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难点及对策研究
2021-02-18范小林蒋丽施李美凤
陈 艳 范小林 孟 晓 蒋丽施 王 娟 李美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在新时代,高校的育人理念与原来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做到“才”“德”兼顾;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课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教育本应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但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专业更加细分化,教育显得越来越功利,“重教轻育”现象愈发严重。课程思政作为提升“育”的途径之一,旨在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强化德育建设,有望实现“教”“育”并举,和谐统一。
一、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内涵
1.课程思政的发展现状
课程思政是以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元素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它不仅强调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用,更强调课程的价值观作用。它的实施不是为了改变专业课原本的属性,而是借专业课的“东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德育水平,在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国家在2020 年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现实层面,部分高校还存在着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条路”现象,在价值导向、评价机制的配套建设中缺乏对学生现实需求的考虑,导致教学效果针对性不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不高[2]。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未能有效衔接,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思政工作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间存在脱节现象[3]。
2.食品生物化学思政元素挖掘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食品科技人才至关重要。本课程主要从食品科学的视野和角度,围绕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营养物质,讲授其在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调节机制,探讨食物与营养、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教师需在保持课程原有特性的情况下,深挖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本课程的思政资源库,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按教学逻辑进行编排融合,形成个性化的教案,提高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培养。食品生物化学思政元素的梳理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食品生物化学中的思政元素表
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配套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首先,学校没有制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相关制度,也没有领导组织机构,不能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推进进行监督和督促,也不能对存在的问题和收到的反馈进行统一归纳与整理,使得课程思政工作不能得到及时改进,停滞不前。其次,学校未建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机构和评价体系,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学成效不明显。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容易在“教学管理部门不要求,授课教师没主意,监督部门不考核”的背景下流于形式。
2.师生对课程思政缺乏认同感,重视程度不够
相对于多而杂的课本知识点,部分学校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学时非常紧张,在“育才”与“育人”不能兼顾时,许多教师更偏重于选择“育才”,即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基本的专业课教学内容,降低甚至完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这样一种认知偏差: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是我的责任,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在专业课上讲思政,就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4]。而学生的想法是:学好专业知识既可以完成期末考试拿学分,也是为今后的工作打基础,我不得不学;而思政学习又不考试,随便听听就行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偏差还会相互影响,教师自身对思政教育的不认同,就不会主动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充电”,“腹中空”的教师就只能采取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3.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特点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发挥空间
专业课程特别是理工科专业课本身以自然知识为基本对象,阐述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机理,具有客观性,往往超越意识形态,注重“术”的掌握和运用,而轻“道”的阐弘[5]。所以想要融入思政这种“道”的理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食品生物化学课程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连贯性,往往实验教学课的占比较大,这使得专业课教师不敢随意改变教学方式。又加上该课程知识点复杂、难度大等特性,对有的教师来说,顺利完成专业知识教授已经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他们没有余力再进行思政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在种种条件限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弱化,甚至忽视。
三、“课程思政”融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对策
尽管理工科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较通识课、社科类课程更加具有挑战性,但部分理工科教师已经在自己的课程中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6]。他们或改变教学方式,或改变教学内容,尽管方式多样,但融入的关键都是找到合适的方向。下面笔者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思政改革
任何一项建设工作的统筹推进,都需要一套完备的支撑体系。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应优先构建制度体系,为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成立专业课教师培训机构,帮助专业课教师掌握一定思政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准。其次,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鼓励专业课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激励机制的实施,可以把考核评价结果巧妙运用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晋升中,提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获得感[7]。最后,匹配相应的管理运行保障体系,包括专家指导组、资源协调组、执行监督组、效果评估反馈组等。
2.增强师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明确“课程思政”重要地位
要把思政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而不流于形式,首先就要让专业课教师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应改变他们之前对思政教育狭隘的理解与认知,使他们逐渐意识到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责任。除此之外,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同样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思政课教师相比,其他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上面肯定有所欠缺,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面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思政教育自然很难开展。教学上应采取“先激发专业课兴趣,再融合思政元素”的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微信公众号、问卷星等移动平台,开展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PBL 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的混合教学模式[8]。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结合课程特点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无法同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花很多时间去跟学生讲“大道理”,而应该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我们党的最新实践理论渗透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授之中[9]。理工科课程的思政资源较文科类少,更需要专业课教师深度挖掘。教师可以引入案例和名人故事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四、结语
将“课程思政”融入食品生物化学专业课程,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各高校应积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在教学中注重以德施教,为新时代的中国培养高素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