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辅修双学位的现状分析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1-02-18卢君蓉李文兵孙立明张维益陈胡兰胡一梅王世宇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

卢君蓉 李文兵 孙立明 李 勇 李 曦 张维益 何 力 陈胡兰 胡一梅 王世宇

(1.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1137;2.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3.成都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四川 成都 611137;4.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5.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双学位一词,开始探索辅修制度。在我国最早建立的双学位本科(主辅修,以下简称双学位)人才培养实践始于1983年武汉大学获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并开始办学[1]。伴随着学分制的试行,经过70 余年的探索与实践,辅修及双学位成为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2-6]。为进一步加强学士学位工作,提升本科教育质量,2019 年9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学位〔2019〕20 号),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授予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学士学位体系构成,要求各培养单位要对照办法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制度。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在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为充分做好辅修学士学位的培养工作,本文对学校双学位培养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进一步分析双学位培养现状、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利于有效对照自身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校辅修学士学位的规章制度,有效细化辅修学士学位专业设计、培养计划制定、招生要求、培养各环节、学位授予等相关程序的标准,最终确保辅修学士学位授予的质量,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辅修学位体系构建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全程参与双学位管理的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过学校双学位专业学习的学生。访谈面向双学位教学管理人员,围绕双学位开办的历程、招生与培养、学位授予基本概况等问题。问卷调查面向参与过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围绕学生的基本情况、获知途径与招生要求、学习动机与投入程度、培养各环节的认知与评价反馈、适宜开放辅修专业等方面,设置20~30 个题目,所有题目均没有最佳答案,调研主要目的是获取学生对双学位的认知、招生、培养与管理、质量评价等的真实态度。

访谈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对全程参与双学位的4 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参加调研的教学管理人员涵盖所有双学位专业。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份数为:652 份,参与调研学生人数占历年来参加双学位学习(含因各种原因退出学习)学生总人数的31.87%。

问卷统计应用SPSS 24.0 软件,采用卡方检验等方法。

二 、研究结果

1.双学位办学、历年招生及学位授予的基本情况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双学位”教育的通知》(川学位[2009]6 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办公室关于加强“双学位”教育管理的通知》(川学位办[2010]28 号)等文件或通知精神,学校于2010 年制定并发布《成都中医药大学双学位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后于次年开始招生。近十年来,我校先后开放英语、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医学信息工程等5 个专业的双学位教学。据统计:自2011 年双学位招生以来,5 个专业共招生2046 人,共授予学位1278 人。近5 年来(2015 年~2019 年)共招生758 人,其中医学类专业学生223 人,非医学类专业学生535 人;授予双学位(2016 年~2020 年)共549 人,其中授予医学类专业学生双学位171 人,授予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双学位378 人。招生、授予双学位的学生中,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比例均约为3:7。

从招生来看,各专业招生人数基本呈现英语>应用心理学>医学信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的趋势,市场营销专业因获得双学位人数较少,在近5 年已停止招生,属于不太受欢迎的双学位专业;从授位来看,各专业授予双学位的总人数呈现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医学信息工程>市场营销的特点,英语专业授予双学位的人数波动较大,应用心理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授予双学位的人数逐年增加,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授予双学位的人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见图1)。可见,英语专业是一直比较受欢迎的双学位专业;应用心理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属于较为新兴的受欢迎的双学位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报名人数在30 人左右,增幅很小,受欢迎程度一般。

通过访谈教学管理人员,各专业均制定有专门的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培养学制、目标、要求、主要课程、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授位条件,学分要求为65~81 分,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靠学院组织督导专家。不论是在师资配置、学生的日常管理、授课、考试、学位授予等方面,双学位的管理要求均与主修学位一致,同时也导致软硬件资源相对紧张,有时为满足教学还需要请外聘教师协助。双学位招生与培养环节均为线下操作,流程虽不复杂,但学生报名、资格审核、学生中途退出学习、排课、排考、成绩单制作等主要靠手工操作,难以做到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加之,我校涵盖4、5 年制和长学制的学生,部分学生还可能在读期间学籍异动,对于双学位学生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全靠人工核对容易出现疏漏;参加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分布专业比较广,受主修专业的调停课等影响,双学位手工排课后容易出现冲突等情况。

2.辅修双学位学生的基本情况

(1)不同年级学生辅修双学位的专业

不同年级的学生就读的双学位专业具有明显的区别(P<0.001):2018 级、2017 级、2016 级学生热衷于英语专业,2015 级学生更加倾向于应用心理学专业。不同年级参加英语专业双学位学习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以2018 级为例,参与英语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占参加调研学生的44.4%。英语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双学位专业,人数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性别与学制

以女生为主,与男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学制的学生辅修双学位的人数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四年制学生为主,五年制、长学制参加双学位学习的人数较少,这可能与五年制、长学制学生的课程相对更加繁重、学习压力更大有关。

(3)主修专业所在的专业大类

学生所在主修专业的专业大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工商管理类、中医学类、护理学类、医学技术类、临床医学类、公共管理类、中药学类专业参加双学位学习的学生人数较其他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多,说明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大量需求的形势下,即使医药类、护理类等主修专业的学业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学生仍然对双学位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个人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奋进之势。

(4)辅修的动机

学生辅修的最主要动机是获得双学位证书有利于就业和深造、丰富大学生活、扩大知识面(P<0.001),而并非是双学位学习辅助主修专业学习的同时督促自己学习,也不是因父母要求而学习、因同学朋友学习而跟风学习、因扩大交际圈而学习、因热门专业而学习、因大学生活无聊而学习、因高考未如愿考上而学习。说明学生看重的是双学位学习对学业、就业和深造的助力,并不盲从、随波逐流,自主性、理智性都比较强。

