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可见 助力学生作文

2021-02-21马梅桂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8期
关键词:导图思路写作能力

马梅桂

目前,学生作文的立意浅薄、素材匮乏、泛泛而谈等问题仍然存在。那么如何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最佳路径,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直面现象,剖析影响写作思路的因素

仔细分析,影响作文水平提升的因素很多:缺少对于生命的真切体验,缺少表达情感的恰当方式、缺乏思辨性的扩展性阅读、缺少对于写作的系统性训练等。如何提升写作能力呢?我们先从写作能力的结构谈起,写作能力包括观察、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以上诸种能力相互交织、渗透,其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即分析加工素材的能力,体现在写作中就是写作构思及构思的成果——思路。所以,优化写作思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二、检视本质:优化思路的意义剖析

思路是关乎文章结构最根本的东西,是行文的依据。如果没有对文章素材与表现手法的甄别与选择,没有结构、线索、顺序的梳理,写出的文章必然条理不清。在写作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从写作的过程来看,构思是核心。构思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复杂思维活动,而思维导图对写作思维活动的展开,对于拓宽思维广度与挖掘思维深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化写作思路有许多方法,比如学会审题、列提纲等,这些方法对于理清思路都有一定的作用。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列提纲,提纲是线性序列化的,只用到了大脑皮层大量工具中的三种:线性模式、符号和分析,而色彩、图像、视觉化、格式塔、联想等几乎没有。这种提纲不利于发挥大脑的整体功能与内在潜力,而创作思维导图需要“全脑”协同,这与大脑思维过程中神经元在大脑中爆炸性地寻求新的链接相一致。依托思维导图来优化写作思路可以充分发挥大脑皮层功能,打开写作思路。

三、依托导图优化写作思路的架构

(一)剖析教材,以序列化立体化的视角关联写作训练体系

1.纵向贯通,理清写作能力的培养序列

部编教材的习作编排自成体系,具有能力序列化、编排立体化的特点。写作的基本能力在部编教材中从易到难地排布在了各册,且呈现循环上升的特点。只有在理清教材结构体系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2.单元铺展,抓住语文要素培养核心能力

部编教材虽不依附于单元课文,但绝大部分单元是有核心训练目标的。书中的精读、略读课文,交流平台,单元写作与写作单元相互配合,形成了写作能力训练体系。比如六下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运用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围绕其要素安排两篇精读课文,《匆匆》一文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来;《那个星期天》通过具体事例、内心独白、融情于景的方法表达情感。交流平台对方法进行总结:初试身手尝试运用所学写法续写片段;范文便于模仿;单元习作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表达。把握单元“小序列”的特点是运用导图优化写作思路的前提与基础,否则,所采取的一切策略都是不科学的。

(二)依托导图,提升构思能力,优化写作思路

1.读图学构思——让文本结构图引导写作思路图

关于写作的训练程式,有入格、合格、破格一说。“格”,可以理解为写作的规范。其实“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得太玄了,过分强调章法会让习作失去童真童趣,但这不等于不需要技巧与章法。写作是带有一定技巧性的实践活动,需要长期反复地实践,写作技巧“熟练”之后才能“生巧”。“读”是吸收,“寫”是表达,从阅读中学写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路径。尤其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的都是名家名作,仅靠课堂上的讲和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何谈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如果我们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文本的结构直观地呈现出来,更有利于对文章“章法”的理解与吸收。

通过导图,写什么内容、用何写法、表达什么情感、详略如何安排,一目了然。学生学会“读图”,在单元写作中就可以模仿这样的结构与方法写作,从而降低写作难度。这是对于范文的再创造,紧紧抓住文本这个例子,吃透例文思路,将材料中的知识点做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分解与组合,再结合单元的语文要素去挖掘文本中的“表达”因子引导学生去“读图”。学生可从读图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结构之妙”“立意之高”“遣词之美”,便于仿神、仿意、仿路、仿法。这为孩子们搭建了坚实的语言实践平台,更为之后设计导图打下基础,真可谓是“一图胜千言”。除教材之外,我们还可将与写作要素相匹配的类文相结合进行策略的迁移运用,为由“意”到“文”的转化做好铺垫。

2.构图理思路——让写作思路在绘图中趋向明晰

“为情造文”是写作固有的自然质,我们曾把郑板桥画竹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其实这三种境界何尝不是写作过程的再现。所谓“意在笔先”,我们平时常用列提纲和打腹稿的方法来构思。打腹稿只适合构思简单的文章,且易遗忘;列提纲条目清晰,但由于它是线性的,所以相较于思维导图,显然过于单调。写作构思需要想象和发散性思维的参与,而导图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性的多维思考工具。导图以有趣的图画,多彩的颜色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学生对于记忆影像的提取,更能让学生的写作思路一目了然。

导图种类多样,不同的体裁可以用不同的式样,比如写人的习作,可以用分支图来呈现,记事的文章可以运用鱼骨图(如图1),使文章条理清晰。

导图将构思图像化,学生看得见自己思维过程,再下笔写作必然是思路清晰的。为了让孩子们不被所谓的“技法”和“规则”所禁锢,不让习作变得程式化和套路化,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喜好创造个性化的导图,比如蛇形图、气泡图、雪花图……只要能够达到理清思路的目的就行。当然,导图只是一个辅助构思的工具,在学生绘制导图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控好时间。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用图画和色彩将图绘制得精美一些,绘画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将图简化或者只用颜色来表现。绘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时间过长就会舍本逐末。

3.创意导图助提升——借助导图解决习作“疑难杂症”

对学生来讲,作文的痛点实在太多:立意不高、没有条理、详略不当、写不具体、没有新意……而依托导图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运用导图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写事作文立意不高,“扇形图”教你小中见大;“括号图”可以解决详略不得当的问题;习作时内容太分散,可以用“气泡图”让主题更集中;有些同学过渡不自然可以用“桥形图”来突破难题;习作语言太干瘪,“金字塔图”解决……当然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放慢步子,甚至回过头来将问题像镜头一样一帧帧回放,一点点分析,从而让孩子习作中的“疑难杂症”慢慢消解。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写作的自由发挥与技巧指导并不相悖。导图作为一个可以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作为一种优化写作思路的技巧,只要运用得当,必然让学生在读图、构图、创图的过程中优化思路,助力学生作文水平的“入格”,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生习作思路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3-20-L021)】

猜你喜欢

导图思路写作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的思路我做主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