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探究
2021-02-14杨敏
杨敏
摘 要:终南文化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唯美,而大讲堂作为协同推进我国传播教育创新发展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将终南文化不遗余力地推广与传播的同时,也非常契合当今时代新媒体蒸蒸日上、多媒体平台组建专业化和方向化发展的趋势。对于终南大讲堂的探索与研究,能够精准实现立德树人,结合实际,了解大学生对政治素养的需求,最终可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
关键词:大讲堂;终南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134-03
一、终南文化的研究背景
终南山雄踞十三朝古都之南,屹立于中国南北交界之地。而受天地钟灵之气孕育出的终南文化更是余韵悠长。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足以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自己独特且辉煌的一页。终南文化融汇儒、释、道等各家学说,概括论之,体现在终南山北麓为坦坦荡荡的八百里秦川、南麓是清澈的汉江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上。终南文化凝结其独特的依山傍水的人文风光,成为中华文化主要的集大成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纵观我国高校研究,社会科学类学科有极强的育人功能。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不断增强,部分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出现自闭抑郁、极强的社会恐惧症、在考研等方面无形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无法化解的情况,高校积极弘扬终南文化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并采取相关措施,无疑可在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找到自己成功路上前行的正确航向,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终南文化的传承——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终南文化”是终南山特有的人文地理,山水风情。在这里,儒释道互补合一,各种文化相得益彰。对大学生来说,讲好中国故事是立德树人之本,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文化创新的同时更要将其优秀之处传承并发扬光大,因为人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责任使命的寄托,是浓浓的爱国情怀。作为国家软实力工程的重大项目,孔子学院从2004年开办至今,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它将自我发展定位于构建和谐世界,不断克服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断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努力克服其他国家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困难与挑战。当然,这不仅是由于当下全球“汉语热”“中文热”客观需求的增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更是因为我国积极发扬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中华文化内涵传承的渴望,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的本真[2-3]。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国终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激扬着儒家的正气,发散着道家的清气,融汇着佛教的和气,始终保持其独有的钟灵毓秀,将其旺盛的生命力不遗余力地奉献给国家、传递给社会、给予学生。同时,终南文化将中国的农耕文明与游耕文明、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政治文化与山林文化紧密交融,为人们能更好地传承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文学课堂上,大学生能够学习、感悟、品鉴终南文化。比如王维的《终南山》和《山居秋暝》,作者站在高处感叹终南山的宏伟高大,人、物、景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意境高远,充分展示了终南山的山水风景;后者通过对终南山风光的描绘,寓情于景,寄慨言志,耐人寻味。李白的诗作《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围绕脱世返真表达对终南山的无限向往。大学生亦可通过讨论老子演教到道祖太上老君的传奇经历来探寻终南文化的奥义。文学课堂外,大学生也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经历,可自发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诗词大赛、国风大赏、终南文化视频大赛等,通过教学实践,宣传终南文化和中国故事。大学也开设了许多选修课,譬如中国传统文化、品鉴终南文化等,帮助学生培养兴趣,使其更好地了解终南文化。统计表明,国内多数高校开设有关终南文化的课程或开展相关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奏响时代最强音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让这些优秀文化背后隐含的正确价值观被学生熟知,从而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作为一所具有地理优势的高校,西安翻译学院于2009年成立终南学社,随后举办终南大讲堂,并将终南大讲堂视为“满载希望的方舟,陶冶情操的熔炉”,不断弘扬其教育理念与学术研究的格言,向在校大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潜流,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先后创办了《陕西终南文化研究》杂志和《终南文库》等系列丛书,编辑有关推广终南文化的研究资料及关于探索终南文脉的创作成果,为学校终南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创作平台,并结合相应实际情况,将其研究成果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让更多高校大学生用初心感悟终南文化的韵味,感悟自己作为大学生应如何竭尽全力守护这物华天宝。
据统计,西安翻译学院终南大讲堂开展的活动不下数十次,内容涉及终南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等。在开设活动方面,由相关负责老师推广普及终南文化并确定时间定期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并发放由“终南文化馆”和“终南文献馆”联合承办、陕西终南学社主办的《陕西终南文化研究》,不断将终南文化背后的底蕴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乃至全校学生间推广,帮助学生在了解终南文化的同时提高自我思政素养。终南学社李志慧教授多次为学生作“终南山与终南文化”讲座,内容包括终南地域位置的界定、终南文化的衍生、终南文化的精神内涵、终南文化的思想特征和终南文化与其他文化之比较等,向学生展现了秦岭终南山独特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深深感受着浓烈厚重的终南文化熏陶,畅游在自我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海洋中。
