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效
2021-02-16朱旗凯
朱旗凯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中,非常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实施“1+X”式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需要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合理设置阅读主题,科学整合阅读文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提高“1+X”模式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它对学生感悟文字能力、理解文章能力、领悟情感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方式展开了研究,阅读作为一种语言的理解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体会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提升对语言美感的鉴赏能力。于是,群文阅读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脱颖而出。
一、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群”有两个含义,“一组”课文,“一群”学生,即如何帮助一群学生在合作中领悟一组主题文章的阅读。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这段话确立了“1+X”的地位。
二、群文阅读的现状
很大程度上,群文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生活的常态,而且群文阅读契合了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期待。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阅读项下规定,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它特别强调要重视和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培养阅读习惯。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教材中单篇课文的容量是有限的,而群文阅读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广泛的阅读素材。
三、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正确选择阅读篇目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择什么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位与阅读教育理念。因此,把哪些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
首先以小学生阅读视角为依据进行组合。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继续读下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因此,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其次要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为了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笔者引用了学生所学过的《难忘的泼水节》《朱德的扁担》等文章,勾起学生对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还將传统革命教育作为主题,选择《董存瑞》《少年英雄王二小》《小兵张嘎》等文章,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同时,让“红色精神”深植孩子的内心深处。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文章中的情节,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课后通过主题班会、绘制手抄报等形式,升华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收获。
2.启思启疑促阅读
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加大力度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困惑和疑问,引发求知欲,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层层递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阅读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为独立阅读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整合文章精练化,提出共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中,笔者主抓关键问题“大自然的指南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质疑“为什么树木南稠北稀?”“为什么沟渠里的积雪融化速度北快南慢?”由此扩展引导太阳的方向,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孩子们在热烈的讨论中不仅解决了疑惑,更全面提升了阅读能力。在《太空生活趣事多》中,学生就能联系前文“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提炼文章关键信息做出合理推断。在此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大自然中的美食》《生物的“睡眠”》《地球是我家》等一系列语文味道的科普文章。
通过“1+X”的模式,将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改变了语文教学“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出现了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定期拓展”的递进式语文教学局面,这不仅丰富完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