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原则与路径

2021-02-13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安全观舆情疫情

段 伟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在短时间之内使得中国处于疫情的应对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国家安全。伴随着疫情的扩散,关于疫情的舆情也在不断演化,这种演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更多地体现在网络信息,即网络舆情的传播,如果任由网络舆情特别是负面网络舆情传播,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管理危机,进而无法实现国家的总体安全。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

大学生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网络舆情是大学生舆情的重要场域。因此,对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关系疫情的防控,也关系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区别于以往的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四个方面展现出其基本特征。第一,指明安全的主体,即谁的安全。安全表征是主体没有危险的状态属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基础上,统筹了国家、社会、个体等主体。第二,确认安全的威胁,即什么因素威胁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强调国家外部方面的威胁,而且强调国家内部方面的威胁。第三,界定安全的领域,即安全涉及哪些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领域较为广泛,既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也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第四,明确安全的指向,即安全最终落脚点在哪里。这样探讨了安全的目标和价值指向,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和挑战的新认识,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时间内成为全国性的重大疫情事件,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但从深层的角度来看,外交关系、经济发展、公共治理、生产生活、交通运输、教育秩序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必须从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审视这场疫情。

(二)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通过网络呈现出的舆情信息,是社会公众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针对一种或一些社会现象及问题表达和传播的情绪、态度及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倾向性。大学生网络舆情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对国内外热点、时政要闻、社会事件、公共事务以及相关学校事务的观点、态度、建议和情绪的总和[2]。大学生是网络群体的主要成员,大学生网络舆情反映并影响着一定范围社会舆情的生成与发展,同时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重要影响。总的来说,网络舆情借助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媒介,具有表达迅速快捷、互动频繁以及信息多元的特点。在疫情传播较为严重的时期,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部分地区对居民出行的限制、关于疫情的网络通报构成了社会舆情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网络舆情的一般特点,但在重大疫情扩散下,又呈现出符合其年龄层次的群体特征,其一,网络表达的情绪化。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因此,网上舆情在信息传递、价值诉求等方面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年轻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表达时将网络作为宣泄的空间,嬉笑怒骂图一时之快,迅速表现在敲击键盘的指尖之上。针对疫情,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中不难看到各种关于疫情的情绪化观点和感受性描述。其二,观点的盲从。网络空间有匿名性特征,因此,各种观点主张充斥网络,大学生容易受到非主流观点的影响,随声应和。在疫情发生过程中,大学生对于一些未经证实的不实消息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其三,热点事件的群聚性。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在短时间之内会充斥各种传播媒介,大学生作为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相似的群体,往往会对热点事件表达出群聚性的关注,对各种疫情信息的关注也不例外。其四,群体极化的可能。网络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一些网民会在经过网络互动之后,最终形成极端的观点。在重大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网络互动中更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而形成极端的观点。

(三)对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重大疫情的发生使得国家安全的诸多方面受到威胁,同时,疫情扩散引发舆情的传播,处理好疫情与舆情的关系,是进行疫情防控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命题。舆情反映着疫情,疫情信息也通过舆情传播,因此,对于疫情的防控,不仅要从卫生防疫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要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问题。事实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现时代,网络空间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青年一代的重要场所。对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能够有效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网络污染大学生的视听环境、迷惑大学生的基本判断,阻止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能够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在重大疫情中出现的种种信息,减少由于网络不实信息所引起的非理性情绪化举动而引发的公共事件,促使全社会集中精力抗击疫情;能够筑牢大学生主流价值观,防止敌对势力利用重大疫情,捏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破坏大学生已经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念, 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原则

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研究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演变机制,适应大学生群体特点,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遵循一定原则,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一)事实引导与价值引导相结合

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要基于事实。网络是人们表达情绪、态度和意见的虚拟场所,对于事实的反映难免会有偏差,加上各种别有用心的“网络推手”,更有可能混淆视听。在重大疫情发生期间,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谣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澄清和引导,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不利于疫情的防控,最终危害国家安全。因此,要及时将不实信息的负面影响消除在公开透明的真实信息之中。同时,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还要融入价值引导。对同一事实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倾向,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对事实本身的认知进行价值引导,有利于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前所述,意识形态的较量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价值观引导,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重大疫情当前,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国内“公知”的各种论调,都时刻提醒我们要将价值引导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坚持事实引导和价值引导相结合,才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使大学生网络舆情沿着正面的方向演变。

