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理颈椎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2021-02-21冯江

医学前沿 2021年20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冯江

摘要:医学领域普遍认为,颈椎病和周围性面瘫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患者发生周围性面瘫病症之后,同时出现颈椎病变的情况,如果针对患者采取颈部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缩短面瘫的治疗周期,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是有益的。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调理颈椎在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作用,希望通过研究论点的分析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调理颈椎;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从临床角度出发,分析颈椎病与周围性面瘫的关系,主要从下述两个方面出发:第一,颈椎病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转变为周围性面瘫;第二,颈椎病变诱发其他因素的出现而造成患者出现周围性面瘫。有些医学工作者从颈椎病的治疗理论出发,分析了解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一理念没有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而且不能真正的确定颈椎病变与周围性面瘫存在直接关系,所以本文尝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了解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

1.周围性面瘫临床诊断分析

周围性面瘫的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耳后以及乳突区出现疼痛性反应,从头颈的后部一直延伸到后部交界区内,初诊时会发现患者的茎乳孔以及C2横突的位置存在水肿情况,同时颈椎的上段有部分出现偏斜的情况,椎旁压痛比较明显;经过X光片检测,发现颈椎的曲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也有错位的情况发生。此外,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颈椎部位的肌肉僵硬、眩晕,也有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因此,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可以通过临床检验确定病症所在。

2.颈椎病与周围性面瘫的关系

2.1从中医角度分析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周围性面瘫病症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之下所形成的,比如患者肝肾功能减弱或者自身体质较差,脉络空虚、气血不足,外部环境突变,风寒、风热等侵入到体内,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功能性失调,从而诱发周围性面瘫的发生。颈椎病的中医学名称为“项痹”,具体的脉象表现就是劳损、湿邪入侵、风、寒等。颈项部即将头和躯干连接起来,给头部供应血液,所以有很多穴位都会影响人体的功能,所以进行脉象通络可以治疗面部以及头部的疾病类型。在中医理论中,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主要原则就是扶正祛邪,扶正就是给患者进行补益气血,使得面部经筋得到养护,功能逐步的完善,而祛邪则是将入侵到体内的风邪祛除掉,在辅以通脉络的方式,让气血的运行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舒筋活络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在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时,针刺方式也是主要的手段之一,其主要对阳经、督脉的针刺为主。而颈椎病的取穴主要是督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等。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膝关节下部穴位进行针刺,以实现全身脉络的通透。这一治疗理念,可以实现上下沟通,实现身体气血的有效运行,所以远端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过程中,让颈项部的脉络得到充分畅通,让头面部的经气通畅,让患者周围性面瘫症状得以改善。

2.2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颈椎是人体重要的部位,神经分部的数量比较多,关系到人体的很多功能,尤其是影响脑部的运行。所以针对于颈椎病和周围性面瘫的关系,现代医学主要是认为患者出现病变而压迫神经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尤其是颈部的运动神经方面。比如患者出现椎动脉压迫而形成的供血不足,从而导致面部神经的能量供应不足,血流量减少,也会导致椎动脉的病变代偿能力比较薄弱,根本无法和实现自我恢复,进而导致面瘫症状的出现。椎动脉长期供血不足,造成内部的内皮素释放的速度加快,内皮素的作用就是收缩血管,让椎动脉的供血进一步的减少。对于这一病情来说,在临床治疗时,主要是应用手术等方式以缓解椎动脉挛缩、狭窄的问题,促进血流量的恢复,让面部神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面部神经的各项功能也会更加的完善,不会出现严重的身体病症问题。

3.调理颈椎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

3.1针灸调理方式

周围性面瘫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是针刺,选择面部取穴如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太阳、牵正等,以及肢体远端的循经取穴如合谷、曲池、外关、足三里等都是治疗的主要穴位。同时在针刺凤池、风府穴位之后,能够实现患者血管内皮的修复性处理,避免身体内部产生过多的内皮素,也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让面部神经状態得以修复,防止发生严重的病症。上述穴位治疗的方法,可以联合艾灸同时进行,发挥出艾叶的药力作用和温热力,让身体达到祛风寒湿邪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免疫力、抗病能力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3.2推拿治疗方式

颈部病变的重要治疗方式就是推拿,以放松颈部的肌肉,及时纠正错位的骨骼结构,一般是应用指压、拿揉、弹拨等方式让颈部肌肉放松,并且实现颈椎部位的复位处理。推拿修复的方式主要特性就是将错缝移位的结构进行纠正处理,让颈椎骨关节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从而有效的缓解或者消除骨关节病变,避免出现血管受压迫的情况,确保椎体结构进一步达到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推拿方式的应用,实现脑部血管循环得到改善,确保颅内供血的正常性,消除神经性炎性水肿,颈椎功能正常。

4.结束语

从当前临床研究结论分析发现,颈椎病与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存在直接的联系,如果患者的周围性面瘫症状是颈部病变所引发的,可以通过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如果面瘫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在针灸治疗基础之下增加推拿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调理颈椎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患者身体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齐建帅. 周围性面瘫患者耳穴的阳性反应点规律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

[2]王毓婷.调理颈椎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03):1-3.

[3]董成伟.为6例周围性面瘫合并上段颈椎偏移患者采用韦氏整脊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8):40.

[4]李宏,林祥松,蒋涛,陈维丽. 针刀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69例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00七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7:149-153.

[5]黄建珠,王义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瘫(Bells面瘫)18例[C]//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2005:64.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