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借贷现状调查与启示
——基于香隅镇和小井镇的对比分析
2021-02-13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民间借贷因正规金融的缺位而快速发展。由于农村市场具有高风险、抵押品缺乏等特征,大部分农户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1]。民间借贷是支持农村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为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2]。但由于民间借贷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之外,不受金融法规的约束,在组织方式和运作机制方面也缺乏规范的管理,所以极易引发纠纷[3]。许多学者针对农村民间借贷的利率形成[4][5]、减贫效应[6]、运行机制[7]、信任机制[1]等,从不同层面选择不同区域进行了探讨。
现有研究探讨了不同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特征,但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8][9]和西部欠发达地区[3][10],缺乏对中部发展中地区的研究,无法找出全国范围内地区差异的规律性特征。且现有研究基本都是将农户看成一个整体,从借贷规模、借贷利率、资金用途和借贷契约等方面进行分析,鲜有考虑到由于所处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的不同,农村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民间借贷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考虑课题调研人员所能及的区域,分别选取工业带动型的皖南香隅镇以及农业主导型的鲁西南小井镇这两个典型地区,对农村民间借贷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弥补地区差异研究的不足。
1 研究区域及问卷调查概况
1.1 调研区域概况
香隅镇位于安徽省南部东至县,是安徽省首批全国重点镇和副县级镇、安徽省的化工业中心基地,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点区域。香隅镇工业较发达,村庄内部或周边具有工业企业,属于工业带动型产业发展模式。小井镇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明县,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及各种杂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不高,属于农业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
1.2 问卷调查概况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入户调查获得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探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模式的农村居民在民间借贷方面是否具有差异性,并探讨产生差异性的原因。
课题组选取皖南香隅镇和鲁西南小井镇的8个村作为调研区域。课题组于2019年5月和8月分别在香隅镇和小井镇进行了两次调研,根据村庄规模的大小,每个村随机抽取20~40户村民进行调查,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香隅镇以同心村、合阜村、花山村、黄山村的村民作为样本对象,发放问卷190份,收回18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7.4%。小井镇以娄营、西五营、东五营、里长营四个村的村民作为样本对象,发放问卷21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5.2%。
2 农村民间借贷现状对比分析
2.1 调研对象个体及家庭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香隅镇受访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个体经商”和“打工”。“个体经商”占28.57%,包括承建工地、以327省道为主线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创立化工设备制造公司等;其次是“打工”,占比25.71%,包括去外地和在本地打工,当地工业化发展迅速,为村民提供了很多诸如瓦工、油漆工等打工的机会;“务农”所占比例最低,仅占10.81%。小井镇受访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务农”和 “打工”,占比都为27.5%;其次是“务农兼打工”,占比25%,务农”和“务农兼打工”两项加起来占比52.5%,可见第一产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个体经商”占比最低,仅占7.5%。
上述分析可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模式不同,香隅镇和小井镇受访村民的职业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直接导致了家庭年收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香隅镇受访者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5~10万之间,占比达48.65%;小井镇受访者家庭年收入以5万元以下居多,占比70%。从是否参与过民间借贷来看,香隅镇受访者中参加过的占29.73%,“听说过,打算去参加”的占8.11%;小井镇受访者中参加过的占27.5%,“听说过,打算去参加”的占15%。可见香隅镇和小井镇虽然产业发展模式不同,村民职业类型和家庭年收入不同,两个地区的民间借贷都呈现出活跃态势。
2.2 农村民间借贷具体现状
关于民间借贷资金额,香隅镇43.24%的受访者认为是“1万到5万”,21.62%的受访者选择了“5万到10万”,值得关注的是有13.51%的受访者选择了“20万以上”;小井镇55%的受访者认为是“1万以下”,30%的受访者选择了“1万到5万”。资金用途方面,香隅镇受访者的主要用途(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用于做生意资金周转(67.57%)、买房建房 (40.54%)、扩大农业投资(18.92%);小井镇受访者所了解的主要用途(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买房建房(47.5%)、儿女教育 (32.5%)、医疗 (20%)和做生意资金周转(20%)。从月利率来看,香隅镇“一分息”较为普遍(占比59.46%),其次是“低于一分息”(占比24.32%);小井镇 “低于一分息”居多 (占比42.5%),其次是“一分息”(占比 37.5%)。
