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兰溪青年学生语言变异研究

2021-02-14徐梦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老派兰溪韵母

徐梦菲

(湖州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1 调查地点与研究方法

1.1 兰溪市人文地理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东西长67.5 公里,南北宽38.5 公里,总面积1 313 平方公里,下辖六个街道、七个镇、三个乡。2018年末,兰溪市拥有户籍人口488.97 万人,其中市区98.85 万人。居民多数属汉族,次为畲族,尚有人口很少的苗、回、蒙、满、彝、藏、高山、布依、赫哲、达斡尔等族。兰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小上海”之称。市境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兰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夏季高温,冬春寒潮,梅雨伏旱显著。优越的气候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梅雨伏旱极易形成水灾和旱灾。

兰溪市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自唐咸亨五年建县,迄今已有1 340 余年。三国吴在此设三河戊。唐咸亨五年建县,因兰江古称兰溪,故名兰溪县。元代元贞元年升为兰溪州,属行省婺州路。明洪武三年复为县。民国三年废府设金华道,道尹居兰溪。1933年设兰溪为实验县,翌年又设兰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撤实验县复为普通县,兰溪区改称第四专区。1949年5月6日兰溪解放,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11月划城区置兰溪市,翌年又撤市并入县,并改兰溪为兰溪。1985年5月,撤销兰溪县,设立兰溪市。溪以兰名,邑以溪名。

兰溪山灵水秀,风光旖旎,既具历史古韵,又多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是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的聚居地。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兰溪方言属吴语金衢片,保留了浊音和入声。兰溪市区中的人们用兰溪话交流,也可用兰溪话与部分周围的县、市交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我们参考了大量文献,如徐通锵《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2]、赵则玲《浙江兰溪方言音系》[3],为确定兰溪方言声韵调的整体面貌、 分析兰溪方言的新老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在设计调查表格时,参考了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4]、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5]。

1.2.2 田野调查法

为研究兰溪青年学生的语音变异情况,我们深入兰溪本地的兰江街道和云山街道,进行兰溪方言的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语料。我们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老年男性(以下简称“老男”)、老年女性(以下简称“老女”)、男性青年学生(以下简称“青男”)、女性青年学生(以下简称“青女”)4 名发音人,用专门的录音软件录下他们的声韵调及单字发音,并用国际音标记音,为之后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1.2.3 统计法

我们基于调查得到的4 008 条语料,以老年男性和青年男性的发音为主,同时参考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的发音,统计总结出老派兰溪方言的音系以及兰溪青年学生的音系。

1.2.4 对比分析法

我们将老派兰溪方言的音系与兰溪青年学生的音系做对比,分析老派兰溪方言和兰溪青年学生在语音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

1.3 发音人介绍

文章选取的发音人皆为兰溪城里人,只会说兰溪话和普通话,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老派是土生土长的兰溪人,家庭语言环境单一,父母、配偶均为本地人,日常交际中使用兰溪话。青年学生是土生土长的兰溪人,家庭语言环境单一,父母是本地人,日常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和兰溪话。

4 名发音人的具体信息详见表1。

表1 发音人介绍

2 老派兰溪方言音系

2.1 声母

老派兰溪方言共有25 个声母(含零声母),列举如图1 所示。

图1 老派兰溪方言共有25 个声母(含零声母)

2.2 韵母

老派兰溪方言共有37 个韵母(含自成音节的m、n),列举如图2 所示。

图2 老派兰溪方言的37 个韵母(含自成音节的m 、n)

2.3 声调

老派兰溪方言共有7 个声调。列举如图3 所示。

图3 老派兰溪方言共有7 个声调

3 兰溪青年学生音系

3.1 声母

兰溪青年学生的音系中共有声母24 个(含零声母),列举如图4 所示。

图4 兰溪青年学生的24 个声母(含零声母)

3.2 韵母

兰溪青年学生的音系中共有41 个韵母(含自成音节n、m),列举如图5 所示。

图5 兰溪青年学生的41 个韵母(含零声母)

