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2021-02-14彭梦瑶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彭梦瑶

摘  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及时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增强政治定力、凝聚民族力量、涵养精神品格,进而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文章从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出发,通过探析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一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拓展路径。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125-03

在慶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深刻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充分体现了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这32个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时代使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回望近代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应运而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出伟大的建党精神,赋予其更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生命之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真理、理想与信仰的坚守,这是他们的生命之魂。作为揭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将其镌刻在思想的旗帜之中,引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一个政党一旦拥有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远大的革命理想,将在毕生追求和奋斗中激发内心深处最真挚、最崇高的情感归属,并从中汲取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之魂。

在磨难中坚守,在坚守中强大。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相融合,在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恢宏的人类史诗。如今,党的事业取得了“两个奇迹”的历史成就,更需要中华儿女用心用情感悟真理的伟力,用真理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始终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境界。

(二)活力之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2]。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统揽“四个伟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一切奋斗都生动诠释了对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铮铮誓言。

初心与使命不是抽象的,而要体现在点点滴滴的作风之中、干事创业的激情之中。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无数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用赤子情怀守初心、用鲜血汗水担使命,谱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要让初心与使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壮大与发展的活力之源,在苦干中披荆斩棘,肩负起时代与民族重任。

(三)力量之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为人先的实践品格是世所罕见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力量之基,是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不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不畏一穷二白、自然灾害、经济封锁,不畏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风骨和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面对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航程中砥砺奋进,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世界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视死如归、舍生忘死、顽强斗争、风雨兼程。

(四)血脉之根: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的赤胆忠心,早已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早期党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要将“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的手里”,从“矢志不渝追求民族解放”的李大钊,到“心中唯有人民”的焦裕禄,再到“点亮乡村女孩希望”的张桂梅……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信仰铸就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对党忠诚不仅要对党的事业忠诚,更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履行践诺。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展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更需要继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二、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一)提升高校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坚定政治信仰、政治稳定发展以及政治参与的重要基石[3],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目标的应有之义。因此,高校需要在丰富学生政治认知的同时,激发学生政治情感,提升学生政治行为能力,从而提升政治认同。对于身处新时代新征程的高校学生,需要在时代变革、多元思潮和网络社会延伸中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在辨识差异的基础上增强政治定力。

当代高校学生逐渐形成对中国发展的认同,并以此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认同。在百年奋斗的背后,让学生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百年党史的背后,让学生理解党的历史贡献在于党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不同历史时期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胸怀“两个大局”,坚定“四个自信”,深入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实现政治稳定与和谐,增强学生忠诚感与归属感。

(二)凝聚高校学生民族共识

凝聚民族共识既是人们为实现民族目标而共同行动的思想力,更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所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来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也强化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4]。

“马克思”与”孔夫子”的历史相遇,让中国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康庄大道,让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在优秀中华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中融合,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生生不息。伟大建党精神凝结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超越了“非此即彼”式的思维局限[5],更让学生读懂了晚清以来东西方文化碰撞、博弈和融汇,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进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高校学生心中潜在的思想力量转变为自觉的价值追求。

(三)涵养高校学生精神品格

高校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离不开历史的涵养,也离不开当下文化的滋养。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它在民族精神上书写了崭新的篇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洁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高校学生能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感悟到大爱小我、百折不挠、守正创新等精神品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最根本是让学生能够传承红色基因、砥砺不懈奋斗,能够始终保持革命者大无畏的斗爭精神,能够激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以无惧挑战、敢于吃苦的精神品格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使青年一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四)丰富思政教育素材资源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的顽强拼搏与不懈奋斗,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尽管历史阶段不同,但其核心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并随着新的历史任务、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紧密相连,可挖掘的教育资源内涵丰富,并能通过融合多元化教育模式产生更多火花。

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和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伟大建党精神,这种精神承载着光荣与梦想,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光辉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四史”教育的滋养下,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6]让学生置身于历史长河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报国之志。

三、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拓展路径

(一)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伟大建党精神首先要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脉,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全过程教学中。在教学体系中,可将百年大党“两大奇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并从中国的发展绩效中激发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最大底气。同时,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已身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不是简单的临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续写“两大奇迹”需要从“量”到“质”的变化,且续写奇迹比创造奇迹更加艰难,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对“两大奇迹”历史与实践逻辑的深度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对历史、当下与未来的重要意义。

(二)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想价值引领工作

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的思想价值引领中,首先辅导员自身应吃透弄懂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从根本上宣传好伟大建党精神。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班级研讨、实践走读等多种形式,丰富高校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组建班级及院(系)部学生党员帮扶团,在展开理论宣讲的同时,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将伟大建党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工作中,让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兼具政治性和人文性,这样才能将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嵌入到学生心坎里。

(三)深入高校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将伟大建党精神及相关资源深入到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沉浸式活动为主导,将伟大建党精神及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相融合,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深度理解。通过“四史”教育激发校园活动的红色活力,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并通过积极进取精神、健康生活情趣以及积极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培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嵌入高校互联网媒介信息传播渠道

高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学院官方网络平台、微信、微博以及QQ等媒介,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意义等问题,通过红色小故事、专题微视频等系列资源的专题整理、链接分享等形式,将伟大建党精神嵌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以学生的话语体系为主导,可通过线下教学与活动的展开,有机整合线上交流研讨,比如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汇”等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与传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内涵,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了更为强大的人才资源与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02).

[2]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21(07).

[3] 李宽松. 高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4-46.

[4]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36-138.

[5] 何中华. 马克思与孔夫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24.

[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02).

(荐稿人:严交笋,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