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契合下的策略分析

2021-02-18伍雨苑佛山市顺德区顺悦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2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筹划财务人员

伍雨苑 佛山市顺德区顺悦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在税法框架内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利润留存能力,进而为其利润资本化提供技术支撑。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形态日益重要,使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形成契合态势也成为了当前需要重视的议题。在管理学视角下来考察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首先在时间维度中被界定为5—10年,再者从组织资源配置的角度,则要求在财力资源的媒介下,让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建立动态匹配的资本有机构成。因此,税收筹划在这里便需要以增强企业财力资源媒介作用为起点,落脚于保障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企业经营战略进程的适应性。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构成了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此时便在“营改增”制度转型下对企业税收筹划提出了战略要求。为此,本文将在“企业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的分析框架下展开主题讨论。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相关研究概述

有研究指出,需要基于系统思维将微观技术与宏观战略相匹配,将节税收益与筹划成本相权衡,将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各税种的筹划方法有机整合,同时在筹划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做好政策风险与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企业在法定税制的框架和范围之内,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规划安排投资经营活动,从而以降低税负,递延纳税时间,降低纳税风险。集团企业拥有着众多特点,其税收筹划的空间也更加广阔,为集团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众多,企业一旦出现税务问题,将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与利益。因此,集团企业必须重视税收筹划工作,这也是税收筹划工作不断优化的动力。

(二)相关研究评价

从以上研究所形成的观点中可知,国内诸多研究者已经能自觉将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相联系进行议题讨论,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在相关议题的研究中仍存在着原则性探讨和方法论构建的痕迹,其并未有效触及这样的问题,即“在现实视角税收筹划如何与企业经营战略形成有效契合”。本文需沿着“税收筹划—增强财力资源媒介作用—保障资本有机构成与企业经营战略形成动态匹配”的逻辑路径,最终实现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契合态势。

二、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契合关系分析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契合关系进行分析:

(一)税收筹划将增强企业的利润资本化能力

利润资本化能力是指,企业将利润按比例投入到再生产之中的能力。该能力的实现基础为,企业拥有足额可供分配的利润。在此逻辑下,税收筹划便能通过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而增大其利润空间。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时,将持续开展各类要素的投入活动,且各类要素在投入中需建立合理的技术关系,并有技术关系决定着各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从长期生产函数Q=f(L,K)的分析框架中可知,企业利润资本化能力的增强,购买劳动要素和物化资本的能力就随着具体的技术系数成比例增强。由此可见,税收筹划助力企业利润空间的拓展,为适应上述成比例增强提供的经济支持。

(二)财力资源为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供保障

税收筹划助力企业利润空间的拓展,在现实中则反映为企业财力资源存量的提升。财力资源为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供保障,主要指代能为资本有机构成的动态演进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已知资本有机构成可由C/V刻画,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应用,可以预见企业在经营发展战略中还将不断提升这“三化”的集成水平。企业经营战略反映在资本有机构成的演进之中,则为资本有机构成具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即C与V的价值比值将逐步提高。由于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将有效节约劳动要素的投入量,所以未来企业财力资源投入到物化资本购置和建设中的占比会显著增大。

(三)资本有机构成根植于企业经营战略之中

资本有机构成作为资本技术构成的价值化体现,需以资本技术构成的动态演化而以价值数量的自我改变得以体现。这就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会因资本技术构成的植根性,而体现为根植于企业经营战略之中的形态。然而,由于战略的持续时间长达5—10年,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则会长达2—3年,所以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时本质上存在着试错的成分,一旦出现技术或市场困境,既定的战略规划必将调整,进而又会打破现有资本有机构成的演进路径。经验表明,若无法得到财力资源的有效支持,企业会因难以逆向转变现有的资本技术构成存量,而在坠入战略转型陷阱。可见,最终又回到了“税收筹划—增强财力资源媒介作用—保障资本有机构成与企业经营战略形成动态匹配”的逻辑路径之中。

三、当前企业税收筹划所存在的短板

结合笔者的调研如表1所示,当前存在的短板可归纳如下:

表1 企业税收筹划所存在的短板示意表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战略意图存在短板

若要使税收筹划与企业战略经营形成契合态势,首先便需要赋予税收筹划以战略意图。已知在企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唯有在财力资源的支撑下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才能形成有效融合,所以税收筹划就需在战略上促进这种融合。然而,当前企业在税收筹划中仍以单次会计周期为时间维度,以提高“进项税”为工作重心,这样便可能限制企业在经营战略中对供应商的选择集合。调研发现,目前在市场中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组织大多为中小微企业类型,该类企业主要以“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而存在,这就意味着这类企业不具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如果依照现有的税收筹划思路,必然会将这类企业排除在技术供应商范畴。那么,这又会增大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中的交易成本,即寻找“一般纳税人”身份的技术供应商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且企业与之也难有议价优势。可见,在税收筹划中若不正视上述问题,将制约企业经营战略的有序展开。

(二)企业财务人员的战略意识存在短板

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主体为财务人员,由于财务人员缺乏战略意识,这就使最终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偏离企业经营战略的价值取向。企业经营战略的价值取向为“追求整体最优”,那么在财务管理中便需“追求整体的税收筹划最优”。然而,由于财务人员存在上述不足,便使得“单次会计周期内税收筹划最优”在时间维度的叠加中,难以获得整体税收筹划最优的目标。企业财务人员之所以存在着上述短板,首先可归因于财务人员职能地位所限,即不少企业将财务人员作为执行决策层财务意图以及单纯充当会计和出纳的角色。由此,财务人员在未参与企业经营战略制订与实施的情况下,自然无法领会税收筹划的战略意图。再者,将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相联系,这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主要是跨国公司的专属议题,对于数量众多的内资企业而言则相对陌生。

