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法律教学中的实施
2021-02-18徐春阳
徐春阳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是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重要思路所在。而在法律教学中展开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要性、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在课程思政下,对法律教学做以调整,通过教学形式调整、建立相应教育机制、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日常教学等,以此实现课程思政的开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法律教学;课程教育机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思政理论课要坚持改进加强,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使各类课程同向同性。自此,课程思政得以发展,思政教育与其它各学科紧密结合,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在课程思政具体推进中,部分课程走在了革新的前列,如与之相关的法律课程等。本文即针对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法律课教学做以讨论。
1课程思政在法律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1是法律专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深度发展,各学科不再孤立发展,而是向综合性、互动性发展。法律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更在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及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此时,对人才素质的考核提出要求,以更为综合的思路去考量没门学科,具有积极意义。法律教学,既是思政课程的一部分,也是独立的学科所在,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时运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组织授课、调整法律教学思路架构等,具有积极意义,顺应学科发展需求及未来走向。
1.2具有专业契合性
课程思政理念与法律教学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一方面,自1978年教育部发布的《加强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发布,到2004年印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思政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成为一种教育界的共识[2]。然而,课程思政理念真正推进,需要一定的阶段,也需要逐渐推行,此时选择契合度高的学科率先推进成为发展的必然。课程思政理念下,选择法律教学作为试点,先行推进,是因为其本身具有契合性,如依法治国理念下,法律课程本身属于思政的一部分,而法律课程中也更为轻松地采集到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的内容。
2课程思政在法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建立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育机制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课程思政理念下,革新法律教学,需要不断革新课堂组织,建构恰当的课程教育机制。我国有较为丰富的课改经验,教育革新的进程逐渐加快。课程思政理念,可以理解为“在每门专业课、通识课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没门具体学科中都有相对具体的表现。在法律教学中,应当先对课程做以筛选,找到适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法律是相对严谨、专业的,选择恰当的课程,融入生活内容、做以恰当延伸,以此作为课程的推进和契合点。在教学目标中,为每节课设置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其融入到课程思政理念中。在目标和课程纲领下,筛选出恰当的教学素材,以补充其中。
2.2适当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的素材
课程思政理念下,法律课程教学应当筛选更为丰富的素材,扩展法律应用视野,这也意味着教学工作不再拘泥于课堂中。在素材选择上,需要关注到的是与课程的契合度、与学生生活的契合度、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等。网络时代下,生产生活日新月异,新事物、新名词等源源不斷,并且以一种极为便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教学工作,更应当注意筛选出适合于教学需求、学校教育需要的内容[3]。如,近日,四川一高二学生跳楼的新闻引发关注。该事件发生后,引发网络广泛讨论,尽管当地公安机关已经出具了公告,广大网友依然持怀疑态度,认为没有将关键证据公开,然而作为关键证据的监控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是否需要公开,是需要适司法情况与家属意愿来决定的。反观这个过程,司法机关办理案件的过程是没有问题的,而家属期望于借以社会舆论力量来“道德绑架”学校的行为,以及作为每一个网民在里面扮演过或正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我们来反思。诸如此类素材,正是值得法律教学课堂反思与讨论的。
2.3组织开展生活化的实践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富有层次性的、生活性的法律实践,具有积极意义。课程思政理念下,法律专业最终培养的是应用型法律人才,学生最终将进入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相关工作岗位,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必要的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更多的将人才培养引入“德法兼修”的路途上,不仅培养专业人才,更培养富于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在组织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生活化的环节,如搜集企业真实案例、创立虚拟经营环境等,真正将学生置于相应的场景下,去处理各类法律事务,在情与法之间权衡利弊,找到法律工作者的真实定位。事实上,近年来法律教育的实践不断提醒我们,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而是一个考量人性的过程,我们需要坚定的政治素养、丰富的感情生活,才能支撑起情、理、法兼容的社会。
3结束语
课程思政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大课程”理念,课程思政实际上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的目标及职责范围提取出来,融入到没门具体学科、融入到整个学校教育中。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需求,展开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星,朱权.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5(8):91-92.
[2]陈安琪,傅新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03-104.
[3]周玮.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18(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