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一绿,童真童趣
2021-02-16胡晓凤
胡晓凤
幼儿阶段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快速感知世界、认知世界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教学应当全面先进。幼儿园是中国非遗艺术传承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初步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以下简称“非遗艺术”),沉浸式体验非遗艺术所带来的魅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深印象并有效地传承与发展。非遗艺术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幼儿时期种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有效地传播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强化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感情。融合是指将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经过提炼、筛选、择优,遵循幼儿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将幼儿园的课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相结合,有效为幼儿打下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幼儿园阶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幼儿园阶段的课程模式主要以综合教育管理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之上加入教育活动等内容,从幼儿阶段不断渗透、熏陶,将非遗文化不断融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这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
一、在孩子们心中刻下蓝色的传承
(一)将安溪蓝印花布的文化加入教育之中
安溪蓝印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始于宋代发展于明清时期。最初的染料用的是蓝草,用于染印葛布、焦布、麻布、棉布等。据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安溪县志》载:“蓝靛,即所谓采蓝。有大蓝、小蓝;俗名菁。以蓝草滩水数日,去稿。投灰以收其色,用于染丝。”这段工艺记载充分说明安溪人在很早以前就已掌握印染技术。
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复杂多样,其主色调以蓝白为主,在技法上强调色彩的明暗对比,善于运用色块的大小和虚实的结合表达意境。这种以某个色调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幼儿对于色彩的基础认识。在实施方面,可以将蓝印花布安置在校园的各处,比如,门帘采用蓝印花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纹样方面,蓝印花布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然之美,纹样多以花草为主,婀娜生动,造型饱满华美。其排列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有散点排列法、四方连续排列法,对称排列法等,构思巧妙,寓意深厚。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将简单的纹样让幼儿进行模仿和创新,还能开辟具有独特魅力的美术课程。
除此之外,其纹样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加入吉祥祝福的寓意,如“凤穿牡丹”“鹿鹤长春”等作品,充分表达了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幼儿园教师可以将这些具有美好喻义的典籍故事整理成册,通过学校的儿童故事会与老师家长和幼儿分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扬光大。
(二)非遗艺术在幼儿园传承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非常的重要,师资水平决定着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幼儿教师也要不断学习非遗知识,学习了解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充分感知非遗文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在不断进步中提升专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结合,比如:用蓝印花布的工艺制作茶具的包装,将茶叶的纹理运用在蓝印花布的纹样设计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结合和创新,力求更好地发展非遗艺术。
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
(一)茶叶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说起茶叶的发展,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茶叶始于神农,兴于唐宋,在唐代已有诗歌记载关于茶叶的内容。在安溪几乎是有山便有茶,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非遗艺术之一。我们要积极倡导传统制作工艺的回归,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中国文化的精髓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二)乌龙茶的制作技艺与幼儿教学的结合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铁观音”既是茶的名称,也是树的品种,属于半发酵茶,其香味馥郁醇浓,因此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除此之外,铁观音还具有抗衰老、减肥健美、防止动脉硬化、清热降火等功效。如何让幼儿了解并参与制茶过程中,是接下来所要探讨的重点。
首先学习制茶,要先和幼儿讲清楚制作铁观音的八个步骤,由于制茶技术烦琐,有些步骤并不适合幼儿独自操作,因此可以开设家长课堂,以家庭为单位,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制作。
1.联合社区搭建青房
青房是采摘完茶叶后,便于存放新鲜茶叶的地方,这就要求青房的位置离茶园较近,且既能密封又能透气,方便后续的加工。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合作,搭建专业青房进行实地模拟,将青房改为教育基地,展出制茶的方法和制茶的图片,将制茶过程展现给更多的人。
2.温室大棚模拟茶叶的种植和采摘
茶叶的采摘分为机械采摘和人工采摘,采摘标准分为一芽三叶、一芽两叶中开面。安溪的春茶一般在立夏前开始采摘。可以在青房外设置专门的温室大棚,模拟茶园的温度和土壤,在前期组织幼儿进行播种,方便后期采摘实验的进行。尽可能地让幼儿进行沉浸式的采摘体验。考虑到幼儿的能力,这一步骤非常适合幼儿来进行,所以在前期要对幼儿进行知识讲解,明确采摘的标准,方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3.晒青
晒青是将刚采摘好的新鲜茶叶放在带有白布的水泥板上,利用阳光照射使新鲜叶子蒸发掉一部分水分,一般在30~50分钟左右最适宜。可以成立互助小组,一部分幼儿寻找场地铺设白布,另一部分幼儿晾晒采摘的茶叶,这样不但有利于幼儿体验制茶步骤,更有利于提升团队合作的精神。
4.摇青
摇青是为了促进鲜叶水分的蒸发,让叶子边缘受损而氧化,其方法也分为手工摇青和机械摇青。这一步是使做出的茶叶味道纯正。在幼儿园教学时,可以采用家长和幼儿互动的模式,将亲子制作过程录制成合集。
5.杀青
杀青是利用高温破坏新鲜叶子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茶多酚等促氧化,去除叶片中新鲜的水分,方便后期的捻形。这一步骤的难度比较大,对于温度的控制比较严格,幼儿园可以利用机器,协助幼儿进行。
6.揉捻
揉捻的原则是“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揉捻后一定要注意将茶叶摊开,便于透气。亲子协作,家长将茶叶进行揉捻,幼儿进行摊开透气工作。
7.初包揉與初烘
将茶叶放在小布袋里包揉,使茶叶形成茶球,去除多余水分,一般包揉2~3遍,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茶叶烘得过于干燥,以免造成许多碎茶。这一步骤相对简单,可以让幼儿独立完成。因为制茶步骤繁多,对幼儿的教育应多采用潜移默化的教学,在幼儿成长阶段就树立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才能让幼儿在以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8.干燥
干燥是制作茶叶的最后一步,使用“文火慢烘”提高茶叶的香气,将温度控制在65~75摄氏度之间,烘干速度要快,这样烘出来的茶叶香气极高,茶汤金黄。完成这一步骤之后,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参加品鉴茶艺分享会,将大家制成的茶进行分享,有利于培养幼儿树立分享意识。制茶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体会制茶工艺,还要让幼儿学有所成,学有所懂。
三、总结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非遗传承必须要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地融入国民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并要“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外,还应当组织学生走出去,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幼儿心里种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这还要求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相互配合,多组织家庭旅游或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春游、秋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域作为旅游学习的重点目的地,让幼儿可以在游览的同时,切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刻认识到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