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角的东盟概况课程教学改革
——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2021-02-18温秋敏张茜雯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
关键词:概况东盟国家跨文化

温秋敏 张茜雯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0)

中国—东盟合作日益密切,广西被赋予三大战略地位,是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也是西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1]在此背景下,广西地方应用型高校开设了东盟国家概况类课程,为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输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传统的国家概况类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教师背景单一、学生兴趣不大,如何全面高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提出专题纵横交错、结合经典影片举办经验交流会、中外学生小组合作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内容繁杂

笔者所在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面向不同学院、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东盟国家概况类课程,课程名字不完全一样,如东盟概况、东南亚国家概况、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概况等,但实际教学都需要完成十个东盟国家的自然地理、风俗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等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基本课时为32课时,分配给每个国家的课时较少。要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一般需要2—4课时,而我们了解到课程结束时较多学生对东盟十国概况无法建立非常明确的认知。

2.教材缺乏针对性

笔者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参考了四本教材,这些教材的侧重点不同,并不完全适合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东南亚国家概况的教学。

刘稚、罗圣荣编著的《东南亚概论》,内容翔实,涵盖各国历史发展、现状概况、经贸往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等,总体而言政治经济知识要点过多,鲜有介绍文化风俗禁忌,需要额外补充相关知识点。

于在照、钟智翔编著的《东南亚文化概论》更适合语言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在了解各国的基本概况后,再更细致地对比学习整个东南亚文化,包括婚嫁、建筑、民俗等。

李太生、李莹编著的《走进东盟》,趣味性强,图文精美,旅游景点、风俗文化禁忌的介绍较为全面,但政治经济部分较少,缺少各国重要历史人物介绍,更适合作为一本旅游手册课外阅读。

赖铮、霍健明编著的《“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盟十国:文化教育与商业机遇》全书为中英双语对照,从历史发展的重大时间节点,介绍了“一带一路”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并依次介绍了各国的文化教育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内容符合教学所需;但其定价高,且印刷版次数量较少,并且对师生的双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张成霞提到,针对汉教专业硕士生,东盟国家概况类课程可以增加包括华人华语在东南亚国家的作用、华语圈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等内容,将其作为一个教学专题讲解。[2]授课教师应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重新归纳教学的侧重点,选取最合适的内容讲解。

3.教师知识背景单一

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多来自东南亚学院,部分来自其他学院,但大多数教师知识背景较单一,虽然具备东盟国家的学习或工作背景,往往只了解一两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很少对十个国家有全面的了解。笔者同时具备越南语、泰语两种语言能力,并且在东盟其中八个国家都有过游历,但在备课、教授过程中仍感到较吃力。

4.学生欠缺兴趣

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实践活动为辅。学生实践活动有各国最新时事新闻分享、小组对某一国家情况新闻进行汇报;各国最新时事新闻分享可以保证每名同学都参加,但由于时间紧,往往也只能选择小组汇报方式,以保证小组学生至少对一个国家的某一方面较为了解。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其余未参与的学生,对参与课堂展示的兴趣不高。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1.专题纵横交错

现有的东盟国家概况类教材以纵向教学为主,即把一个东盟国家作为一个专题,用2—4课时完成包括自然地理、人文风俗、政治历史、经济现状等方面的综述性概括介绍。黄琳提到除了纵向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展示东盟国家的某一特定方面专题时,可以加入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也可以采用纵横交织的教学方式教学。[3]

在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安排上,笔者同样采用专题纵横交错的教学方法,根据地理地形及宗教信仰进行归类,具体见表1。让学生在地理地形上对相近的国家有所了解,对这些国家相似的风俗、宗教文化能够横向识记;这种纵横交错的教学顺序及专题内容归类,比教材采用的以加入东盟组织的国家的顺序介绍更易于学生理解。

表1 教学顺序及专题内容归类

2.融入视听因素

国家类课程的政治历史部分有大量的年份、代表人物等,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讲解,不方便识记或提取重点,且教学过程较枯燥。应该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取重要历史人物,融入纪录片或电影等视听因素,节选相关片段,结合重点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以缅甸为例。缅甸历史上国情复杂,军方政府曾长期执政。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笔者选取了以该国重要政治人物昂山素季为原型的电影《The Lady》中的三个片段,结合历史背景及人物事件,对相关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及延伸教学,具体安排见表2。

表2 影片The Lady的教学安排

通过融入电影视听因素的讲解,学生能够直观到集会时当地民众穿着的民族服装、脸上涂白的“特纳卡”装扮、合十礼的风俗习惯;从颁奖词中理解缅甸的政治背景和民主运动事件,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有较深刻的印象。

3.筛选真实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发达的当下,学生容易受其影响。对网络信息,教师要多方考证,筛选出准确有效的真实信息。如多个网站仍然将柬埔寨定义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实际上早在2016年年底,柬埔寨就已经成为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国家了,仍传授旧知识,容易使学生出现交际障碍,引发不愉快。

4.考核方式多样化

现在的实践考核方式多采用小组汇报PPT展示国家,期末考核为传统闭卷考试等。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如采访相关国家背景的留学生,对其在华留学生活或学习汉语的文化适应情况做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以最新的东盟国家的政治新闻事件为材料,完成课程论文写作;除了知识点的考核,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的教学改进要点

1.整合课程资源

传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材及备课内容,多以西方英语国家为重点,如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对比等。如果授课教师没有针对性地补充其他国家地区的知识,学生很难掌握东盟国家相关的跨文化交际重点。

东盟概况课程的授课教师应有东盟国家留学或工作经历,对相关文化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对东南亚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资源融合。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也要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知识,跨文化对比,培养合格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提高其各方面能力。

2.调整教学重点

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由于学生有可能选择出国担任汉语教师,会接触到真实的东盟国家生活,应该侧重介绍不同国家、宗教的文化风俗和生活禁忌;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讲述相关的风俗文化。如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的文化信仰,对头部的尊重,在本国需和僧人保持距离,女性避免触碰僧人等。以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事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跨文化教学、生活中有所准备,加强异国文化风俗认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能力,避免将来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3.举办交流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就业方向大都与志愿者、出国项目有关,可结合国家语言中心志愿者选拔考试、志愿者公派教师培训的内容教学。志愿者选拔培训考试常常有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如哪些行为举止不符合当地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遇到特殊情况汉语教师应如何得体地应对,等等。

在介绍相关国家、宗教风俗文化时,可以举办出国经验交流会,让有留学实习、工作经历的学姐学长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相关的文化或社会事件,活灵活现地呈现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也能从容面对可能出现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4.中外学生合作

笔者所在学校也有东盟国家留学生,留学生当代中国话题、中国概况等课程的教学,可以组建“中国学生+东盟国家留学生”小组,利用不同教学对象的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教学,中外学生互助合作,进行文化对比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国家文化知识对比。[4]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使中外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异国文化,迅速了解风俗习惯差异,感受不同国家的风情魅力,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认知、交际能力。高校定期组织跨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专题教学讲座及跨文化环境教学模拟活动等,也可以实现高校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效果的最优化。[5]

5.增强文化自信

在介绍东盟国家的经济情况时,避免罗列数字,应选择典型例子,并贯穿思政元素,介绍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国—文莱石油炼化岛等项目,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中国—东盟的合作项目的背景,理解中国—东盟的经济社会合作项目成效,理解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对国家话语权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国家经济实力、国家文化的自信心。

四、结语

东盟国家概况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利用纵横交错专题、经典影片、开设经验交流会、中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多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期末课程评价优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要求的国际中文教师做准备。

猜你喜欢

概况东盟国家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本期导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