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吃播背景下青年节约观培育研究

2021-02-1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节约浪费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日,“网络吃播”“大胃王”等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吃播行业背后的灰色地带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享受美食本应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但在网络吃播爆火的背后,吃播行业存在着更大的问题。当吃播、大胃王充斥网络世界之际,当一种美食的形式充斥着欺骗、浪费时,其存在的意义需要我们理清看待。网络吃播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填塞式的浪费、消耗食物,而应该引导更多的青年学会欣赏美食,健康科学的合理饮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许多网络吃播违背了公序良俗,向青年传递了畸形的价值观、消费观、饮食观,败坏了社会风气,向青年传递了暴饮暴食的饮食理念,无形中增加了他们患病的风险。网络吃播镜头前看似享受美食的场景,镜头后面却是虚假的包装行为,这些极端化的现象带来的社会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误导了青年的思想。因此,引导青年树立节约观念,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成为了实现健康中国的紧迫要求。

1 网络吃播兴起的原因及其问题

1.1 网络吃播兴起的原因分析

1.1.1 物质社会孕育现实土壤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曾经制约社会发展的问题已经进入史册。现如今的中国,幅员辽阔,物产资源丰富,为网络吃播供应了多样的食物种类,他们去往不同城市搜集购买食物,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食物的分享,通过超常人的摄入量迎合受众群体。网络镜头前吃播依靠着大量的食物、畸形的动作、极端的表演,成功地凭借着“大胃王”等称号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新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开始寻求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已经稳定的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吃播内容备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品尝美食之心人皆有之。[1]

在网络空间实现美食的共享,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味觉的双重满足,在这背后更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新时代物质社会为网络吃播的生存提供了生存条件,让吃播在网络时代不断的滋生发展。

1.1.2 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发展,为网络平台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依托网络平台,吃播通过发布网络短视频、开通直播的形式,从抖音、快手2等不同的网络平台提高人气、吸引流量。网络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凭借着准入门槛低、实时交互性高的优势迅速崛起,出现了全民直播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传播的形式,吃播队伍更是逐渐扩大。同时网络平台使用原则要求低,利润高、时效快等特点,吸引更多主播进入平台。吃播通过最初进入平台跃跃欲试到直播首秀,再到直播间人气剧增,打开视频就能增加人气获得点赞、衍生商业活动以此获得经济收入,被认为是一种更高效的获取收益的方式。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技术,为网络吃播创建了优质的网络生存空间,推动了吃播行业的快速发展。

1.1.3 青年群体拥有主观需求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内容都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所展现。吃饭和美食这种具有舌尖诱惑的吃播形式,满足了青年对于美食的渴求、对味蕾的满足。吃播仅依靠着夸张的动作、惊人的食量、食物的吞咽声音等,就能最大程度地刺激青年围观者的视听感官。处于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承受着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多数青年被迫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奋斗,产生了孤独感。一部分青年喜欢观看吃播,可以从中满足自己的饮食欲望,引起自身的食欲,获得情感的陪伴和交流。还有一部分青年受到经济条件约束、节食减肥的影响,看着吃播进食,进而获得自身替代性的满足。根据观看网络吃播数据的统计,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了观看吃播的主要群体,青年对美食的追求、对压力的释放、对孤独的缓解都成为了网络吃播盛行的原因之一。

1.2 网络吃播引发的问题

1.2.1 不良引导影响青年健康成长

在网络流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吃播为博流量、吸引眼球选择了一条自我伤害和随意浪费的错误道路。当前,吃播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类传播不健康饮食文化的网络吃播,不仅严重浪费了粮食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悖,对自身健康的伤害也是不可逆转的。“暴食性”的网络吃播向受众青年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念,这种畸形饮食导向的出现非常令人担忧,对于全社会倡导的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超乎寻常的食量引起了青年群体的兴趣,满足了他们对于食物的精神满足感。但是这暴饮暴食的背后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通过医学研究调查显示,长期性的暴饮暴食、大量摄入油腻食物,容易导致高血脂,造成冠心病、脑梗塞等多种疾病的出现,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猝死。有些网络吃播一味依靠畸形的饮食方式吸引流量,不仅对自己身体造成损害,也给青年做出了错误的饮食消费示范。对于青年来说,在学业、生活的压力下,急于需要寻找一些精神的放松和消遣的方式,吃播恰好满足了青年的猎奇心理和情感需要,但是随着网络吃播畸形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效仿,忽视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切实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青年应该自觉抵制不良网络现象的影响,时刻将节约观铭记于心,践行于行,拒绝铺张浪费。

