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1-02-16王振花周斌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乡村振兴

王振花 周斌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农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逐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有效融合,即新型现代农业。目前,现代农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单一化、农民群体科技观念薄弱、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及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现代农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因此,要调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加强示范推广、提升农民科技理念,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44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首次共同进入战略规划。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并提,并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同年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愿景及实践路径。这标志着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知实现了从“为何发展”到“如何发展”的跨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要求启动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系列措施彰显了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新的起点,致力于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现代农业的创新与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如何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1 现状及困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发展迎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农业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涌现了一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如新型“智慧果园”“智慧水产”等一系列智能产业,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示范,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新的农业发展领域,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1]。但与此同时,“智慧果园”等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仍面临较多问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1.1 农业经营模式单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效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为主的问题,未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及时进行创新改变,且大都依赖于人力来完成农业的生产加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农业以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为主,即满足自身经济需求而进行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大都崇尚独立生产,独立经营,以自身生产能力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农业及农产品产入产出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力,无法实现农民人人参与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局面。因此,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利于农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致使整个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影响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1.2 农民群体意识淡薄,科技观念滞后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性是农业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尚且不足,观念较为滞后[2]。目前,大部分的农民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政策性盲从等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尚浅,整体思维观念仍停留于对传统农业的认识,对于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智能化信息普及较广,但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的接收和掌握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都缺少对其深入的剖析和使用,即面临现代农业科技无效使用、现代农业科技未使用等问题,形成产业技术的浪费,阻碍了农村农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致使当前农村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不利于农村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3]。

1.3 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倾向于技术性的发展,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有农业的结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目前,大部分农村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匮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大都地处偏僻,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实力较弱,相关农业技术性人才更加倾向于城市的发展,不愿投身基层,少部分投身农村实践的人才存在转移性问题,即停留时间短且转移速度快,这给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4]。农村现存的现代农业机械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维护和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闲置和浪费[5]。因此,农村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供应不足是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给农村现代化农业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整体上延缓了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1.4 现代化程度低,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要靠互联网技术,还要依靠现代农业机械的支撑,现代农业机械的更新和使用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村地域特殊,现代化水平整体较低,现代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力度小,农村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人力或简式农业机械,现代农业机械的配置率和使用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致使大部分农村存在少有或没有现代农业机械的现状,未能及时为现代化农业的普及和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水电等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关现代农业机械未能正常投入使用,资源浪费情况比较突出[6]。因此,加大现代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加强现代农业机械的引进和维护对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路径选择

2.1 调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现代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有效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在现代科技引领下,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科技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巨大便利。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须统筹规划,对乡村产业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区域化管理,根据各个领域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乡村农业发展实际的方案,科学规划和领导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1)立足当前农村农业发展实际,调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的普及和发展[7];2)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将传统的家庭式小农产业集中起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3)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转型;4)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投入与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的经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省人力、财力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8]。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科技创新与现代新型农业有效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2.2 加强示范推广,提升农民科技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发挥农民主体性是促进乡村农业资源有力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乡村农业不断在时代中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利用现代农业信息资源优势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9]。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只有不断更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才能引领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须明确科技事业的定位,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现代技术发展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

1)加强地区农业特色示范推广。向农民群体普及现代农业常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提升农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客观认识。对于现有的现代农业机械,通过系统完整的理论学习,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使用方案,因地制宜地将现代农业机械应用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中[10]。3)对于尚未配置较先进的现代农业机械的地区,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联合培养与宣传,并在必要时举办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农民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实现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2.3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性人才的支撑。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相关技术性人才供应不足,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由于农村地域的特殊性,要加大地方政策性倾斜,完善相关福利政策,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吸引和鼓励广大青年人才积极投身农村建设与发展。2)对于农村现有的技术性人才给予政策性红利,以防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3)除了不断引进技术性人才,人才的培养也是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11],要积极开展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加强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构建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整体科学素养,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人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2.4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供应和配置上,农村的基础设施同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仍处于弱势地位。1)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技术发展不断走向智能化,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然而,目前农村现代智能化农业机械缺乏,对农村农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大现代农业机械的补贴和投入力度,给农村农业发展匹配相应的基础设施。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相关管理和维护的补助,及时对现代农业机械潜在的隐患进行维修和养护,降低现代农业机械的磨损;对于位置偏远的农村地域,给予丰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提高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有效融合,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的现代化转型[12]。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农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广泛的领域大都集中于较为发达的县城地区,在广大偏僻农村尚未普及。因此,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须明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體分析,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村区域,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对于乡村自身发展方面,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努力创建更加切合农民发展实际、符合具体乡村发展实际的基层人才结构,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明,张丽慧,黄晓财,等.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平台设计与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21,42(4):43-47.

[2] 饶晓燕,吴建伟,李春朋,等.智慧苹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6):59-66.

[3] 崔冬冬,王晓芳,李晨,等.山东省智慧果业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果树,2021(6):71-76.

[4] 刘吉敏,覃泽林,方辉,等.广西智慧柑桔技术构成与发展建议[J].中国南方果树,2021,50(3):180-184.

[5] 张伟.智慧农业农村的构建:兼论智能电表在果园中的应用[J].中国果树,2021(4):115.

[6] 王莲花,李侃,山红梅.小规模智慧果园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2021,11(3):55-61.

[7] 于辉,刘现武.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10):10-14.

[8] 钟曼丽,杨宝强.再造与重构:基于乡村价值与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9.

[9] 杜志雄.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辨析、问题挑战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1-10.

[10] 司伟.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11-19.

[11] 刘俊显,罗贵榕.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和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21(9):9-11.

[12] 刘衡,朱铁辉,辛岭.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和驱动因素[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6):982-995.

收稿日期:2021-11-1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基于绿色价值的陕西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反贫困机制研究”(SX—224)。

作者简介:王振花(1996—),女,陕西商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为通信作者,E-mail:Zhoub@xust.edu.cn。

猜你喜欢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乡村振兴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