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的锈蚀与防护”一课中“LCRL”模式的运用

2021-02-18戴爱国

化学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发展性深刻性集体备课

戴爱国

摘要:化学教学如何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化学思想,文章以一次“铁的锈蚀与防护”的集体备课过程为例,展示了“LCRL”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LCRL”模式;集体备课;深刻性;发展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12-0012-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12.003

学校张老师将要到市里参加化学青优课的评比,我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召集人全程参与了化学教研组“铁的锈蚀与防护”这一节内容的集体备课活动。参加全市的青优课评比,教学设计上要“创新”,教学过程中要“出彩”,体现新课程理念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LCRL”(life-chemistry-reason-life)模式(“生活——化学——理性——生活”化学教学模式)是在学习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化学知识,在学习中提炼化学思想,在实践中升华化学理念,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化学思想[1]。化学教研组的成员围绕这一模式在“铁的锈蚀与防护”这一节课中的运用,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又深刻的研讨。

一、研讨在教学过程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在教学程序设计环节的讨论中,年轻的陆老师首先提出了情景引入的方法:从“寻找”铁的锈蚀(课前收集身边的生锈物品);“感受”铁的锈蚀(课上使用“暖宝宝”贴);“实验”铁的锈蚀(课前做“铁生锈”家庭小实验)三个活动引出“铁锈蚀条件的探究”。三个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创设的真实情景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陆老师的提议激发了大家的兴趣,我想起了曾经观摩过的一节同课题的省优课,该课以一个“小铁钉旅行记”的童话故事为主线,将铁锈蚀的条件、铁锈蚀的防护知识巧妙地贯穿于“小铁钉”生病、看病、治病的一系列故事中。于是我提出以“一个小铁钉的申诉”法治题材的故事为本节课的主线,主要案情:嫌疑人“小铁钉”因为生锈被单位辞退了,被冤枉的“小铁钉”走上了上访的道路,后来通过法律的手段恢复了清白。通过案情的分析(铁锈蚀条件的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如何除去铁锈),最后警示世人(如何防锈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体验化学的有趣,有用。

受到讨论的启发,张老师提出:在“一个小铁钉的申诉”的教学主线上,分别设计“破案现场”和“模拟法庭”两个活动。在“破案现场”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小铁钉”生锈是哪些因素影响的?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再现“锈蚀现场”,得出结论?在“模拟法庭”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小铁钉”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在什么环境中锈蚀的速度会更快?如何避免生锈?在这些模拟活动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与新的化学知识产生了共鸣,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学习,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在活动中学以致用。

化学教研组成员的思维风暴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备课内容转入在教学工程中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的设计中。

二、研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

按照一般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和“铁锈蚀的防护”的教学,同组的孙老师提出了修改的建议:一是铁锈蚀的条件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铁只要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就能生锈”结论的肤浅理解上,应该在“‘实验’铁的锈蚀”环节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实验操作的严谨。二是“铁的锈蚀”与“铁锈蚀的防护”是两个对立的过程,应启发学生思考“氧气和水同时具备”“隔绝氧气或水”两原理的不同运用。三是还应以“铁”为基础引申对其他金属锈蚀条件的思考,同时还需增加金属资源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的探讨。

大家一致赞同孙老师的想法。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学生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深度的思维积极性,就应该摒除哪些表面的、简单的,验证性的“假探究”。

在此基础上大家明确了本课的教学框架(见图1)。同时设计了“铁锈蚀的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探讨了引导本节课化学知识的理性化与应用的途径策略。

陆老师兴奋地提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学——理性——生活”化学教学模式运用,学生通过“生活”,再现“化学知识”,再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理性思考,获得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化学的学习重点还应该体现在生活应用上,本节课还可以增设“身边的自行车是如何防锈蚀的?”“我为校园的金属防锈提建议”“我为校园除锈做贡献”等等一些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去经历生活的一切,学会去生活,学会去创造。

陆老师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大家一致称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备课聚焦智慧,深度研修,在相互对话、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中,不断锤炼自身的师德与师能。

三、研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张老师趁热打铁地提出了本节课的主题:辩证地认识金属的锈蚀与防护。在“模拟法庭”环节可以增加“小铁钉”的最后申诉:铁的锈蚀既有不利的一面(导致金属资源的浪费),也有有利的一面(通过铁锈蚀的氧化反应发热,可以用于“暖宝宝”;利用铁锈蚀同时与氧气和水作用,可以做“双吸剂”等等)。进一步地启发学生如何利用辩证法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原理、技能服务于今后的生产、生活,从而明白:正确地认识、使用化学,才能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

激烈的研讨过程让我看到了一群致力于化学知识宣讲的传播者,一群用心教学、深度思考的化学人。

四、关于本次集体备课的思考

“LCRL”化学教学模式在本节课的实施过程中,能充分体现以下几点:一是有意思。化学除了有趣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还有有趣的应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身边的化学,激发探究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二是有深度。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有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锻炼了能力,释放了情感体验,才能让他们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三是有生成性。一个生成性的开放的课堂不是预先设计好的,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生活气息浓厚、知识很实用的课堂注定能贴近学生生活,能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智慧。四是有效率。在“生活—化学—理性—生活”的闭环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可操作性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大家都有事干,都有发言的机会,也都有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效知识的掌握也更深刻、更全面。

“LCRL”化学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2]见图2。

“LCRL”化学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化学新课程理念,该教学模式以“生活—化学—理性—生活”为主线,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最终使知识的传授更具有深刻性,学生的成长更具有发展性。“深刻性”体现在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结果上,如果教师满足于僵硬地“形而上学”的知识讲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肤浅的理解和机械的识记,也注定获取的知识是浅显的、表面的,也是容易遗忘的。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化学开始,在师生共同的合作探究中收获化学学习方法与乐趣,其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是愉悦的、紧张的,也是最深刻的。“发展性”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个人的成长上,课堂教学要体现“举一反三”,知识是相连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学习的规律和知识间的联系,将会对他今后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课堂教学中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化學学习不是为了应付中考多解几道化学题,化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是每一个学化学的人可持续地发展!“生活——化学——理性——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呈现着化学的神奇与变幻莫测,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真正感受到化学的“有用”“有趣”,感受到化学带给他们在成长中、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发展性深刻性集体备课
让经典不再遥远
浅析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基于中韩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韩国语课程学业成就发展性评价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让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绽放绚丽之花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