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文献档案

2021-02-19李红波

云南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楚雄州账簿彝族

■ 李红波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彝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彝族先民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彝族文献档案。彝族文献档案主要保存于楚雄彝文研究院和楚雄州档案馆,经过考证,其形成时间大致于明、清时期,属于珍品的彝族档案文献共44 部,反映了彝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天文地理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彝族文献档案由云南省档案馆申报,于2003年10月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彝族文献档案主要由彝族民间称为毕摩的本土宗教祭司世代承袭传抄而流传下来,不论从外形到内容的表达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彝族文献档案的作者都是毕摩,毕摩在彝族社会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具有多重身份,从宗教职能来看他是祭司,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君、臣、师”的社会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通晓彝族文字,是彝族知识分子、经史学者,又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由于在彝族社会中只有毕摩才使用彝文,因此彝文也叫毕摩文。

账簿(节选)

历算书(节选)

作祭献药经(节选)

指路经(节选)

历算书天文律历篇(节选)

彝族文献档案内容丰富,涉及彝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天文地理和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楚雄彝文研究院将其大致分为历史类、天文历法类、地理类、医药类、宗教类等十五个大类。属于珍品的彝族档案文献共有《献药经》《作斋费用账簿》《彝族六祖史》《历算书》《劝善经》《作祭经》《斋棚作祭经》《作祭压土经》《献水经》《二十六星宿》《测婚嫁书》《洁净经》《作斋除邪经》《作斋神座名次》《祭祖经》《开路经》《作斋献药经》《作斋哭灵经》《猪膀卦算牲经》《招福驱邪经》《祭天献牲经》《作斋祈福经》《作祭献牲经》《寻魔猪膀卦经》《供牲经》《猪膀卦经》《迎客经》《解咒经》《鸡卦经》《祖灵简除污经》《祭雷神经》《作祭经》《六祖史诗》《史曲》《作斋经》《六祖祈福禄经》《作斋醋汤经》《山品德勒沙带氏族谱系》《家谱》《开路供牲经》《阿都氏德叙谱书》《指路经》《地理志》《账簿》44 部,其中楚雄州档案馆保存的1 部明刻本《劝善经》、2 部明写本《祭祖经》《六祖祈福禄经》和5 部清写本《作斋费用账簿》《测婚嫁书》《祭天献牲经》《作祭压土经》《账簿》已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档案名录。在彝族传统文化中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非常明显,彝族的很多社会活动均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因此彝族文献档案大多是以毕摩经的形式出现。

彝族文献档案以毕摩为收集、加工、整理和编撰主体,其载体多为棉纸、老彝文纸和白布,其中以老彝文纸最具特色。毕摩在保管经书文献上有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他们会把羊血混合草木灰及其它一些植物捣成汁后涂在纸张上,然后将其挂在房梁上,这样处理过的老彝文纸,不会被虫吃鼠咬,字迹也不会褪变,纸张也不会轻易破损。因此目前保存于楚雄州档案馆的老彝文纸仍然品相较好,颜色鲜艳,有的还可以翻阅。

彝族文献档案是广泛应用于原始宗教仪式的经文典籍,它反映了彝族传统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符号载体,是彝族毕摩文化的精髓和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毕摩日渐式微,懂彝文的人也越来越少,彝族文献档案也越显珍贵。

猜你喜欢

楚雄州账簿彝族
燃烧的账簿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荞粑粑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创作会暨培训班”掠影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大账簿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卖账簿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楚雄州迎十九大书法作品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