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英文化差异下的成语口译

2021-02-14崔小仑张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原语意译习语

崔小仑,张坤

(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093)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狭义方面来说,文化是特定时期演化产生的文字、语言、符号等意识形态的总称。成语即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成语的过程当中,译员要考虑的不仅是理解成语本身的含义,更要深入领悟和解读其深远的文化意义,将对文化因素的分析纳入翻译策略中去,达到翻译的精准。

1 文献综述和研究的问题

习语是经过长时期使用而发展起来的语言,有独特含义的固定词组或短句,不能随意拆开或重组。成语是习语的一种,除了具有历史沉淀的旧习语,某一时代或某一时期的新产物可以是新政策、新发明、新政治家,当然也可以是新的表达方式。中国正在加速发展,所以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或词汇来描述这个新环境下的新情况[1]。因此,人们也会选择在他们的话语中使用这类词汇。理解这些词的确切意思是很重要的,然而如何把它们翻译成英语是另一个值得考虑的步骤,因为可能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但大部分的成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外国朋友不熟悉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都会出现在这些表达中[2]。由于中外地理形态,人文环境,历史背景,语言种类的诸多不同导致成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把成语翻译成目的语并不简单,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在口译领域,研究如何翻译这类信息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该文先以成语为例,探索译员大多习惯采用什么翻译方式,分别有哪些优缺点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数据收集说明

总的来说,成语属于习语,由于各种表达方式的复杂性和交织性,汉语习语的分类可能是非常模糊的、有争议的和主观的[3]。该文引入分类只是为了使分析更加有序和清晰,并且基于在汉语中的适用性选择了Xiao, R., Hu.的分类方法。基于分类,该文将习语分为这4 个类别:成语(通常由4 个汉字组成),歇后语或习用语(“常规表达式”),惯用语(“习惯性地使用表达式”)和俗语(“俗话”),见表1。我们以第一类,成语为例进行探究。

表1 常见习语类别

3 常用成语英译翻译法

3.1 释意法

郑德虎认为翻译成语通常比翻译其他词语更具挑战性,因为成语用几个(通常是4 个)汉字表达的意思比普通表达更深刻、更复杂。此外,在翻译时还需要准确、透彻地理解原语中的成语。

潘美琪曾提到释意理论是翻译借助语言表达之手来传达语言本身的实际意义,以实现促进沟通的目的,也就是说翻译并不是单纯的实现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而是要摆脱源语语言的外壳束缚,进行脱壳处理,然后提取原语中的含义,再将其内在含义传达给听众。同时,释意理论还提到,翻译主要分为三大步骤:理解原文的含义,脱离原语外壳,用目的语重新表达该内容和情感。释意理论认为翻译是借助语言表达之手,来传达语言本身的交际意义,以实现促进沟通的目的。释意相当于意译,它不拘泥于语言本身的形式和字面表达,更注重将语言背后的意思用另一种受众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所以这种翻译方式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它会失去原语的原汁原味,受众可以理解成语背后的意思,但是成语本身的形式与魅力的传达就缺失了[4]。

例如:

(1)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2)鸦雀无声be utterly quiet

(3)急功近利reject any temptation for quicksuccess

(4)班门弄斧display one’s learning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

(5)杯弓蛇影self-created suspicion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通过意译法,这些四字成语背后的意思基本都传达出来了,但是它们所表达的中国文化和所对应的具体意象却没有了。如“红白喜事”,这里面有对应的颜色文化,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好事,喜事,喜庆的事情”,而白色代表着“丧事,不幸的事”,但是“weddings and funerals”这一翻译中并没有提到有关颜色的文化意象,所以也就缺失了传播中国文化的这一功能,它做到的就仅仅只是将主要意思翻译出来了[5]。再比如,“鸦雀无声”,这个成语里包含了两个动物的意象,乌鸦和麻雀,这两种动物平时都喜欢叽叽喳喳的叫,代表着吵闹和喧嚣,现在连它们都没有任何声音,表达了相当安静的意思,但是在意译译文中却没有出现这两个动物的意象表达,因为utterly quiet 已经表达出了其含义,完全没有必要再加上乌鸦和麻雀的意象表达,加上反而显得多余。所以意译的翻译方式适合部分成语的翻译,它的一个弊端就是它通常会以缺少文化元素为代价。但是部分成语却又比较适合这种意译的翻译,比如,它所包含的典故可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解释清楚,那么受众如果不了解该词语背后的典故,就会觉得直译的方式很难理解,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虽然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原语和译语之间的对等,但受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中的某些词语无法与英语形成形意兼顾的对应关系。无论从结构、语用等外在形式上,还是从意义、认知等角度上讲,翻译上的求等都非常困难[6]。在实际的成语翻译实践中,只能是尽可能地处理结构、语用、认知等问题,可以说,翻译中发生变形是不可避免的,意义的损耗也是必然存在的。对于口译员来说,把握翻译中的“舍去”和“留存”的平衡度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尽可能的兼顾语义和文化的传递。对于不同特点的成语来说,采用的翻译方法会有差异。除了意译法,直译法也会被广大口译员所采用。

