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草莓、马铃薯蚜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2021-02-17万莉,赵霞
万 莉,赵 霞
(四川省农药检定所,四川 成都 610045)
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发现于生物发酵产品,为丙烯类(pyropenes)化合物,能有效防治刺吸式和吮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粉蚧和叶蝉等,具有速效、高效、持效期长等特点,且毒性很低[1-2]。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干扰靶标昆虫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的调控,导致昆虫对重力、平衡、声音、位置和运动等失去感应,丧失协调性和方向感,进而不能取食,最终饥饿而亡[3]。近年,含有该效成分的农药产品在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国家相继获得上市批准,2019年,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在我国获得登记批准[3-4]。
蚜虫(Aphidoidea)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严重[5-6]。蚜虫不仅刺吸农作物汁液或释放有毒物质,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及生长发育,同时通过分泌蜜露覆盖植物表面,导致霉菌滋生,降低光合作用以及传播病毒,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5-7]。蚜虫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周期短、年世代数多,加之对其防治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导致蚜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新烟碱、大环内脂双糖等多种类型的杀虫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5、8]。双丙环虫酯属于弦振器官香草素受体亚家族通道调节剂,拥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与常规杀虫剂作用机理不同,无交互抗性[3]。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于已在国内登记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蚜虫和烟粉虱[4],但尚未获得防治草莓蚜虫和马铃薯蚜虫的登记批准。为了明确该药剂对草莓蚜虫和马铃薯蚜虫的防治效果,于2021年开展了相关的田间防效研究,以期为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的科学用药和农药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试验在四川省青神县进行。试验地棕灰色半沙泥土,pH值5.5,有机质含量1.8%左右,肥力水平中等。草莓品种为巧克力,2020年3月16日育苗,10月13日移栽,约6 600株/667m2,施药时开花结果期,前作水稻;马铃薯品种为荷兰15,2021年1月26日栽种,种植密度约8 800株/667m2,施药时薯块膨大期,前作黄瓜。
防治对象为蚜虫,草莓蚜虫以棉蚜[AphisgossypiiGlove]为主,马铃薯蚜虫以长管蚜[Macrosiphoneuphorbiae]为主。施药时蚜虫发生期。
1.2 试验药剂
1.2.1 供试药剂 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1.2.2 对照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1.3 试验处理及方法 供试药剂设3个浓度梯度及对照药剂、清水对照进行试验。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草莓蚜虫用药量为7.5、9.75、12g a.i/hm2,防治马铃薯蚜虫用药量为7.5、10、12.5g a.i/hm2。每个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20m2,随机排列,设保护行。蚜虫发生期叶面喷雾1次。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使用PB-16型喷雾器喷雾,喷雾压力0.2~0.4Mpa,喷孔直径1mm,流量920mL/min,经校正误差在<10%,清水对照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期间天气晴好。
1.4 结果调查 施药前调查虫量基数,药后1、3、7、14d各调查1次虫量。参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9]计算平均数及防效。试验结果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7.05版)处理,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方差分析。
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标记2株作物,共计10株,调查整株蚜量。草莓蚜虫药前蚜量≥500头,马铃薯蚜虫药前蚜量≥1000头。
式中:CK0:清水对照区药前虫量;CK1:清水对照区药后虫量;PT0:药剂处理区药前虫量;PT1:药剂处理区药后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草莓蚜虫的田间防效 (表1)试验地草莓蚜虫发生中等偏重,清水对照区虫量上升较快,药后14d蚜量是药前的3倍。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草莓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随剂量增加而提高,药后1d防效在<80%,效果略低;药后3d防效显著上升,为84.3%~93.2%,速效性较好;药后7d防效95%左右,虫量在<119.8头/10株,远低于清水对照虫量1 476.3头/10株,有效控制了草莓蚜虫的危害;药后14d蚜量是清水对照区的1/10左右,防效可达90%~95%,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以药后7d防效统计数据作方差分析,供试药剂9.75g a.i/hm2与7.5、12g a.i/hm2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相比,供试药剂各剂量显著高于其防效。
表1 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草莓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四川青神)头/10株
2.2 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马铃薯蚜虫的田间防效 (表2)试验地马铃薯蚜虫中等发生,清水对照区蚜量不断增加。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马铃薯蚜虫效果较好,防效与使用剂量呈正相关。药后1、3d防效分别为62.9%~76.3%、78.1%~89.1%,速效性较好,效果初显;药后7d防效为89.5%~95.5%,虫量是清水对照虫量的1/10,有效控制了马铃薯蚜虫发生,效果理想;药后14d,平均虫量在215.3头/10株以下,远低于清水对照1 548.8头/10株,防效保持在84%~92%,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以药后7d防效统计数据作方差分析,供试药剂10g a.i/hm2与7.5、12.5g a.i/hm2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相比,与其防效相当。
表2 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马铃薯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四川青神)头/10株
3 结论与讨论
蚜虫是草莓和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的害虫,其发生量大,危害周期长,发生严重时能造成重大损失[10-11]。蚜虫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天敌防治等,实际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药剂[6、12-13],由此造成用药剂量较高,蚜虫抗性发展较快,抗性水平不断增加[5]。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优良杀虫剂,用于防治草莓蚜虫和马铃薯蚜虫效果显著,施药后明显压低了蚜量,控制了其危害,且植株长势良好,未观察到药害症状。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相比,防效相当或优。
双丙环虫酯施药后数小时内即能使昆虫停止取食,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效,且其用量低,持效期长,安全间隔期短,对昆虫天敌和传粉昆虫等有益节肢动物的影响小,同时可降低因昆虫介体传播的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2-3]。同时,该药剂还具有优秀的叶片渗透能力,耐雨水冲刷,既可叶面处理,也可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2-3、14]。双丙环虫酯可通过多种路线进行合成,通过与不同或相似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复配[3],可发挥协同作用,减缓抗性风险,有效减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负担,适用于害虫抗性管理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综合试验结果,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用于防治草莓、马铃薯蚜虫表现良好的防效,药后7d平均蚜量在10头/株左右,可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施用方法为,在蚜虫发生期施药1次,防治草莓蚜虫推荐7.5~12g a.i./hm2,防治马铃薯蚜虫推荐7.5~12.5g a.i./hm2,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滴水为度。生产实践中应因地制宜,结合栽培管理及综合防治,兼顾防治效益和抗性治理,掌握防治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提高蚜虫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