(三)企业流通部门的战略协作存在短板

本文在“销项税—进项税”的分析视角下展开主题讨论,还需要对企业流通部门的战略协作所存在的短板进行认识。这里的协作是指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经营实践表明,上述两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为“预算管理、会计凭证管理”。由于缺乏两部门与财务部门就税收筹划的战略协商机制,这就可能使税收筹划在执行企业经营战略意图时陷入“有限理性”的困境之中。多部门之间所存在的战略协作短板,根源于国内多数企业的职能化组织架构使然。职能化组织架构内化了各职能部门的私人利益,并在现行的部门绩效考核模式下又强化了这种私人利益。在此情形下,便难以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信息中枢的税收筹划协作机制。所谓的“有限理性”便在于,财务部门缺失采购和销售数据,而使税收筹划工作陷入到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泥淖之中。

四、二者契合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二者契合的策略如表2所述如下:

表2 二者契合的策略表

(一)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来引导税收筹划

在实践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时,一般遵循滚动计划依次展开。而且,在实践中需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所内含的时间跨度。为了契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可将时间跨度缩减为2—5年,并在该时间跨期中应用滚动计划。在引导税收筹划时也需在滚动计划下给予目标分解和细化。具体的策略为:1.管理层应重点根据1个年度的经营战略阶段性目标,对税收筹划提出原则性意见。如,明确了企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所以年度内的销项税和进项税都会同步大幅增长。对该年度的税收筹划原则可界定为,严格审核会计凭证,并在会计周期内合理分布进项税发生的时间节点。2.财务部门根据管理层所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对利润留存度、重点进项税筹划进行细化和具体化,以指导接下来的工作安排。3.在管理层的牵头下,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开展“1次/月”税收筹划联席会议,对供应商选择、资金往来方式、会计凭证管理等议题进行协商。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岗位视野

为了使财务人员尽快适应企业经营战略下的税收筹划工作,还需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来提升他们的岗位视野。具体的策略为:1.对财务部门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由企业战略计划部门对其进行企业战略意图讲解,并在滚动计划视角下使负责人明确不同周期下的企业经营目标。2.财务部门负责人在税收筹划研讨模式下,带领部门成员针对1个年度内的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研讨,需以合理分布进项税的时间节点为原则。那么,如何在实践中遵循这一原则便值得研讨。再者,销项税在企业成长期也会在年度内大量生成,所以怎样的会计工作模式来进行“消化”,则也同样构成了需研讨的问题。同时,在研讨过程中联系企业的战略经营意图,从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动态演进的视角,向部门成员传递在税收筹划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会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增大而相应提高,其主要归因于对信息化、智能化经营系统的大量应用,这就必然会增大企业月度、年度的固定成本额度。由此,在业务培训中需使财务人员注意到这一经营现象。

(三)建立各时间维度结合的税收筹划模式

在财务部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需建立各时间维度相结合的税收筹划模式。这里的时间维度主要包括:一个会计周期内的税收筹划、年度范围内的税收筹划,并在滚动计划下依次推进各时间维度下的税收筹划工作。由于企业在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中,难免会选择不具有开具增值税发票资格的供应商,而且这在高新技术企业领域属于普遍现象(智力密集型企业)。为此,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出发,则可以在年度范围内允许采购部门与这类供应商合作,但在长周期范围内则需寻找替代方案。关于“替代方案”如,采取招投标的方式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依托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实现资金、物资、会计凭证相分离的办法,进而就为企业对进项税的筹划提供了稳定的预期。与此同时,也能有效杜绝企业流通部门对税收筹划工作的人为干扰。

(四)创新税收筹划组织架构突破利益壁垒

显然,打破现有的企业组织架构并不现实,这将会对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并影响经营战略的推进效果。为此,需创新税收筹划的组织架构。笔者建议,可根据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实际需要,组建税收筹划领导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企业管理者、财务部门负责人、采购部门负责人、销售部门负责人等。企业管理者主要起到牵头和协调的作用,特别控制进项税时协调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为两部门负责人搭建协商平台。上文提出了身份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技术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为此,三部门负责人应围绕着税收筹划助力企业经营战略这一主旨,集思广益以“进项税对冲”的思路寻找到解决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沿着“税收筹划—增强财力资源媒介作用—保障资本有机构成与企业经营战略形成动态匹配”的逻辑路径,来实现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契合态势。在实践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时,一般遵循滚动计划依次展开。为此,在引导税收筹划时也需在滚动计划下给予目标分解和细化。为了使财务人员尽快适应企业经营战略下的税收筹划工作,还需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来提升他们的岗位视野。在财务部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需建立各时间维度相结合的税收筹划模式以及创新税收筹划的组织架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业界在探讨税收筹划议题时,都主要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由此所形成的税收筹划方案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其中的技术原理可作为战略层面税收筹划的借鉴。然而,处于战略层面的税收筹划需完善相关体系,把聚焦整长周期维度的筹划设为最优目标。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筹划财务人员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税收筹划中征纳行为的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