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家庭伦理电影的对比研究
2021-02-18杨佳靓代祎铭尹心怡陈迪
杨佳靓 代祎铭 尹心怡 陈迪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中德两国在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条件有所不同,两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即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伦理思想和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伦理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送你一朵小红花》和《红酒烩鸡》两部电影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进一步剖析其内在的伦理根源,以更好地促进中德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关键词:中德;家庭伦理电影;比较
一、引言
《送你一朵小红花》于2020年12月31日上映。影片围绕两个癌症家庭的生活轨迹,讲述了关于生命与家庭的温情故事。影片的两个主人公从冤家般相遇,到互相爱慕,进而如亲人般彼此激励。两个家庭看似不同,却仿若彼此心中的光,在艰难的抗癌路上相互扶持。德国喜剧电影《红酒烩鸡》则用一种夸张离奇的方式,讲述了潦倒的电影编剧亨利,在不尽人意却浪荡不羁的生活中,偶然得知自己有个八岁的亲生女儿,从此展开“一团乱”的生活的故事。
二、中德电影中的家庭伦理比较
1.家庭本位与人本位
《送你一朵小红花》强调以家庭为本位的“亲亲”之爱。以血缘为基础的亲亲之情将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而后再由尊尊原则形成的长幼尊卑秩序维系家庭内部稳定。家庭聚会上,奶奶、姑姑看到一航受胃病折磨却不舍得花钱去做胃镜,心疼不已。相继提出卖掉房子给孩子治病的想法。面对家人齐心支持儿子治病,韦江情绪崩溃。这既是生活重压的释放,也是受家庭温暖的感动。目睹了一切的一航含泪走向亲人,深鞠一躬。虽未言语,但家庭的凝聚力、温暖,也感动了曾经冷漠、自闭的男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亲亲与尊尊原则相互作用,构成了和睦的家庭。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家庭促成了稳定社会的构建。相对于家庭和血缘的“亲亲”,《红酒烩鸡》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生存、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意志和个人的发展,主张个人的独立于自由。家庭是服从于个人的。这一点在影片开头就可以清晰地体现出来:玛格达莱纳的亲生母亲在陷入麻烦后直接将女儿撒手交给了亨利,而养育了玛格达莱纳八年的特里斯坦也因备受打击离开家庭。这里充分体现出二人首先将个人置于家庭之上,而不是为了维持家庭迫使自己待在玛格达莱纳身边。这与中国许多夫妻双方情感破裂却仍旧坚持维系家庭完整的做法截然不同。
2.对家庭的依赖性与独立性
《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韦一航家庭所呈现出的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爱得含蓄内敛。韦一航来自普通的工薪家庭,生活本不富裕。除去在城市生活中的日常支出外,仅凭父母两人的工资,难以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父亲在休息日偷偷去开专车补贴家用,母亲则精打细算过日子,可以为了几块钱的停车费和工作人员“软磨硬泡浪费3分多钟”,也可以“在买菜时狂掐烂菜叶”。为了孩子能够逃出病魔的魔掌,韦父韦母可以摒弃一切困难,在城市中努力地打拼。这是便父母出于本能对孩子的爱,是血缘中自然流露出的。
《红酒烩鸡》中则更多地体现了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独立性。卡特琳娜事业有为,才华横溢,她住在装修豪华的别墅里,家中还有女仆人玛利亚料理家务。她主动提出与亨利合作并表示出自己的追求态度,但同时在工作上又不让私人感情干预自己的工作,要求团队之间相互信任,共同付出,充分凸显出西方独立女性的特点。在对于家庭活动教育和活动的参与上,影片中的两个爸爸都表现得很积极。夏洛特人在国外,卡特琳娜以工作为主,亨利和特里斯坦相互争抢着与玛格达莱纳相处的机会,都希望自己能与女儿待得更久一些,能够更爱女儿一点。亨利每天六点起床给女儿做早饭,送女儿上下学,纵使玛格达莱纳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特里斯坦仍旧深爱着这个可爱的孩子,他告诉女儿自己还是她的爸爸,并说她很幸福,因为她有两个爸爸。两个爸爸虽对玛格达莱纳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他们都没有将女儿当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而是看做独立的、有意识的个体,
3.对子女的“仁”与“爱”
“仁之表现,必然是爱;人若无爱,则不得为仁。”故“仁者爱人“便是“仁”的主要内容。所谓“爱人”,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由此可以看出,“仁”的本质是人的最基本情感,是人对他人施以爱心的本性,超越了血亲的范围。
《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韦一航经检查后被认定具有脑癌复发的可能,噩耗一出,一家人陷入了阴霾之中。回家的路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女性乞讨者敲着车窗向陶慧行乞,那一刻,得知自己的儿子随时可能会死去的母亲崩溃了,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遂含着泪向面前这位拥有健康孩子的柔弱母亲说道:“你孩子生病了吗?他生病了吗?你有胳膊有腿的,就不能好好找份工作,好好去养活他吗?不行吗?”陶慧将心中聚集的所有苦楚都倾泻到了另一位母亲身上,这时的她,是柔弱的。或许,是因为同为母亲,能够理解背后的心酸与苦楚,所以陶慧才会不禁对其怜惜。通过这段剧情,陶慧的“仁”被展现出来。在自身陷入绝望、处于弱者状态时,她能够超越血亲的范围,给予同是弱者的陌生人以“爱”,向其施以援手、慷慨解囊。此外,在马小遠的影响下,韦一航对生活的态度由“丧”转变成积极乐观,对父母更加关心、孝顺。因此,当他看到仅见过两次的老吕只身一人拿着行李在肿瘤医院前痛哭的画面时,“仁爱之心”被唤起,遂以“女儿”的名义为痛失爱女的老吕点了一份牛肉面,希望老吕能够得到慰藉。老吕父女作为整部影片的配角家庭,戏份极少,但却见证了韦一航从自我封闭到广泛爱人的成长过程。