1.2.2 欺骗行为影响青年诚信培育

网络吃播近年来呈现出门槛低、甚至低龄化、非人化的倾向。吃播欺骗行为的滋生导致网络生态开始失衡。吃播内容造假、虚构已是吃播行业内的公开秘密。不少吃播都是食物自费,为了获得流量不惜一切代价。从美食分享到扭曲欺骗,利用演技欺骗青年,误导青年。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吃播开始偏离美食分享的初心,通过虚假的人物设定,视频的技巧剪辑精心包装,这不仅仅是对青年群体的欺骗,也是丧失了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吃播在短暂的时间里摄入大量的食物,违背了人体的正常吸收消化功能,畸形化的“吃播”给青年带来了错误的价值误导,影响了青年诚信意识的培育。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网络环境如何发展,网络吃播应该致力于向青年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守法律、道德的底线,不能为了单纯谋求利益选择欺骗,这也是网络吃播应尽的社会责任。网络吃播应通过灵活的形式、多样化的视角、真实健康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以正能量为价值底色帮助青年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念,将节约意识践行到实际行动中。

1.2.3 畸形示范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网络吃播畸形化现象的出现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餐饮浪费看似是舌尖上、餐桌上的小事,究其根本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大事。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同时,餐饮浪费产生的大量厨余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并不能因为具有稳定的粮食供应就肆意浪费粮食,浪费资源。我们时刻应该具有忧患意识,网络吃播畸形示范造成了食物浪费,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已经被大量无效消耗。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保护每一粒粮食,每一种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吃播畸形示范传递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会自觉抵制这些不良风气、力戒奢靡之风、拒绝资源浪费,树立珍惜粮食、敬畏食物的理念,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2 青年节约观培育的价值意蕴

2.1 传承中华美德的应有之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看似小事,其实攸关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要求要注意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青年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要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无论新时代物质生产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不能丢。随着网络吃播的日渐兴盛,更多人争相效仿,形式逐渐异化开始由“吃多少”转变为“怎样吃”,为了单纯追求内容形式上的创新,为了吸引粉丝流量以惊人的食量来赚取经济收入。甚至出现“大胃王们”利用假吃、催吐等演技欺骗青年围观者。“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写照。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让中国人“粮满仓”;节俭,让中国人“食有余”。新时代,告别了粮食短缺的历史,但朴素的古训告诫青年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存密码。

2.2 构建节约社会的客观要求

构建节约型社会,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开始。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精神。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消耗人的身体健康,也浪费了大量的粮食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防止 “嘴上的腐败”,时刻警惕浪费之风的蔓延。厉行节约精神,必须重视身心都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年,才能让他们从节约的社会风气中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从源头上堵住铺张浪费之风,只有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理念,坚持适度合理消费,才能从实践行动中持之以恒。目前,党中央加强立法、强化监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合理管控,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浪费行为的不断发生,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让勤俭节约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如此才能使国家更富庶。面对资源的浪费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青年也必须将节约观落实到实处,躬行节俭,日积月累,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才能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2.3 促进青年成才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目前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青年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青年在更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为青年群体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思想文化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吃播变异化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大批盲目跟风、过度消费、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网络吃播一味地展现惊人的食量,忽视了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误导了青年的价值观念。青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成长阶段,网络吃播用非常规的食物作为噱头谋取暴利,完全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抛之脑后,不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抹杀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青年在整个社会中是最富有年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我们应该赋予青年更好的教育,更正确的价值引领,促进他们成长成才。青年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良的风气、错误的观念都应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冷静地思考,不盲目跟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筑牢在心,才能在社会浪潮中坚定信念,才能成长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3 青年节约观的培育路径

3.1 弘扬厉行节约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青年应该切实落实社会责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负责、对国家的繁荣发展负责,做敢于亮剑、敢于批评的人,要对身边的铺张浪费之人、餐饮浪费行为勇敢说“不”,要直截了当的指出、纠正他们的错误,坚决制止身边的浪费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让“光盘行动”、让“文明用餐”、让“理性消费”成为每一个青年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形成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意义不单纯在于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夯实社会风气的基础、青年个人奋斗的基石。青年也是新时代消费的主体之一,倡导青年适度理性消费有着积极的意义,青年消费应根据自己实际的消费水平和能力,让节约观念达到真正的物有所值。在网络吃播不断扭曲发展的情况下,弘扬节约价值观念,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贴近青年的日常学习生活,按照勤俭节约的价值准则,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适度理性消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3.2 加强网络吃播有效监管,减少网络负面影响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产生供应。相较于其他职业,吃播的职业门槛较低,但竞争却格外激烈。当前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青年消耗时间、浪费青春的避风港,平台信息繁杂、群体涵盖范围广,导致相关的监管部门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吃播的管控,从而导致网络秩序的混乱。吃播领域出现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事件,吃播为了展示惊人的食量,以“大胃王”的噱头博人眼球,他们疯狂的吞咽食物,再进行催吐甚至利用药物清空胃部空间;一吃播主播因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体重骤减最后在直播中身体不适导致死亡;除了这些危及生命的不良饮食,吃播背后也隐藏着“门道”。据相关新闻报道,很多“大胃王”看似在消灭食物,实则经过剪辑、进行虚假的宣传。许多吃播在平台管控不足的条件下,更加缺乏自控力,吃播由美食享受变成了暴饮暴食,由心情愉悦变成了欺骗表演。网络平台应不断加强有效监管,用足够的威慑力和规则手段来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敬畏食物的理念。