(二)线上引导与线下引导相促进

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要特别强调线上的引导。大学生是网络群体的主要成员,网络表达是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他们喜欢使用网络社交媒体表达自我情绪、态度和建议,因此,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打造他们喜欢的网上平台,主动传递权威信息。重大疫情期间,由于防控的需要,大学生不能按时返校,这时更加需要发挥线上引导的作用,使网络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成为引导大学生舆情的主要平台与工具。同时,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还要加强线下引导。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网络舆情问题反映的是现实社会舆情的问题,要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空间结合起来,积极了解舆情信息,利用各种手段掌握舆情传播主体的现实状况,在疫情形势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主题团日、专家讲座、谈话等形式对网络话题的主要问题进行介入,积极引导,用现实的生活场景,消除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坚持线上引导和线下引导相促进,才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使大学生网络舆情得到有效的管控。

(三)正面引导与交互引导相呼应

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要坚持正面引导。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原则贯彻到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之中。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倾向。根据传播学的规律,负面信息往往会在短时间之内吸引民众广泛的关注,继而迅速成为舆情传播的热门话题,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负面信息的各种解读,甚至会出现有人利用负面信息煽动网络情绪的问题,从而危害社会稳定。由于大学生对于负面信息的甄别能力和认知水平还不高,容易造成对信息的偏差性理解,这样会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3]在重大疫情的应对中,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就是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从正确积极的立场出发,回应大学生的网络关切,把正面倾向性引导贯穿在网络舆情引导的始终,努力推动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向积极影响转化。对一些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还要坚持交互引导。交互引导是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实际运用。交互引导强调在网络空间中,通过网络媒介同大学生就某个热门网络话题进行广泛而有效的交流互动,从而使引导者同大学生对同一话题达成共识。在疫情期间,交互式引导能够及时倾听大学生心声,疏解他们的困惑,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面对疫情的信心,从而达到网络舆情的引导目的。只有坚持正面引导与交互引导相呼应,才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效性。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重大疫情的大学生舆情引导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4]。对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高校为主体,研究大学生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探寻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

(一)构建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体系

网络舆情的形成几乎与疫情发生是同步的,要积极构建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体系。首先,建立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构。明确引导机构的职能和目标,加强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同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机构人员的配备上,要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网络技术水平较强、熟悉网络信息传播一般规律的人员,并加强对这些人员的针对性培训,提高他们相关业务水平。其次,建立健全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是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体系的基础工作,是关系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在第一时间敏锐捕捉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演变走向,从而为有目的性的引导争取时间。因此,在重大疫情发生期间,面对大量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需要积极借助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宣传相关部门等力量,联系学生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从纵向和横向方面收集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特别关注大学生发表网络言论的重点网站、微信、微博、头条新闻评论等。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重大疫情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对舆情演变走向做出判断。最后,建立健全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根据网络舆情监测结果,在判断舆情可能发生重大演变之前,向高校管理层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供信息,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大学生网络舆情向恶化情形演变,威胁社会安全。在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关于疫情变化及疫情防控的网络言论,并对其进行舆情预警的等级划分,对不利于疫情防控、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及时做出预警。

(二)加强重大疫情应对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

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往往会导致伦理失范和违法现象的产生。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移动网络媒介的日益发达,“大学生网络暴民”也应运而生,一些挑战道德底线甚至违反法律的网络行为,诸如人身攻击、恶意辱骂等日益增多。“更危险的是,这种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还表现向网下、向现实生活延伸的趋势。”[5]这些现象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网络空间也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同样需要对网络主体的行为进行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群体,必须结合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使其成为具有道德和法治意识的网络公民。在重大疫情的应对中,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全社会的重心都在疫情防控之上,我们需要的是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的是运行在法治轨道上的网络行为。因此,在道德教育方面,首先,通过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只有具备了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才能主动地不断完善自身的网络道德境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筑牢道德底线。其次,要通过教育促使大学生理解和认同网络道德要求。要使大学生不仅从理论上理解和认同网络空间中需要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而且要在网络实践中进行体验和践行。最后,要通过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最终要体现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之中,要明确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基本道德准则,从而指导其网络行为。在法治教育方面,需要强化大学生关于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重复多次强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明确大学生的网络权利和义务。