3.学生获知双学位的渠道和招生要求

获知双学位的渠道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最主要来源为双学位开办学院的招生宣传单,其次为学生主动打听、辅导员通知和同学间的讨论等。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招生的条件适中(P<0.001)。从学生认为的报名核心条件角度来看,各因素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报名前的挂科门数、平均学分绩点、违纪违规记录被认为是核心的报名条件;而担任班委等职务情况、获奖情况、政治面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参加学习的动机等被认为是非核心的报名条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有余力”和“品行端正”是同学们认可的最重要的报名条件,这也提示后期在辅修学位制度设计时,应当着重考虑这三个因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身、心健康因素受到了一定的忽视,这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值得任课教育和教学管理人员重视。

4.双学位培养各环节的认知与反馈

(1)开放专业、学分要求和人数控制

多数学生认为开放专业少或太少(P<0.001),各专业要求达到的学分数、接收的学生人数合适(P<0.001)。日语、针灸推拿学、应用心理学、英语、中医养生学、中药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10 个专业是学生认为以后适宜开放辅修学习的专业,提示学生对于以上专业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除医学类专业具有很强特殊性的专业外,可以重点考虑将非医药学类的相关专业首先开放辅修,如日语、应用心理学、英语、健康服务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

(2)授课时间与教学各环节的反馈

授课时间以周一到周五晚上、周六周日白天为主,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现在的授课时间较为合理,总共使用4 个学期完成学业最为合适,P 值均<0.001。对教学各环节的反馈结果见表1,学生对于双学位教学各环节的认可度较高,大部分学认为较好或很好。

表1 学生对双学位教学各环节的反馈

从学生对双学位报名、培养整个历程的满意度结果可知,学生以基本满意为主,有少量数量学生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由高到底)的专业分别为市场营销(11.11%)、医学信息工程(8.75%)、公共事业管理(7.29%)、英语(3.91%)、应用心理学(2.17%),这与市场营销专业近年来停止招生相符,也提示在以后的培养中相关专业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多与师生沟通,进一步提升办学满意度。

(3)学习态度、面对的困难及学生的坚韧度

从学习态度来看,学生以“不是非常的投入或较为投入的态度”为主(P<0.001),对自己的要求主要以良好为主(P<0.001),这从一定的侧面反映出学生在双学位学习的时间、精力投入上有一定的限制。从面对的困难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双学位学习给自己带来了一点点或较多的学习压力,仅少数人认为带来了非常多的或完全未带来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P<0.001)。相比于实践、实习环节(P<0.001),理论学习(P>0.05)和论文撰写(P<0.001)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较多,提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和论文撰写过程的关心与帮扶。从学生的坚韧度来说,大多数同学曾经产生过想放弃双学位学习的想法,但是仍然坚持了下来(P<0.001),且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能够如期修完(P<0.001),说明学生们具有较好的克服困难的决心与行动,学生整体表现良好。

三 、讨论

1.双学位培养的成效与不足

学校双学位教育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培养了逾千名复合型人才,已经参加过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对招生、培养各环节较为满意,双学位学习对学生毕业后就业、深造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帮助。但是,双学位教育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招生政策的宣传通知仍以招生宣传单为主要渠道导致招生宣传不够到位、开放双学位教育的专业数目相对较少、培养各环节管理仅靠手工操作、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反馈好评度不高、整体管理过程的精细化与严格化不够、学生的整体满意度有待提高、双学位不同专业的管理规范度和学生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等,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手工化程度高,教学质量评价仍学院自查为主,网络化、动态化、精细化、闭环化、系统化管理较为落后。

2.提升辅修学位培养质量的启示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扩招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兴起,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办的主修专业较多、招生人数增加,通过构建良好的辅修学士学位培养体系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将来的辅修学士学位体系构建中,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当在学位[2019]20 号文件要求基础上,遵照各省学位办的通知或文件要求,结合学校现有的专业办学情况和专业特色、软硬件条件、学生执业资格考试、就业深造等政策和具体实际,建立适合校情的辅修学位实施办法,并围绕辅修学士学位培养给予相关政策即人、财、物的配套支持。例如:①哪些专业适宜开放辅修学位学习?结合本调研可知,后期学校在选择开放辅修学位专业时,可以优先考虑已开设双学位学习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英语、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其次考虑学生期望开设的日语、健康服务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这些专业受到学生青睐,与ACGN 亚文化圈影响、大健康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②如何开展有效的招生宣传?线上线下、多渠道、多途径相结合,如高考招生宣传、校内各网页宣传,进一步让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等知晓学校的双学位招生制度,以便其对学生进行介绍、推荐。③不同专业如何确定招生数量、要求,如何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坚决杜绝一刀切的做法,允许一专业一策,对于学生喜欢且切实对学生未来深造、就业有利的专业可以放宽招生人数,招生要求应当在以“学有余力”和“品行端正”为核心条件的同时,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健康状态是否适宜辅修学习,还要允许各专业根据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自主、适当地决定培养方案当中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占比、考核方式与要求等。④如何有效解决辅修学生的学籍管理、教学冲突与质量评价的问题?实现主修培养与辅修培养的同质化管理,有效衔接主修与辅修学士学位教与学,利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实现辅修“教与学”的无纸化、精细化、动态化开展,并真正落实辅修“教与学”的评价与反馈制度。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辅修学位的教学开展与可持续发展,还应解决辅修教学中的师资和教学资源投入问题,加强对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绩效认可,对参加辅修学生中优秀者予以事迹宣传与奖励等,在切实保障辅修学士学位培养的质量的同时,形成辅修培养助力主修培养的良好大循环。

猜你喜欢

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七校联合办学”暂停招生谈“双学位”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我国高校辅修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报考第二学士学位有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