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金融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2-1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用农户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41)

现今,精准扶贫发展稳步推进,对解决农村地区绝对贫困问题提供重要帮助。围绕农村金融扶贫做好科学决策,将是未来阶段农村精准扶贫长效化推进的重中之重。各地政府机构需要积极做好扶贫管理监督工作,及时面向金融机构与农户做好服务管理沟通,了解当前阶段农村金融扶贫存在问题,制定合理化管理决策,进一步实现农村金融扶贫的多元化开展,为农村金融扶贫高水平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1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金融扶贫优势

农村金融扶贫的主要优势在于,满足各地区在不同环境下各类扶贫管理需求,使农村精准扶贫能够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提升精准扶贫对金融资源整合能力,使精准扶贫能运用金融优势,从更多维度开展农村扶贫规划,强化扶贫工作环境适应性,充分保证扶贫工作的实际有效性。

1.1 实现农村精准扶贫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金融扶贫主要由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及银行等提供扶贫支持,扶贫对象包括农产品种植、农产品生产及个体农户等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与集体。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扶贫的优势在于,能根据农户的基本需求,直接提供资金支持,简化传统模式扶贫流程,提高精准扶贫针对性,使精准扶贫能深化扶贫管理细节,一定程度解决农村扶贫周期长及扶贫效率低等问题。大幅提高精准扶贫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因此,农村金融扶贫发展,将改变传统农村扶贫管理结构,使农村扶贫工作能与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对接,大幅提高农村扶贫金融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促使农村精准扶贫不再受单一的经济因素限制,为后续阶段农村精准扶贫有的放矢的稳步推进夯实基础。

1.2 提高农村精准扶贫金融资源整合能力

早期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系统规划,主要针对提高农户阶段性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进行扶贫规划。扶贫管理体系的建设较为松散,相关扶贫政策的实施也难以实现全面落实。将金融扶贫纳入农村精准扶贫体系,则有利于更好整合金融资源,在源头上做好对精准扶贫工作控制,避免不必要的金融资源流失,切实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金融扶贫既是早期阶段精准扶贫机制的一种优化,同时,也是对扶贫管理体系的充分完善,使精准扶贫无需拘泥于对农户形式上经济满足,而是能从扶贫工作长效化推进角度,为精准扶贫的科学开展提供帮助,降低错扶、漏扶产生的可能性,确保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方向能与农村扶贫需求充分契合。

2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金融扶贫存在问题

农村金融扶贫虽然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多个方面基础帮助,但同样存在部分细节性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未能做好前期规划是导致农村金融扶贫产生一系列基础问题的主要因素,使农村金融扶贫在本质上发生改变,难以进一步为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帮助,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形成一定限制,无法按照科学化扶贫管理标准落实实际扶贫管理工作。

2.1 农村金融扶贫方式及扶贫策略单一

农村金融扶贫主要采取为农户提供金融贷款服务,通过延长贷款还款周期、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降低农户金融压力。从满足扶贫发展阶段性需求的角度来说,这一策略虽然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帮助农户提升一段时间内可支配资金数量,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长期经济收入不足问题,加之,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扶贫未能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使农户金融压力反而有所增加,不利于扶贫工作有效开展。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所采取的农村金融扶贫策略,更多是面向农户集体经营企业或机构,未能真正意义在扶贫方面惠及农户本身,导致农村金融扶贫形成一种精准扶贫单一形式,无法在实际扶贫工作方面发挥积极扶贫作用,降低扶贫工作实效性,并对未来阶段扶贫工作的开展埋下隐患,导致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扶贫成为一纸空谈。

