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审计学》一流课程改革研究

2021-02-18黄丽萍武安琪朱苏文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学信息化背景课程改革

黄丽萍 武安琪 朱苏文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的审计学课程,其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老师难教”和“学生难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趣、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学习空洞、审计理论复杂,难以学习理解等。信息化审计教学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发展,其在软硬件方面也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基于此,信息化审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务必要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第一要务,进而适应信息时代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审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引言

审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在学科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审计理论枯燥难懂,而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是审计学课程的重要特点。传统的审计学课程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审计学教学课程改革。

1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现状调查

(1)知识点繁多且太过理论,专有名词、概念太多,教材文字表述难以从字面意思上直接理解,很难在第一时间提起学习兴趣。(2)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设计,单纯字面意思的解说缺乏师生互动,课堂相对比较沉闷,不能引导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3)课堂教学缺乏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资源的运用,课堂上缺乏结合课程知识点的视频资源、案例资源的运用。(4)课程配套资料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习题库、案例库等资料库欠缺,导致学生课后复习除了教材以外,欠缺其他的辅助教学资料,不利于学生课后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进一步的理解消化。(5)课堂时间有限,课堂无法完全听懂,课后没有其他途径复习和重复学习,老师对课堂后的辅导不及时,往往要等到下一堂课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不利于学习的连贯性。

2审计学课程课堂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2018年9月,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要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变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革命”,如何在智能环境下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互联网+教育”模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审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因为其涉及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内部控制等相关课程知识,因此审计学课程的学习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传统的审计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许从未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思考,比如: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怎么运用所学知识?这门课程与之前的专业课程如何有机结合?等等,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高。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基于“雨课堂”平台,阐述如何实现互动式教学,以达到课堂创新。

3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型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其身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想要实现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进行转变,首要任务就是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根据《审计学》课程的学科特质和当前市场对审计人才的需求,确定审计人才的能力维度,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形式组织学生思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促使学生个性化成长。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高校要加强教师信息化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加大对教师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使用MOOC、微课等网络资源进行导学设计,为学生创造不同视角的审计仿真情景,或在课前使用QQ、微信、网络讨论区、小程序等形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从而了解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动机和需求,以此来作为课堂内容设计的依据和方向。

3.2课程思政的融入

古语有云“做事先做人”“为学先为人”。《左传》将立德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首位,说明了德的重要性。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本,相对于“教”掌握知识和技能外,“育”更为重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一直都强调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格塑造和高尚品德形成的黄金时期,需要通过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塑造。为响应思政进课堂的号召,审计学一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案例、教学资源中加入了学生思政内容,时刻将思德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内容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点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客观、公正、诚信,其社会责任十分重大。为了加强学生个人行为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组主要通过在审计风险模型、职业道德、审计目标等知识点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加强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和落地。

3.3创新教学形式

PBL和翻转课堂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极大颠覆,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但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且能够自主进行案例扩展,自行查阅资料文献,课后认真总结反思,从而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仅仅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能动性,甚至会因为课堂灵活的管理方式而无所适从。基于学生学习效果差异化程度较大的情况,任课教师要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特别关注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充分挖掘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降低教学效果差异化程度。

3.4积极构建审计数字化和智能化实践环境

信息技术在高校审计课堂教学的应用,除了需要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所改变,还需要外部的教学环境给予支持。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停留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层次,提供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媒介依然是黑板和投影仪,根本无法满足教师想要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想法。高校要优化审计实践环境,建立智能化虚拟实验室。《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当前人才市场的竞争程度,无论是企业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学生如果在毕业时可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将大大增加就业优势。因此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审计工作场景,使用仿真审计操作软件,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对审计工作的真实感知,体会实务工作的人际沟通、审计程序、风险防范甚至是审计失败,从而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变为实践能力。对于高校而言,积极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实践环境不仅仅是针对审计课堂教学转型,也是在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科与信息化进行融合,符合教育发展趋势。

结束语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实施基地。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基础,而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高低。各大高校只有真正做好课程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根基,才可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琼.企业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商讯,2021(04):23-24.

[2]孙洪杰.信息化教学行为改进与审计学教学质量关系研究[J].內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4):48-51.

[3]李榕榕.审计风险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商讯,2019(25):185.

[4]李玫莹.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措施分析[J].智富时代,2019(03):68.

[5]肖开银.刍议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化审计:机遇、挑战与路径[J].经贸实践,2018(14):122.

猜你喜欢

审计学信息化背景课程改革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