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S视角下借助互联网的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方法
2021-02-19李志刚
李志刚
摘 要:受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及当前教学环境的制约,初中英语在听力教学上聚焦不够、在听力教学方法上实践不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听力能力的欠缺。基于当下听力教学的现状,重点从“P”“V”“C”“S”四个视角来解读影响学生听力能力训练的因素,从“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听力训练的融合点来探讨和交流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PVCS视角;互联网途径;听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5-0015-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侧重把“听”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之一。“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同时“听”作为英语学习的输入口之一,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英语能力培养也有很大影响。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评价的输出点一直集中了在“读”和“写”上。又因英语语言环境的不充分,英语教师难以开展有效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听力教学活动,这就割裂了学生英语知识学习和语用技能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本文通过反思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听力能力训练的“P”“V”“C”“S”四个维度,来梳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听力训练方法。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反思
(一)重形式轻内容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性把听力活动作为一个固定环节,从而在一节课中体现对听、说、读、写的全面学习。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授课中的“平均用力”现象,有的能力训练活动沦为形式,有的则得不到强化。
(二)重结果轻评价(方法指导和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没有教学评价,教师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学情,从而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缺乏有效评价的教学行为,不是完整的教学行为,在听力教学活动中多存在这样的评价行为。
1.基于答案的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仅关注到学生是否写出了正确答案,而不关注正确答案的来源。这种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在意学生在获得答案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真正的听力学习活动。此种基于答案的片面的评价方式并不能促进听力活动有效开展。
2.基于行为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关注了学生进行的“听”的行为,教师经常用“某某听得很认真,真棒!”“某某听得真仔细!”等来评价,还有的结合答案来评价学生行为,教师经常用“某某真聪明,全都听出来了!”等来评价。类似这样基于教学语言而非关注知识、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技巧的评价,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真正的促发,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任何帮助。
二、PVCS视角解读
听力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不是学生单一学科素养的培养,它更多的是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体现。因此,听力训练活动不是扁平的、单一的,而是立体的、多维度的。“PVCS”是笔者梳理的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P”指Pronunciation,即发音
作为语言学习的三大核心板块之一,发音是初学者在输入阶段的重要一环。准确的发音意味着准确的输入,它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学生的语言习得产生影响:微观上,准确的发音是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正确感知的体现;宏观上,准确的发音必然对学习者语言学习进阶产生正向的牵引。
(二)“V”指Vocabulary,即词汇
作为语言学习另一个核心板块,词汇是学习者必须跨越的障碍之一。 对听力训练而言,关于词汇的界定分为兩种情况:一是超过学生学习范围的单词;二是学生学而不会的单词。故此,符合阶段学习要求的词汇量是听力训练的保障。
(三)“C”指Comprehension,即理解
这里讲的“理解”是指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切换,是英语内化成母语及母语转换成英语的双向过程,这种理解是以词汇识记和语法运用为基础的。在听力训练中,学生要通过“听音”来“辩词”、通过“识词”来“取意”,在“取意”的基础上去完成相关任务。而“取意”准确率的高低就取决于这种“理解”能力的强弱。故此,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基于理解使学习行为真正发生。
(四)“S”指Skill,即方法、技巧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听力训练亦是如此。听力训练分为听前、听中及听后三个阶段。这里讲的Skill重点涉及到听前和听中两个,即听前阶段的纠音读词、听音辩词、听音写词、抓词达意等技能练习;听中阶段的类型听力任务的达成技能,如审题技能、听的时机把握、初听点记录等。
三、PVCS视角下借助互联网的听力训练方法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助力
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和便捷使用为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新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教师转变观念,借助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促进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科教学更立体、更高效、更面向于人的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互联网+信息技术营造了英语学习新环境,如:Seed、少儿趣配音、英语流利说、百词斩、VOA、 English Field英语学习软件等,英语学科应该以此为契机,主动融合、主动提升。英语教师应把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从音视频录制、剪接,到微课制作,到特定教学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全面积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此来丰富英语听力教学的手段,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与英语听力训练的融合点
初中英语听力训练并不只是播放音频,反复去听,而是涉及到发音、词汇、理解等多方面的练习。而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和丰富提供了更多可能。
1.发音练习。发音是一种输出形式,是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直观表现。而这种输出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输入质量的高低及操练的有效度。而初中英语的学习者,由于缺乏真实语言环境,其输入几乎全部来自于非英语母语教师,因此,学习者的学习效度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中英语学习者可能更需要去接触或借助于母语型输入。而依托于互联网资源的信息技术手段可有效助力。以单词学读为例,教师首先从互联网上搜集、下载相关素材(音频等),根据教学流程,即“示范——模仿——校正——操练”要求,对音频等素材进行相关编辑,开展基于学习者个人体验的深度学习。
教学微活动设计1
2.单词拼写和词意练习。词汇的拓展始于单词读音,强化于音、形、意识记,终于单词使用。正确的单词读音有助于词形记忆,故上面单作一个版块解读。这里重点关注单词拼写的练习,解决学习者听音忘形的问题;重点关注对词意的理解和使用,解决学习者“音熟意生”“见形忘意”的问题。
3.理解练习。如上文所述,这里的理解聚焦于初中英语听力范畴内的理解,以单词识记和语法运用为基础,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听音识意、听句解意的能力。“听音识意”的能力,可通过发音练习和词汇积累来提升。而“听句解意”则关注到“字面直译”和“语境、语用理解”两个层面。“字面直译”要求学生更多地训练听音识词、听音辨意,并在此基础上能迅速达到听音识句的能力。而“语境、语用理解”则要求学生能在特定语境中分辨出单个多义词的词意。
教学微活动设计2
教学微活动设计3
听既是英语语言能力之一,也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入口之一,对英语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听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英语素养提升的闭环就完整了,学生学习过程就更加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能使学生把语言知识学习和语用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无疑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方式,立体了师生教与学的体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尤其是与初中英语教学结合,应该是大有可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