2.2 农村金融扶贫落实门槛较高

农村金融扶贫,应面向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支持。然而,部分地区金融扶贫工作,将金融扶贫门槛设置过高,使大部分农户无法达标金融扶贫标准,金融扶贫工作内容也仅仅面向部分重点困难户,导致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另外,农村金融扶贫落实门槛较高同时也反映出以下两个方面基础问题。第一,部分基层扶贫干部扶贫人员缺乏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基础调研工作的开展未能深入农户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不了解,不能基于农户需求做好金融扶贫管理布局。实际金融扶贫工作也仅仅是基于走形式、重宣传,导致农村金融扶贫失去本质意义。第二,相关合作单位未能全面化为农村金融扶贫发展提供支持,对农户金融扶贫审查标准过于严苛,使部分符合标准农户被排除在扶贫名单之外,降低农村金融扶贫工作质量。

2.3 农村金融扶贫的金融资源匮乏

农村金融扶贫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机构、银行及金融机构提供。政府机构金融扶贫资金应用相对灵活,能根据农户的基本需要进行调整,但资金数量相对较少。银行与金融机构虽然能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却存在资金应用灵活性不足问题,无法弹性的做好金融扶持调整,使农村金融扶贫产生资金匮乏。从长远角度来看,农村金融扶贫资金匮乏问题更多是政府机构未能在前期阶段做好协调,与银行、金融机构对接能力不足,在管理沟通方面具有一定阻碍,使农村金融扶贫无法适应当前扶贫工作环境,相关扶贫方案的制定也并不适用于现阶段扶贫工作。所以,制度的失误与管理沟通能力的不足,导致农村金融扶贫难以实现长期推进,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形成限制,让未来阶段农村金融扶贫陷入恶性循环发展。

2.4 农村金融扶贫的信用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基于信用保障体系构建农村金融扶贫新生态,是新时期农村金融扶贫发展重点。金融机构与银行方面提供农村金融扶贫,并非是采用无偿提供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机构与银行同样需要利用农村金融扶贫提高自身企业形象与经济营收。所以,降低金融风险则是农村金融扶贫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完善信用保证体系,一方面,能保证农户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亦可杜绝农村金融扶贫违法、违规问题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扶贫的安全性,使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能形成互利互惠的基本格局。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信用保障机制,所提供的基础信誉保障服务也仅仅是由政府机构提供支持,未能将信用保障落实到农户本身,使农村金融扶贫存在较大金融安全风险,对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合理化开展形成阻碍。

2.5 政府机构的农村金融扶贫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机构政策支持,对于农村金融扶贫至关重要。部分地区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对金融服务方进行对接,在政策制定与管理方面未能给予相关企业一定政策优惠,导致企业金融扶贫积极性不足,无法在农村金融扶贫方面提供多方面帮助。另外,农村金融扶贫,涉及金融管理、扶贫信息核对等多项工作,政府机构参与力度不足,容易导致在中间环节产生细节性纰漏,严重者可能导致贪污、腐化问题产生,对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形成负面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未来阶段,农村地区政府机构,应积极做好管理协调工作,在政策与及管理规范方面,为农村金融扶贫提供帮助,进一步降低外部因素干扰对农村金融扶贫影响,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扶贫管理对接能力,为后续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科学化开展做好充分铺垫。

3 针对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金融扶贫策略与对策

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的解决,不应单方面考虑做好系统化规范,需要从完善农村金融扶贫配套设施角度做好服务规划,切实发挥政府机构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按照精准扶贫基本要求,拓展农村金融扶贫渠道,丰富金融扶贫内容,将更多农户纳入金融扶贫体系。通过与农业经济产业的双向融合,建立完整金融扶贫产业链,增加金融扶贫经济资源总体数量,使后续阶段农村金融扶贫信用保障机制的完善,能按照农户经济现状及信用管理状况从细节着手为农户提供金融扶持帮助。

3.1 拓展农村金融扶贫渠道及路径

农村金融扶贫渠道及路径拓展,主要是对扶贫资源匮乏问题加以解决。政府机构可以联合农产品生产企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及银行等机构,共同开展农村金融扶贫规划。政府机构需要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缓解企业税务压力、经济压力,通过帮助企业控制经营成本,将所节省经济资源运用于农村金融扶贫。这一策略,不仅能丰富农村金融扶贫的市场资源,同时,可运用金融融资方式提高企业金融收入,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内向循环。企业方面,则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身产业资源优势为农户提供金融资金帮助,实现企业及农户的双向获益。换言之,在此过程中,企业主要起到资金转接桥梁作用,金融机构与银行方面向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则面向农户进行资金投放,企业金融利息等收益,则可盈利一部分。进而,通过企业渠道增加金融机构与银行在农村金融扶持方面的资金应用灵活度。

