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审美文化
2021-02-18黄益萍
摘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建设的核心观念,大学生审美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因此文化自信与大学生审美之间就有了密切的关联。本文以文化自信的角度剖析大学生审美与文化的关联,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在大学生审美中担任的角色。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大学生;审美文化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建设;作为教育工作者,文化建设与教育又成为个人在新时代建设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审美文化的基础,提升我国文化自信需要回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审美文化更应该基于中华传统和经典。
一、文化特点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特点
文化是各大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审美文化既是学校的基本属性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审美文化通过审美活动来发挥应有的功能,并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先进文化发展实际,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时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国家提升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培育优秀人才所肩负的文化使命。中国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拥有几千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且要不断创新先进文化,铸就中国文化的新成就、新辉煌。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指对自身所在的国度或地区文化保持高度的人体和信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现实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早已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发展之中,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当文化自信具备时代性和重要性的时候,也就成为了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审美的文化境域
审美是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的活动,只有广泛深入到文化实践中才能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审美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体性,我国高等教育虽然高速发展,但是能够全面发展的教育对象还是在少数。
(一)审美活动是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
文化展示在审美领域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审美艺术化,一种是审美日常化。审美的日常化也包括了行为方式,即审美活动。从现象上看,审美活动是以感情为媒介,对生活中的文化艺术进行欣赏而展开的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活动,可以看作是对文化的交流活动。审美活动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以各种方式对审美活动发生社会性的审美和社会的存在形式是相适应的,审美活动会随着社会形式而发生演变。
(二)当今大学生审美的文化境域
审美文化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也能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打下基础。对于思想敏锐的科大学生而言,审美文化的培育能使他们在钻研科学之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会到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使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进而塑造出更健康的人格和更高远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在信息化的21世纪,我们国家站起来和富起来的目标就已经实现了,我们还需要强起来。当今中国在世界上任然缺乏话语权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且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对中国的误解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形象。除去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强大,我们还需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所以审美文化越来越能体现其重要作用。挑战与机遇共存的世界格局,审美文化是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推手。
三、新時代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审美文化
对人们而言,美是一种感觉,审美是一种基于美的情感活动,是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作,而审美文化的培育就是让培育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
(一)构建美育教育体系
夯实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环境等阵地资源,把审美教育与学习现有的哲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工业设计、计算机技术等学科联系起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构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美育体系。音乐、美术、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教师发挥专业教学课程特点,讲授音乐美学、各专业美学、环境艺术等美学知识。在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区张贴名人名言、书画作品,开辟艺术橱窗,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美育作用,大力营造美育环境。
(二)营造高品位美育环境
新时代大学生审美文化培育的根本是在学生们的观念、意识培养,特别是事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的转变上。如普及环保知识,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审美培育中内涵丰富的精神资源部分,教化学生们自觉、自律地保护、珍惜自然生态环境。审美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长期处在与自然隔离、与社会分离、与艺术远离的日益机械化的新时代大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从自然的美景、社会的场景、艺术的魅力中获得开阔的心胸和自由洒脱的精神。
(三)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大学生审美文化的培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握好最基本的几个要素,即主体、客体、介体及其相互关系,在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亲和力、人格魅力的感召力、和谐环境的浸染力方面下功夫。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审美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使社会主义审美文化得到充分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5.[4]黄益萍.《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培育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
[5] 贾琳颖.高校美育课程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6.
[6] 金昕.当代高校美育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黄益萍(1980- ),女,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审美研究”(编号:MKS1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