当代思想家张岂之指出,终南文化不是面壁虚构,它的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奇偶精神和会通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太乙讲坛”系列讲座中,王锦红主席谈及中文联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思索如何在学习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不断以德育人推广终南文化的同时,让学生相信终南文化是民族自信文化之根的宝贵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西安翻译学院将终南大讲堂建设定为终南文化研究传播的实体基地,向学者和当代大学生提供提高个人思想教育的摇篮。
终南大讲堂的设立一方面极大地帮助高校通过文脉研究,优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并形成浓郁文化氛围,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在获得社会实践成果的同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让传承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以提高我国软实力和内在驱动力。此外,终南大讲堂能在这创新的时代创造出最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法,并能在迎接美好未来的同时不忘传承终南山文化,让高校学生认识到加强自我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我消化情绪及压力的能力,培育其思政素养,促进社会思政教育普及,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文化立新,为学术立极,为教育创新道,为未来开风气。”
西安翻译学院将高等教育普及化,在校内终南大讲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终南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大讲堂活动的开展,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大在校大学生解读终南文化的演化过程,使其明白如何提高自身思政素养来更好地传承终南文化,如何做时代文化的守护者。
此外,终南山思想文化优秀成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每次学生在终南大讲堂听讲座时都能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对自身乃至社会各个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一一作出相应分析,不断主动寻找方法消除自我内心的疑惑,让自己减少压力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慰藉,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以德育人是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许多新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排除万难寻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点”,披荆斩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太乙近天都。”尽管时代变迁,岁月更迭,终南文化始终与时代潮头息息相关,始终弘扬着积极正向的主旋律[5]。西安翻译学院遵循丁祖饴老院长提出的“神凝太乙、携手终南、纵马长安”的宗旨,充分发挥省级社会科研普及推广基地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拓展科普平台载体,完善相应科普工作机制,主动深化终南文化研究普及,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良完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终南的钟灵毓秀、侔色揣称,正连接着中国南北悠远舞台上的龙腾虎跃,向世界绘画出这世间最美的图画。
三、终南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更要求教师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在西安翻译学院课堂上,教师的每节课都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推进课程思政。陕西省每年都会举办“思政大练兵”“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讲课比赛。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开展课程思政十分重要,借助课程思政,教师可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帮助大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作为延续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礼仪经久不衰,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在这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无数宝贵智慧,让国家在排除万难之时能够拔丁抽楔,让社会在狂风暴雨之中能化险为夷,让学生在乘风破浪采摘成功之花的路上扶摇而上。“万事德为先”,终南文化加强学生仁爱教育,将学生道德教育与个人道德建设相结合,能让学生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的同时始终自强不息、宽厚爱人,将儒释道三家优秀的政治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提高学生思政素养。
终南山涌现于天地鸿蒙之时,崛起在光芒万丈之间。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思想流派都在终南山下留下印记,奠定了终南文化独有的深度。高校应积极探索终南文化独特的文脉价值,在为学生提高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助力时代磅礴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自当通过传承终南山优秀传统文脉来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坚定文化自信,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养。
四、结语
人们常说“文化寻根”,这是全球趋势下一种反叛现代性的普遍反应,現在的人找到了根,那下一代是否会找呢?又能否找到呢?这就要求人们保护好文脉,开发并宣传文化的根,为下一代留下希望。在“一带一路”政策大方针下,依靠终南山先天的地理优势,借助终南大讲堂的平台优势,在大学课堂里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使得大学生成为中国故事讲述者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高晓虹,王晓红,冷爽. “新文科”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案例[J]. 现代出版,2021(01):5-10.
[2] 孙志林. “一带一路”背景下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J]. 国际公关,2020(02):92-93.
[3] 叶欣.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4] 史飞翔,陶蹦蹦. 终南文化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46-147.
[5] 倪颖. 讲好中国故事 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J]. 人民论坛,2018(28):136-137.
(荐稿人:白钟男,韩国又石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