3.2 丰富农村金融扶贫内容及扶贫方式

目前,传统狂放式扶贫发展,大部分被精准扶贫所取代。农村金融扶贫,也应运用这一优势,利用精准扶贫做好对农村金融扶贫内容与扶贫方式创新。例如,对于个体农户的金融扶贫帮助,先要区分农户农产品种类及市场定位,根据农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及实际产量,按需做好金融扶贫规划。这其中,农村金融扶贫要重点解决农户扶贫门槛过高问题,对本地区符合金融扶贫标准农户进行统计,根据农户农产品经营方向、盈利现状等因素,将农村产值规模及营收比例作为重要扶贫参考标准,进一步保证农村金融扶贫,能落实到基层个体。另外,政府机构应做好多个层面协调工作,积极与金融扶贫机构做好沟通,从加大农村金融扶贫资金投入量及控制扶贫风险角度,做好多元化管理规划,为农村金融扶贫的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3.3 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扶贫发展产业链

农村金融扶贫不应单方面依靠对外部资源引入,农村地区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为农村金融扶贫提供帮助。例如,运用农村乡村旅游建立多位一体发展产业链,将农产品营销与乡村旅游进行衔接,通过多产业融合,提升本地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将部分增收项目作为农村金融扶持重要注资渠道,实现金融机构经济扶贫及地区产业经济扶贫的双向推进。多元化农村金融扶持发展产业链建立,必须要重视对不同行业产业资源运用,使农村产业经济建设能融入农村金融扶贫发展体系,并运用精准扶贫的中心思想,做好深层次产业资源开发,进一步做好产业助农发展规划,使农村金融扶持发展,能更好吸纳各个平台及各不同产业资源,提高农村金融扶贫总体规模,充分实现农村金融扶贫全面化覆盖。

3.4 完善农村金融扶贫信用保障机制

农村金融扶贫信用保障机制的完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与官方信用服务中心的管理对接,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为农村金融扶贫的信用保障提供支持,确保农村金融扶贫信用保障机制建立的权威性。第二,是基于现有银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具有农村金融产业特点的信用服务体系,根据农村地区特殊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农村金融扶贫信用保证管理内容,使农村金融扶贫信用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满足农村金融扶贫发展多方面需求。第三,由银行、金融机构及政府机构联合制定信用保障管理标准,统一围绕农村精准扶贫规划开展信用管理布局,使农村金融扶贫信用保障机制,能更好服务于农村精准扶贫,为后续阶段农村地区金融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5 强化政府机构管理参与及监管能力

针对政府机构管理参与及监管能力进行强化,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农村金融扶贫规范性,避免农村金融扶贫产生管理漏洞,进一步杜绝农村金融扶贫的贪污、腐化问题,降低产生错扶、漏扶的可能性,控制农村金融扶贫资源浪费。对于政府机构管理参与能力提升,必须要建立统一管理规范基础之上,以免差异化管理产生金融扶贫内容与扶贫需求不一致问题,尤其要在细节上做好管理优化,围绕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多元化推进制定管理方案,使政府机构管理干预能起到积极效果。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则要通过监督独立监督管理体系,将金融扶贫管理工作独立于现有政府管理工作之外,降低外界因素对政府机构管理监督工作影响,使农村金融扶贫能真正意义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扶贫是农村精准扶贫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扶贫优势,做好对农村金融扶贫问题解决,对于推动农村精准扶贫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各地区应针对自身扶贫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农村金融扶贫管理决策,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扶贫有效性与时效性,弥补传统模式下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管理不足问题,以构建农村新经济发展环境为中心,助力农村全面小康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用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