3.3 声调

兰溪青年学生的音系中共有声调7 个。列举如图6 所示。

图6 兰溪青年学生的7 个声调(含零声母)

4 兰溪青年学生语音变异情况

4.1 声母的变异

4.1.1 浊音清化

浊音清化主要表现在从母字上,老派读为声母[z],青年学生读为声母[s]。例如,古从母一等字“贼、坐”,老派读为[zə34][zuɣ445],青年学生读为[sə34][suo44]。古从母三等字“全、字”,老派读为[zie334][zɿ45],青年学生读为[tɕye334][sɿ35]。

4.1.2 不分尖团

老派兰溪方言分尖团,而青年学生不分。老派读精组字和见晓组字时,在今细音前有分别,例如,将古精母三等字“酒”读为[tsiəɯ445],古见母三等字“九”读为[tɕiəɯ44]。而青年学生读精组字和见晓组字时,在今细音前没有分别,例如将古精母三等字“酒”读为[tɕiəɯ445],古见母三等字“九”读为[tɕiəɯ44]。

4.1.3 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系统的层次。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白读是当地语原有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文读是外来的、借助文字教育或戏曲传习而传承的通用书面语形式[6]。在调查了大量单字后,我们发现老派发音时使用的多数是白读音,而青年学生发音时有一些转向了文读音,详见表2。

表2 新老派声母文白异读差异表

4.2 韵母的变异

4.2.1 数量增减

老派兰溪方言共有37 个韵母。兰溪青年学生的音系中共有41 个韵母,新增了个7 韵母,分别是,ei、uei、uo、ian、e、uə、i、yε,减少了3 个韵母,分别是e、ue、uo。

4.2.2 读音差异

(1)[e]-[ei]。蟹摄开口一等字、蟹摄合口一等字、止摄开口三等字、 止摄合口三等字在老派兰溪方言中读为韵母[e],而青年学生全都读为韵母[ei]。例如,古透母蟹摄开口一等字“胎”,老派读为[the334],青年学生读为[thei334]。

(2)[ue]-[uei]。蟹摄合口一等字、蟹摄合口三等字、蟹摄合口四等字、止摄合口三等字凡老派读为韵母[ue],青年学生大部分读为韵母[uei]。例如,古见母止摄合口三等字“规”,老派读为[gue334],青年学生读为[guei334]。

(3)[uɣ]-[uo]。果摄开口一等字、果摄合口一等字、遇摄合口一等字、遇摄合口三等字凡老派读为韵母[uɣ],青年学生变读为[uo]。例如,古端母果摄开口一等字 “多”,老派读为[tuɣ445],青年学生读为[tuo44]。

(5)[ie]-[ian]。咸摄开口二等字、咸摄开口三等字、山摄开口二等字、山摄开口三等字、山摄开口四等字、山摄合口四等字凡老派读为[ie],青年学生变读为[ian]。例如古见母咸摄开口二等字“减”,老派读为[tɕie445],青年学生读为[tɕian44]。

4.2.3 入声减弱

老派在发音时,依旧保留了兰溪方言的入声韵,而青年学生在发音时,入声普遍减弱,有个别入声甚至消失。例如咸摄开口二等初母字“插”,老派读为[tshua34],青年学生读为[tshua 34]。咸摄开口二等影母字“鸭”,老派读为ua34],青年学生读为[Óua 34]。山摄开口三等明母字“灭”,老派读为[mie34],青年学生读为[mie34]。山摄开口四等滂母字“憋”,老派读为[pie12],青年学生读为[pie12]。

4.2.4 文白异读

在调查了大量单字后,同样,我们发现老派发音时选择使用的更多是白读音,而青年学生发音时选择使用的更多是文读音,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3 新老派韵母文白异读差异表

4.3 声调的变异

总体来说,老派和青年学生的声调差异不大,仅是在上声和阴去的调值上存在差异。老派上声的调值为445,青年学生的上声调值为44,老派阴去的调值为45,青年学生阴去的调值为35。

