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产品企业供应链发展困境及对策

2021-02-18肖林玲河南农开供应链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供应链精准

肖林玲 河南农开供应链有限公司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存在供求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时规模化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建设不完善以及信息流通不顺畅。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偏远的贫困地区而言,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因此加强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的研究探讨对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有重要作用。

一、国内农产品企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有了显著的变化,科技力量的扶持,工业化、现代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农业仍是重要的产业之一。从产业特点来看,农业较工业、服务业等产业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农业本身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其次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也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最后农业产品的特点注定了保质期较短,运输过程及保存过程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制约了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影响农产品产业迅速发展。虽然现今出现了多家发展势头旺盛的农产品企业,但总体来看,农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当前我国主要有以加工企业为中心和以物流为中心的两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这与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区别,但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零售都处于企业监管之下,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1]。

二、农产品供应链相关内容阐述

(一)供应链的组织模式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是由5个环节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和销售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同时每个环节又涉及各自的相关子环节和不同的组织载体。产业链运流过程中,相邻节点之间的企业呈现出一种需求和供应的关系,也是这种需求和供应关系将向联节点之间的企业连接起来,正是这种相互连接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方式表明,在构建产业链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企业或一类企业(生产商、供应链商、销售商或中介组织)是供应链运行的主导力量,它们对供应链的各环节影响力最大[2]。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由农户、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组成,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量模式

(二)农产品供应链特点

农产品本身往往具有鲜活性,其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也十分突出。同时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农产品消费弹性小,具有消费普遍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其他行业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特点如下:

1.参与者众多

农产品供应链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达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无法脱离人员支持。想要保证供应链正常稳定运转,为农产品销售等活动提供坚实基础,保证人员是关键,除了工作人员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培养也有重要作用。从价值流的角度考虑,价值创造过程中因为环节过多导致成本增加,直接影响了供应链总体利润。同时,多环节参与也直接影响了成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影响农产品到达消费者的最终时效[3]。

2.农产品供应链节点间的衔接不畅

从当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农产品供应链仍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时代发展,大众对农产品的兴趣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认可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但农产品市场缺乏管控,很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农产品供应链不够完善,部分细节仍有待发展。具体来看,农产品供应链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还未形成规模效益,因此在利润分配上不利于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合作联盟。同时,从信息流的角度考虑,供应链主体间的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最终导致节点间的衔接问题。

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要求较高

农产品具有保质期较短、运输保存要求高等特点,这些特征注定农产品想要获得顾客青睐,在销售过程中,保证运输效率和高效保鲜至关重要。这也是农产品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思考的重点。换言之,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的特点和较高的质量要求,所以要求在整个运输、仓储过程中,做到不变质、不污染、不破损。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精包装、建设专业设备等方式来实现。然而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体积较大,因此在物流成本的投入上受到极大限制。

(三)未来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供应链的总体效益最大化。结合时代发展情况来看,在未来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方向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加强信息流+物流的整合

完善供应链上的信息平台,强化仓转配的大物流与平台的信息共享,在信息流和物流上实现双向流通,从而提高产业链总体效率。

2.新零售+新供应链模式

打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现订单生产,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降低供应链流通成本,提高供应链总体效益。

三、现阶段精准扶贫政策推行后对农产品企业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现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飞快。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被人们广为熟知,得到大范围应用。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帮助大众实现“简单便捷”的生活。基于此,“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推进过程中,应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借助技术力量开展工作,以此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强化扶贫力度和提升扶贫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借助网络技术促进乡镇一级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

随着国家推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后,我国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有了很大的进步,总体来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成全覆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为偏远地区的民众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目前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很多地区实现了网络覆盖,并借助互联网帮助村民建立新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同时为了帮助村民尽快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的精髓,政府安排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电子商务知识讲解,并派遣专业人员深入乡镇,走进民众家中,为村民答疑解惑,并对村民进行培训、协助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帮助村民构建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客户沟通交流技巧等工作,切实协助村民做好资源整合,保持产销平衡。同时组织构建由专业电子商务人员和政府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定期回访,耐心询问民众的需求及面临的困难,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确保电子商务模式稳定运营。最后组织专业的农业专家,指导民众提升产品质量,运用科学方法增加产量,保证产品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通过上述措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切实提升民众经济效益。