3.3 加强学校节约意识教育,夯实青年思想基础

学校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蕴含了青年做事的基本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是青年步入社会前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教育理念往往影响着青年的发展方向与思想意识的形成。学校应该从关注学生学的怎么样,转变为更加关注青年的思想意识发展的怎么样,从关注培养更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转变为更加注重青年的自由成长和健康发展。网络吃播的出现伴随着原始弊端的产生,环境的不断变化助推了吃播的畸形发展,学校也会出现不少严重浪费食物的现象,青年对自我健康的肆意放纵,对食物的铺张浪费,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学校如何开展勤俭节约意识教育,也是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和考验。学校应加强青年的勤俭节约意识教育,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从青年的内心世界筑牢节约意识,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正确的勤俭节约意识教育,理应从青年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有针对性的举措,考虑青年的心理和饮食需求,将勤俭节约的意识纳入到学校的每个德育环节。学校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等宣传手段,向青年讲述历史上我国勤俭节约的典型事迹,传递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教学课堂到学校宣传标语,理应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勤俭节约的气息,使青年增强节约意识。

3.4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青年勤俭节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家庭教育的指导成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论述突出了家庭教育在当今时代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中家庭教育提出了迫切期望。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基础性工程。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能够随时以身作则,为青年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粮食,在潜移默化中青年就会产生对食物的敬畏之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没有家庭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在青年的培养上,及时关注青年的情绪变化,为青年提供及时的鼓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上加以引导,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青年的内心,引导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处在人生发展变化的重要心理转折期,他们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的压力下,内心急需寻求情感的宣泄,网络吃播凭借新奇的方式通过镜头拉近了与青年的距离,青年通过观看直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不过大多数吃播剑走偏锋,在浪费粮食、消耗资源的错误道路上误导了青年的价值观。当吃播演变成恶性竞争,当青年观看吃播成瘾之时,家庭应该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帮助青年走出思想误区,认清不良吃播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秉持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反对奢靡浪费之风的滋生。

3.5 自觉养成节约生活习惯,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着饥饿。目前,有些网络吃播、大胃王更是无度的浪费粮食资源,长此以往必然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青年更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古训,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青年要更加清醒认识到我国14亿人口的庞大基数,相对的耕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我国的粮食生产连年富余,但做到勤俭节约、拒绝浪费是我们每个青年人的社会责任。粮食作为我们生存发展的生活必需品,青年应该对粮食心存敬畏之心,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做起,让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入脑入心,将勤俭节约践行到青年的实际行动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饮食观,培养厉行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青年自觉养成节约意识,积极践行合理的消费观念,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暴饮暴食”,从改变“不良习惯”到厉行“适度消费”,把节约新风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仅要做节约的向往者,更要做节约的践行者。

无论国家怎样发展,时代怎样进步,青年始终要拥有危机意识,将勤俭节约的意识践行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多年来,从国家到社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声音和行动自上而下从未停止,勤俭节约不单纯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俭以养德的习惯和态度。危机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无度的浪费。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核心要敬畏食物而不是浪费食物。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带给吃播巨大的经济收益,驱使更多的人加入吃播队伍,吃播、大胃王等已经成为了各大网络平台的重要内容门类,收获了大批青年观众。但是越来越多的吃播开始和勤俭节约的美德背道而驰,他们利用健康换取金钱,利用欺骗吸引流量,吃播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哗众取宠的方式,错的是不惜代价的手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青年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青年应自觉抵制浪费行为,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节约观内化于心践行在个人的实践行动中,共建一个健康中国弘扬节约理念。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节约浪费
不浪费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节约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节约
节约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杭州湾跨海大桥基础网络平台的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