4.4 声韵配合的变异

青年学生的声母l 可以和y 相拼,例如吕[ly445],老派声母l 只能和i、ɔ、uɣ 等韵母相拼,例如梨[li21]、老[lɔ445]、锣[lɣo21]。

5 语音变异原因及发展趋势

5.1 兰溪青年学生语音变异原因

青年学生的语音变异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普通话的影响和语言使用者的态度。

5.1.1 语言的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一方面,说话人需要传达清楚自己的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说话人要尽可能地避开复杂的发音,做到省力。“交际的需要和人类的记忆与发声的惰性永远处于矛盾状态,语言的经济原则就是在这种矛盾的需求中寻求平衡。”[7]兰溪方言语音的变异也遵循着语言的经济原则,由发音较吃力的音渐渐发展为发音较容易的音。

比如,青年学生的大部分入声相对于老派来说减弱了很多,甚至有些喉塞音已经消失,这是由于喉塞音的发音方法是闭塞,通过阻碍空气在声腔流动来发音,这是较为吃力的发音方式,在青年学生的语音中已经渐渐消失。

5.1.2 普通话的影响

普通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兰溪青年学生的声母、韵母、声调都向普通话靠拢,并逐渐向普通话趋同,这是语言接触导致的语言变异。“所谓语言接触是指特定的语言个体或语言社团同时熟悉并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语言接触常常(但并非必然)导致语言发生演变”[8]。兰溪的青年学生同时使用普通话和兰溪话进行交际,导致兰溪话在与普通话的长期接触中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而产生了变异。此外,青年学生是对语言反应极快的群体,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语言发展变化的趋势。

在声母方面,由于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古疑母字“义、艺、蚁”老派读为[ni45][ni45][ni445],而青年学生读为靠近普通话的零声母字并且青年学生语音中还有不少字的声母读音都因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例如,“借” 老派读为[tsɿ24],青年学生读为[tɕia24],“西”老派读为[sɿ334],青年学生读为[ɕi334]。

在韵母方面,青年学生许多韵母的读音因向普通话靠拢而发生变化。例如,韵母[e]向韵母[ei]转变,韵母[ue]向韵母[uei]转变,韵母[uɣ]向韵母[uo]转变。这些转变并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但由于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这样的转变也是不可阻挡的。

在声调方言,青年学生的阴平调也在普通话的影响下由老派的445 转变成了44。

5.1.3 语言使用者的态度

“语言使用者的态度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难以预测的社会因素,因为它既能阻碍接触性演变的发生也能促进这类演变的发生”。由于推普工作成效显著,青年学生在日常交流时,倾向于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在与使用兰溪话的长辈交流时,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普通话语音的因素。

此外,文章的发音人青女表示,在幼年时期觉得说方言是一件很“土”的事情,无论是在与同龄人还是与长辈交流时,都倾向于使用普通话。直到长大后这种观念才有所改变。因此,语言使用者的态度,也间接影响了语言的变异。

5.2 兰溪方言语音发展趋势

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兰溪方言正处于一种“进行中的变化”,进行中的变化是指语言在共时状态中出现的差异已经导致语言事实发生变化或正在发生变化的情况,依据变化事实可以预测其发展变化的方向[9]。

在和普通话的接触下,兰溪话的结局并不是消亡,而是不断地变化发展,在声韵调尤其是声母和韵母上都会逐渐向普通话靠近。陈章太认为,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方言向民族共同语靠拢,共同语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普通话将更加显示它的优越性和重要性[10]。

6 结语

浙江兰溪青年的语音在声韵调方面皆存在变异。在声母方面的变异主要是浊音清化、不分尖团及文白异读的选择变化等。在韵母方面的变异主要是韵母数的增减、韵母的读音变化、入声减弱等。在声调方面的变异主要是上声和阴去的调值变化。导致青年学生语音变异的原因是语言的经济原则、 普通话的影响及语言使用者的态度等。

猜你喜欢

老派兰溪韵母
声母韵母
老派的人
畅游“水乡古镇”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老派的人
单韵母扛声调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光影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老派”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