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1-02-14金晶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语文

金晶

摘  要: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五年制高职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语文课是包含较多思想政治内容的隐性资源。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入手,提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四个主要途径,并以《劝学》为例,阐释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融入教学设计、过程和实践环节,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劝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09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依靠思政教师“单打独斗”完成教育任务,忽略其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力量。教法改革上,受困于思政课程体系内部。

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以产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专科层次学历的技能人才,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这些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因此,这一阶段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作用,全员、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工作。

一、语文 “课程思政” 主要途径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的主要性质。语文课能帮助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对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可从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升教师素养为重点、以深挖教学内容为核心和以改革教学方式为突破四个方面着手,开展语文课程思政育人工作。

(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了本門课程的目标、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本学科纲领性文件,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因此,江苏高职院校语文课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加强积累整合,巩固语文基础、增强语文鉴赏和感受能力、加深思考和领悟、拓展语文学习领域和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每个教学环节深入、巧妙地融合思政内容,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巧妙融合。

(二)以提升教师素养为重点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知识的获取、问题的认知、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这对语文专业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门课程肩负的重任,不断提升自身思政素养,认真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1]。

一是高职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有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立场坚定、思想占位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方针和政策,在语文教学中及时、巧妙地传递给学生。二是要了解多元化知识,不能敝帚自珍,要在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中、纷繁的文学作品中学会甄别优劣,筛选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学素养的作品和内容来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和课后交流中引导学生。

(三)以深挖教学内容为核心

五年制高职语文必修课教学内容选用的是凤凰职教社出版的教材,这套教材内容优秀且丰富,编排质量较高,每一册基本上都涵盖了古典和现代诗词歌赋,以及散文、话剧、小说等,每个单元有口语训练、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可以开设文学欣赏、口语交际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深挖每一篇课文的思政元素。从作者经历、写作背景入手,解读文章主旨,品味人物形象,领会作品深邃的思想内涵,领会这些优秀作品中传递出的伟大智慧,从而丰富学生认知,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二是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教材大多按照文体分类编排,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顺序,开展专题教学等。三是校内可以自主开发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教材。例如省交校开发的《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读本》,一共三册,分别是《学贯古今》《学有所成》和《学以致用》。这套教材以传统文化教学为突破口,分别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责任意识、挖掘自我潜力等。

(四)以改革教学方式为突破

五年制学生有着自身的学习特点,在学习方面主动性不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沿用九年义务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如果依照传统方法对文学作品字、词、句、语法等进行详细分析,学生会失去兴趣,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浓,甚至有可能使课堂失去活力。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

在教学中,一是可以侧重文学作品赏析,通过反复诵读、分析大意,加上小视频等媒介开展鉴赏,品味作品的美,从而领会作品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二是可以借助微课、学习通、在线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补充时事政治的时候,可以多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很容易被接纳,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转变教学理念,不能一味采用说教方式上课,最好是借助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3]。

二、《劝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文是凤凰职教社出版的第三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节选的是《劝学篇》开头的三个小节,是《荀子》的第一篇。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着重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是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是可以事半功倍、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是要重视积累和坚持,学习的态度是要专一。这些观点是思想政治目标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扬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古代和现当代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该班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良好,但是文言文仍然是他们不太喜欢的文体,同时也是他们认为难度最大的语文知识点。大部分学生容易把文言文看成是枯燥的文言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在讲解文言词汇、句式和翻译等过程中,可增加文中描述的“靛青提取、糅木为轮、木直中绳”等传统工艺讲解,这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起到宣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效果。还可以适当选取本校优秀毕业生事迹讲解,从他们身上学习借鉴好的品质。

(三)思政内容的融入途径

1. 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并展示

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设置讨论题目:说说你所熟知的关于劝勉人们学习的诗句、故事。学生课前做好并上传,在课堂中投影展示。例如颜真卿《劝学》、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子思“五之法”等。课堂中让学生讲解自己印象深刻的关于学习的典故,比如苏秦悬梁、车胤囊萤、羲之临池等。通过课前资料查阅和讲述,学生既回顾了传统文学中关于学习的诗句和典故,温故而知新,同时也锻炼了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导入新课时穿插时政资料

采用对比分析法,教师展示两张网络经典图片,介绍两则新闻。引导学生自我对比,自我反思,提升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一是“西藏女孩雪地上网课”。2020年2月,女孩德某家在西藏自治区,是一名大学生。受疫情影响,学校开设了网课,德某家里信号不好,于是她就在4800米左右的山顶上,一边放牛一边上课,还要提防着狼的出现。

二是“桌上是生活,桌下是未来”。七岁女孩柯某是湖北一个乡镇上一年级的学生。疫情有效控制后社会全面复工,她的父母在农贸市场里卖卤菜为生,父母不放心她独自在家,她就在父母工作的案板下上网课。被网络报道的时候,她已经坚持学习一个多月了。

3. 讲解第二自然段补充资料

采用实践法:通过图文并茂和视频展示本自然段提到的“靛青提取、糅木为轮、木直中绳”等优秀传统工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工匠精神。

一是“印染”:蓼蓝茎秆和叶子分开,然后把叶子粉碎晒干,进行天然干燥。之后进行发酵,最后一步加入木灰、氢氧化钙及麦麩进行搅拌,制得蓼蓝染料。去浆、晾干、印花、染蓝、刮白等多道工序。

二是“墨斗”:从储有墨汁的斗中拉出一条细绳,紧绷在木材表面,在墨汁滴落前轻轻一弾,就能画出一条直线,木匠根据这条线来切割木材。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线来做哪些事情。例如做黑板报的时候画线等,可以课后实践操作。

4. 讲解第三、四自然段时补充资料

采用激励法:通过本专业2004级优秀毕业生孟某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2017级国赛金牌获得者凌某和薛某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持之以恒、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级毕业生孟某,双专业学习让他受益颇多。现在他就职于一家跨国化妆品包装龙头企业,任全球ERP经理。他入学时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后来学校与印度NIIT机构联合办学,他成为第一批学生。由于学习两个专业,他只能晚上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NIIT专业书。参加工作后,机电一体的专业知识帮了他很多,使他比其他同事更了解企业的产品、工艺、流程,能更好地与企业人员沟通,得到公司领导的赞赏。

二是凌某和薛某每天苦练十个小时,突破六重重围获国赛金牌。两位都是学校在校生,为了提高技能水平,集训期间,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不忘抽时间翻阅各类资料。他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一点、下午一点半到四点半、晚上六点到八点,规律的作息、勤学苦练的品质以及认真踏实的态度,使两位同学的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从省赛走到国赛,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国赛金牌。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协同育人的主要措施。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非常适合的隐性资源,要发挥语文课人文性的特质,可以从课标、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四方面着手,开展语文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教师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融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把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机地整合到语文课教学实践环节[4],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巧妙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5],提升职业道德意识,自觉肩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段鸣骅. 大学语文课程结合思政教育之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建设,2015(09):21-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19- 09-0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909/t20190916_399349.html.

[3] 高彦.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104-108.

[4] 陈海疆.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实用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65-67.

[5] 林泉伶. “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 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

(荐稿人:尹爱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錫交通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语文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