可见总体而言香隅镇民间借贷的资金额比小井镇的大,利率也要比小井镇的高。这是因为香隅镇很多村民选择个体经商。进一步调查发现,用于“做生意资金周转”方面的借款利率普遍比用于“买房建房”、“扩大农业投资”等的要高。小井镇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大部分受访村民是通过“务农”和“打工”获得经济来源,因而民间借贷主要用于“买房建房”和“儿女教育”,月利率以“低于一分息”居多。
在被问及 “选择农村民间借贷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时,香隅镇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手续简便,放贷速度快”,其次是“银行等正规金融贷款难”,这也与前面所述的借贷资金主要用途相一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当急需资金周转时,只能选择“手续简单,放贷速度快”的民间借贷。小井镇认为主要原因是 “不愿欠亲友人情”,对于多数村民来讲,依靠“务农”和“打工”获得的收入不高,“买房建房”和“儿女教育”是日常生活中最大额的两项支出,不愿欠亲友人情的这部分村民就会选择月利率“低于一分息”的民间借贷。
2.3 农村民间借贷风险控制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两个区域 “均能按期归还”的比例都不超过三分之一,都存在较高的不能按期归还的风险。在民间借贷的途径方面,香隅镇59.4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借贷双方直接联系”,小井镇的这一比例为27.7%,小井镇更多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通过第三方个人担保”。调查还发现香隅镇和小井镇的村民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多数打个借条,少数口头约定,基本上都没有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
当被问道“在民间借贷行为中,如借方有违约行为,您更愿意以哪种形式追讨”时,香隅镇40.54%的受访者选择“自己追讨”,一方面是觉得借款人是熟人,采用法律手段关系就闹僵了,只能等对方有钱了再还,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当担保人;与香隅镇不同的是,小井镇只有20%的受访者选择采取“自己追讨”方式,大部分选择采取“法律途径”(占60%),值得关注的是有2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采取“第三方”追讨的形式,这可能蕴含着潜在的暴力催收风险。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3.1 研究结论
3.1.1 无论是工业带动型地区还是农业主导型地区,民间借贷都呈现出活跃态势。工业带动型地区(香隅镇)民间借贷的资金用途以经营投资(做生意资金周转)为主,农业主导型地区(小井镇)民间借贷的资金用途以生活消费(买房建房、儿女教育)为主,两个镇因生产用途(扩大农业投资)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都较小。资金用途的不同决定了借贷资金额和利率的差异,相比较而言,香隅镇的借贷资金额较大,利率较高。
3.1.2 在工业带动型地区,很多农民选择自主创业,以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为主。由于商业银行对个体工商业贷款审批非常严格,而农商行又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主,导致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基本上成为信贷支持的盲区,因此只能从民间寻求支持,这也是香隅镇民间借贷的借款人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的主要原因。
3.1.3 香隅镇和小井镇民间借贷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事前很多放贷人并没有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做深入调查;事中借贷双方很少有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的,多数只是打个欠条,更没有采取担保、抵押等方式;事后当借款人无法偿还时,很容易导致亲疏怨恨,甚至酿成祸患,引发纠纷事件。
3.2 政策启示
3.2.1 积极对农民做好普法教育。引导农民学习掌握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农民能够运用规范的手段开展民间借贷活动,并懂得依法保护自身权益。首先,在借贷活动开展前,引导农民要充分调查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以及将来的偿债能力;其次,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农民在参与民间借贷时应采取书面的合同形式和银行转账,避免口头约定和现金交易引发纠纷;最后,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时,引导借贷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司法调解和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防止胁迫抵债、暴力清贷等违法行为。
3.2.2 为农民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是金融机构要对本地区的创业农民做好调查工作,了解他们的创业条件、创业项目和资金需求信息,设计支持方案;二是对创业农民在贷款门槛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尽量减轻农民创业的负担,促进创业就业;三是开办多种抵押贷款以及同一地区农民创业者联保互保贷款,以适应农民创业者多样化的需求。
3.2.3 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民间借贷的风险监测,各村支部、村委会动员和监督民间借贷双方到乡镇司法所登记备案,并逐步建立台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监测预警机制,从源头入手,在各阶段及时对民间借贷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对农民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