(二)促进了供应链上游信息的聚合,加强农户与市场的联系

现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平台等发展极为迅速,人民大众与网络的联系愈加密不可分。结合基层组织开展的调查活动采集数据发现,现阶段国家拟定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方针和策略中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在解决生活方面问题及协调资源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以河南省为例,自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以来,省扶贫办要求相关部门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信息档案,并将详细基础信息输入到扶贫信息系统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关注和追踪力度,促进国家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对贫困人口带来温暖。其次结合信息技术等将贫困地区较为分散的农产品进行整合,并协调农户的生产类别,从而为贫困地区民众参与到农产品供应链中奠定基础。

(三)提高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带动农产品行业发展

随着国家加强精准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多的地区找到了适应自身实际情况的致富之路。另外国家对农产品行业的发展也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和财力,促进农产品企业发展壮大,出现了上百家农产品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对全国的农产品市场覆盖力度不断加强,有效促进农产品资源进行整合调配,进一步促进了扶贫事业的发展。同时各地区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在政府扶贫办的带领下,有序地协助扶贫工作开展。以甘肃省为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带领农民实现农产品科技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及养殖,有效解决了人口就业问题,对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对于龙头企业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组织化程度,对企业发展壮大有积极作用[4]。

四、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产品企业供应链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通常情况下保质期较短,因此对于农产品企业而言,运输和保存极为重要。结合现今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物流存在不足,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通常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过高的成本消耗自然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这对于农产品企业发展而言有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以自营方式为主,市场上缺乏第三方物流组织,同时现存的物流模式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这些方式对于农产品运输而言缺乏优势,且我国在此方面也没有形成流畅、完整的冷链物流,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企业发展。另外目前物流产业链未成形,很多企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同时部分现用设备缺乏维修维护,很多都较为老旧,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再加上管理模式仍沿袭以往的方式,没有与时俱进,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对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物流企业发展不成熟,对于农产品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物流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积极性提升,进而影响农产品企业发展速度。此外,因为贫困地区几乎都是以农产品生产为主,所以农产品企业发展缓慢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网络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农业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区域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极为落后,农业信息网络覆盖率低下,信息网络的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生产的品种和类别与顾客需求存在偏差,增加了农产品销售难度。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不全面主要原因如下,其一,部分区域农户居住地分散,存在沟通不畅问题;其二,是地理条件的阻挡,不利于信息收集传递;其三,是农业资料信息和农产品物流流程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损耗严重,产品收益减少;其四,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没有达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不合理。上述原因对农产品企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地阻碍,究其根本是态度问题,不重视供应链管理,忽视信息平台搭建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农产品收益不佳的现象。

(三)农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安全缺乏保障

在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的行为对自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农药、化学肥料的使用,导致土地肥力大幅度下降。另外水资源、空气资源等都受化学物质的影响。很多农产品还会使用化学试剂等提高产量,这都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了影响。以当前的玉米作物为例,为了提高产量,几乎都会使用化学肥料增加营养,并使用农药等消灭田间杂草。这些试剂的应用虽然提高了产量,但也造成很多化学物质残留在作物中,导致农作物的质量难以保证。

五、精准扶贫背景下促进我国农产品企业供应链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销售渠道

首先,通过政府牵头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鼓励农批市场为贫困地区开辟专区,专门负责销售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并免收摊位费,降低成本支出,同时联合新闻媒体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报道,联系电视台及记者开设贫困地区专题报道,在节目中宣传该地区的农产品,增加产品知名度提高销量。其次,可借助当前的短视频平台及微信公众号提升地区宣传,增加农产品的曝光度,还可以在各种农业产品经销会上,加强宣传,广泛开拓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与市场信息对接不流畅的问题。

(二)加强扶持力度促进经销商稳定发展壮大从而打响品牌

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经销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推进精确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经销商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销售渠道开拓,鼓励经销商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巧妙联系市场发展形势,充分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助力贫困地区打造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并通过政策倾斜,推动其加大农产品的占比。

积极探索“互联网+品牌农业”的创新型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实践方法,鼓励经销商打造“区域性”的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从而让绿色、安全、健康成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最闪亮的名片。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由于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信息交互流畅度不足,导致市场上很多劣质农产品不断出现扰乱公共卫生安全。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农产品的检验和抽查力度,但仍有力所不逮的情况。基于此,首先,相关部门应构建更加严格、标准、科学、完善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并加强惩处力度,起到警示效果,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提升农户品的运转效率,从而间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其次,应加强对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力度,鼓励相关研究机构加强农业科研活动的比例,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应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完善冷链物流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构建农产品-超市-消费者的销售模式,以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共赢[5]。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为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偏远地区而言,农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农产品企业供应链发展研究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但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补充,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此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些许助力。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供应链精准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