3.2 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既保留原文内容又要留有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方式也是被译员所选择的一种高频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能很大程度上让听众接近原语,保留原语的原汁原味,从而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当读者可以接受字面意思或者文化形象在英语中具有平等性时译者可以使用该方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成语都适合用直译法,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才能有较好的接受效果。

例如:(1)火上浇油to pour oil on the flames

(2)沧海一粟a drop in the ocean

(3)倾国倾城cities and kingdoms to fall

(4) 手足无措not to know where to put hands and feet

(5)灯红酒绿with red light and green wine

从这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版本基本上是按照汉语字面意思来翻译的,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语的特点,但是这样翻译对于不同的成语来说造成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第一和第二个例子,采用直译法不会影响听众对原语的理解,并且同时还可以让听众尽可能地去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感受字面意思带来的具体场景感受[7]。而对于第三、第四和第五个例子来说,直译法显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按照字面的意思做到了原语的形译但是其背后真正的意思却缺失了。像第四个例子,手足无措的意思其实是不知所措,翻译成“don’t know what to do”会更好一些;还有第五个例子,在汉语中,灯红酒绿的意思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所以翻译成“dissipated and luxurious”或“feasting and revelry”会更贴切一些[8]。除此之外,直译的翻译方法还有另一种局限性:如果某成语背后的典故太复杂,很难用简单的话语解释清楚的时候就不宜用该种翻译方式。如“三顾茅庐”,如果我们翻译成 “have visited the cottage thrice in succession”,受众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我们详细解释背后的典故又显得复杂,冗长。

3.3 套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心理、文化背景等方面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英汉两种文化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所以在翻译成语的时候就存在着套用语意相似成语的情况[9]。这种套用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语意相同并且所涉及的形象或联想也相似;二是语意相同,所涉及的形象完全不同。

例如:(1)破釜沉舟to burn one’s boat

(2)百里挑一one in a thousand

(3)乱七八糟at sixes and sevens

(4)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5)大力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汉两个版本的成语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所涉及的形象或联想有不同。比如,第四个例子“挥金如土”,汉语意象中,由于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有广袤的土地,所以这里表示“大量”的意象是“土”,但是由于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是沿海国家,所以他们的语言中所采用的意象是“大海”或“水”,由于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使得他们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不一样了。再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勤恳和力量的象征,所以有了成语“大力如牛”,但是在英语国家,在他们的历史上,马是机器出现之前的耕作主力,所以在英语的习语中有as strong as a horse 的说法。由此可见,相同的语意下,不同的文化下会有不同但相似的意象表达。其实这种翻译方式在口译员的翻译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因为一些英语习语的说法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如one in thousand,译员们在翻译的时候会条件反射般的输出相应译文。这类的成语翻译在译员翻译的过程中基本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

4 结语

成语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延续国家文化,使人感受国家文化的精髓。从有限的成语翻译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口译员运用意译、直译和套译的翻译方法最为常见,偶尔也会简译或省略翻译,但是每一种翻译方法都有明确的优缺点。意译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受众理解原话的意思,但是他们一定感受不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成语魅力;如果是直译,部分成语的翻译会让受众觉得很难理解其中的意象,效果会大打折扣; 套译可以让受众很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但是其中的意象与原语是有出入的。总的来说,某些英语成语留有很强的文化印记,如果想要最大程度上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从而尽可能地保留其民族、文化特色,单纯地采用直译或意译是无法实现的。该文的研究目前并不全面,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原语意译习语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