特色产业,推动林草产业发展。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方向,大力推进“公司+基地+林农”的复合经营模式,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认真做好林下经济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注重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区域性支撑产业,推进林草产业经营集约化,提高林草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强与银企部门的对接,拓宽林草产业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林草产业,加快以木本油料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用活林业草原贴息贷款政策,集中扶持一批林业和草原龙头企业及林业和草原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

3.5开发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在发展生态

农业的同时,大力推广当地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游览,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开辟更多的路径。在政府主导下开发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时,首先要仔细划分目标市场,科学设计项目制定,满足客户的需求。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有农业、旅游、卫生、交通等部门的协助,共同助力生态农业发展,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

结束语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理念的更新、生产能力提升、律法制度的完善以及新能源的合理利用几个方面入手,要引入产业化与工业化发展理念、建立安全种植理念、转变农业产值局限性理念、更新生产服务理念,还应因地制宜、优化生产类型、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出台优惠政策,完善生态农产品市场保护机制,基于生产实践完善制度机制,结合区域特征制定可行性发展方案,且要加快可持续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从而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霍杰.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2).

[2]陈金松.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解析[J].农业经济,2013(4).

[3]任志远,徐茜,杨忍.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2).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