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21-02-18智桂林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渗透核心素养

智桂林

摘要: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时空概念、历史理解、史料佐证等多个层面初中是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包含内容,是初中阶段历史课堂的教学核心,注重学生的掌握程度,辅以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情景创设,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下,纠正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理解和认知,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史实观、时空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渗透

引言

初中的历史教学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相辅相成的科学化课堂设计,使得学生在灵活的课堂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的以得以增强,从而使德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全面的实现。

1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问题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发挥历史学习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德育渗透的好处认识得不够透彻,影响了德育渗透的结果,学生的个人特点和理解没有明显体现,有时,有的教师还不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学生没有机会认识自己,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2.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德育教育就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是不可以缺少的。教师在课堂历史教学时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然的话,学生拥有一身的才能,不爱国,反而对于国家有害处。在历史课本中爱国主义精神是不能磨灭的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史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来源,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根据古代不同朝代的管理制度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时代的背景,创新时代的管理制度;从国家受到的屈辱和共同抗争提高学生高涨的爱国精神等等不同的爱国素材都可以结合到初中历史课堂中。而我们身为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以身作则,提高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传播正能量,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让学生过着积极的生活状态,能够使学生在未来为祖国做出功绩。

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时,一般教师在历史课堂传播二战是双刃剑,把积极的情绪带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坚持不懈的抗争。教师可以将这课知识延伸,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现在为了纪念中国成立周年庆的视频,与之前的为了和平抗争相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人民不同的爱国精神。由于在初中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要给学生树立不好的思想,让学生心理有着不正面的思想,在接受教师的理论教学后,有利于学生理性思考,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2利用比较分析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有效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历史学习体系,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比较、分析等方式,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涉及到的人物、产生的影响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更加有效率,才能更加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历史知识,从而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好历史发展的脉络。

我们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等教学内容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该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较,分析战争产生的时间、地点、战争的原因、性质、手段以及产生的影响等,从而让学生学会联系两次鸦片战争事件、理清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差异,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透过历史事件了解历史发展的本质。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相关分析结果编制成表格,以更好地联系已学過的知识。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学生从时间、空间等角度去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学会利用时空观念去看待历史事件,而学生养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对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起到一定帮助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历史学习。

2.3结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多向思维的培养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学生只是将其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对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理解不深。教师想要提升历史教学的育人效果,还是需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历史事件,从而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进而挖掘历史事件的意义。但是,在以往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应试教学的思维,教学互动和交流比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鉴于当前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有趣的课程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以从交流和探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我们以《三国鼎立》等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学习思维的束缚,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逃离出来。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一些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史料;然后,适当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合作交流活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原因等,进而激发学生新的观点和看法。但是,教师还需要注意思维训练的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史料的整理和分析,然后从简到难提出关于三国鼎立的研究问题,让学生可以完整地分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式以及各自的作战优势等。

2.4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让历史教学更具感染力

历史知识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而教学语言本身包含着灵魂和情感,有趣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程教学效果。同时,核心素养下历史课程教学也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才能有效构建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利用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将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历史课程教学更具感染力。

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教学内容为例子,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其讲课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保证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之后,还要注意课程语言的表述。如注意自身讲课的语调、神情和动作等。例如,在讲到“开国大典”的过程及内容时,需要注意语音及语调,特别是讲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宣告内容时,应该使用激昂的语言,有声有情地表达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然后,也要保证语言的庄严性和客观性。比如,在讲述国家阅兵式的盛况时,将课本内的描述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加和延伸,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当时阅兵式的宏伟和壮观的景象。

2.5展开实践,进行史实的实事求是

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在书本上摄取,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引导学生对校外的历史资源进行挖掘,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渗透。如组织学生参与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馆、古迹、名人故居等参观活动,使学生在历史遗留的环境中,直观感受历史,对历史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用理性眼光看待历史,了解文化的特色,在历史和当今的文化差异中,梳理正确的时空观,由此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也能够产生科学的评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需要加以重视,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将历史核心素养渗透在历史教学中,推陈出新,创新历史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接受历史的精华史实,摒弃不实的历史。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寻找历史资料,培养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更好的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时空观,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从而实现初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夏文燕.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2021(39):50.

[2]杨钉霞.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中),2019(11):29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渗透核心素养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