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红酒烩鸡》的主人公亨利措手不及。作为一个自己都在“混”日子的单身男性,突然间却要照顾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并且还得兼顾与卡特琳娜的工作,这一切都催使亨利不得不做出改变。他唯一拿手的好菜红酒烩鸡被玛格达莱纳一口否决,亨利就开始学习做像样的早饭给女儿吃。亨利爱好抽烟,玛格达莱纳看到后对其科普了一系列吸烟的危害,这又使得他开始尝试减少吸烟的次数。亨利虽然没有带过小孩子,但还是以着自己特有的方式教女儿数学,并且狠狠教训了一顿欺负女儿的校园小恶霸们。在这期间,亨利与卡特琳娜的感情也在逐渐升温,虽说二人时有争吵,但还是渐渐地燃起了昔日的爱情之火,故事好像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在发展。但是纸包不住火,卡特琳娜最终发现亨利竟然与别人有着一个亲生女儿,从此备受打击,并停止了与亨利的合作。不光是在情场上,亨利的女儿玛格达莱纳也被特里斯坦接走,亨利又回到了最初一无所有的状态,他失去了工作和爱人,亨利又拿起了烟,落寞的站在学校旁偷看玛格达莱纳。他又去到了酒吧,但曾经的浪子已经不在了,面对前来搭讪的美女,他置之不理,反而看到了先前卡特琳娜的身影。此时的亨利突然顿悟,他明白了自己需要挽回曾经的幸福,挽回自己所爱的人们。
三、中德电影中的家庭伦理差异的溯源
1.思想来源的差异:“天”与“上帝”
儒家伦理思想中以“天”来解释人的本性。“本性”即自然的本性,即天性。换言之,在儒家伦理思想中,需要通过理解“天”道来把握“人道”;需要通过“天人关系”来确定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古语常有“以德配天”的说法,虽然这里的“天”是宇宙的主宰,但当命降至人身上,还是由人自身的道德决定的,可见儒家伦理思想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在这一点上,儒家伦理思想与西方伦理思想有着很大不同。在基督教伦理中,“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是全能之父。上帝创造世界统治世界,拯救世界。它能够脱离世界万物而独立存在,只有信仰他,才能得救。因此,《送你一朵小红花》强调了不畏艰难,与疾病不断的抗争过程;《红酒烩鸡》则表现了,得知女儿的存在虽“毫无预兆”,但还是勇于接受,并一扫平时里的“不着调”,主动承担并扮演好父亲的角色。
2.基本原则的差异:“仁”与“爱”
儒家伦理思想强调“仁”,强调的是作道德主体而存在。“仁”的主要表现为“爱人”,这一点在《论语》中曾多次被提及。如“孝悌也者,可谓仁之本与。” 可见,儒家伦理思想强调道德主体在与人的交往中,要体现出具体而非抽象的爱,要把孝、敬、忠等情感转换为在实际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体验。与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仁”不同,西方的倫理思想则源于基督教伦理中的“爱”,即一种绝对的、无差等的“爱”。西方伦理学强调“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换言之,这种爱能够跨越阶级、民族以及血亲的限制,从而推而广之,甚至可到人与万物之间,即“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因此,我们可以更多的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感受到以“家庭”中心的抗争过程,而在《红酒烩鸡》感受到工作与家庭兼顾后的平衡。
四、结语
伦理思想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人与天、人与神关系的解读,从上述两部电影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电影中的伦理思想文化是根植于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这之中,两者虽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可看出两者的趋同性。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找到中西方伦理文化的结合点,创造两者融合的契机,显得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少恩,孙秀芳,田会轻.仁爱、兼爱与博爱——儒、墨伦理文化与基督教伦理文化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14(05):10-14.
[2]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3]圣经·新约·约翰一书[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
[4]圣经·新约·马太福音[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
* 作者简介:杨佳靓、代祎铭、尹心怡、陈迪(2000-),女,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德跨文化比较研究。
* 本文系2021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德电影中的城市形象及伦理意蕴对比研究”(202110172A012)、辽宁省教育厅2020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文化互鉴视域下中德电影作品中的城市形象及其伦理意蕴探究”(2020JYT18)、大连外国语大学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文化自信语境下德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与研究”(2021GJYB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