(三)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舆情始终是在公共领域产生和展开的,因此要在公开的讨论中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仔细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可以总结其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生网络话题的产生。这里的网络话题是指由普通话题所演变的,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第二阶段,大学生网络舆论场的形成。这是在大学生对普遍关注的话题热议过程中,渐渐凸显舆论领袖的作用,通过舆论领袖的引导,大学生网络意见开始形成若干关于话题的某种倾向的舆论场。第三阶段,大学生网络舆论中的主导舆论生成。各个舆论领袖带领其阵营经过舆论交锋,逐渐形成“最强音”,从而主导舆论生成。从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的过程不难看出,舆论领袖在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成中作用重大。因此,要特别重视网络舆论领袖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所谓网络舆论领袖,又称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往往更为关心网络信息的变化,并且能够基于自身的诉求,以比较引人关注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发表对于网络话题相关的看法和意见。网络意见领袖通常比一般网民更能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因此培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并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海量信息所造成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和理解起到导向作用。在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关于疫情的扩散程度、感染人数、疫情来源、疫情诊治等情况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实信息,一些自媒体也在没有证实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大量转发,推波助澜。这些不实信息造成人们对疫情真实情况理解的偏差,带来不必要的社会恐慌,这显然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某些网络信息会被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利用,危害国家安全。根据中国反邪教网报道,邪教组织也利用网络造谣新冠肺炎疫情,混淆人们视听[6]。面对不实信息,除了通过权威媒体发布消息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及时对一些不实消息进行批驳,传播正能量,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正面的积极引导。首先,要争取已经存在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学生当中的“网红”群体、网络“大V”等,主动邀请他们了解事实真相、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疫情的各种真实信息。其次,培养优秀大学生代表向网络意见领袖转化。充分发挥优秀班团干部、学生党员等优秀学生代表的作用,加深他们对于重大疫情相关真实信息的理解,鼓励他们了解大学生舆情动向,积极参与大学生网络讨论,引导舆情走向。最后,发挥青年教师和网红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他们不断扩大疫情真实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并对不实信息进行有力批驳,从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积极走向。

(四)拓宽大学网络舆论表达场域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移动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表达工具为舆情传播提供了即时便捷的渠道。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大学生舆情信息,为准确研判舆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撑,是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关键一环。因此,要特别重视并拓宽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渠道,保障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权利。在重大疫情突然爆发之际,要迅速通过各种已有渠道收集大学生网络舆情,了解大学生对于疫情的各种网络言论。同时,作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高校要发挥其管控作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并积极开辟大学生网络表达的新渠道,疏解由疫情发生所带来的舆论危机。首先,建立专门的针对大学生的疫情信息发布渠道。“谣言止于公开”,通过高校官网、官微等渠道实事求是地公布疫情相关信息,开通评论区,使大学生了解真相,畅通表达。其次,成立由网络意见领袖为管理员的微信群、QQ群等。发挥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把党和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思路、工作以及疫情防控的成效讲清楚,并积极关切大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最后,建立以重大疫情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网站,设立网络讨论区。利用大学是具有一定归属感的群体集合体的特点,吸引大学生关注浏览大学本身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拓宽重大疫情的大学网络舆论表达场域,将大学生从杂乱无序的网络空间引导到有序的可控的网络表达渠道,从而便于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影响社会舆情走向。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从国家总体安全的角度审视重大疫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要通过一定的路径,遵循一定的原则,将权威的准确的疫情信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从而有利于疫情的防控工作和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

猜你喜欢

安全观舆情疫情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消费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